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0 20:22:04

關注@無鬼品易經,解決心裡的事兒!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1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2

文 | 無鬼老劉

孔子說:“四十不惑。

什麼是不惑?

就是不迷惑,凡事歸正自己,不求于人,不怨天不尤人,不憂不懼,淡定從容。

可在生活中發現能夠這樣做的人很少,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是我們理解的膚淺。

四十不惑的前提是“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如果沒有前兩個階段,那麼四十不惑幾乎是一句空話,因為沒有憑空而來的事物。

人們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到了四十歲就不惑了,這是想當然。

如果說,四十不惑是一種能力,那麼擁有這種能力是需要條件的。假如不具備條件,就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能力。

四十不惑是光明的生命境界,随順而不随意,自強而不強求,努力而不急切,具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生命狀态。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3

首先,不惑的人看似天馬行空卻不失人生主業。

戰國時代的呂不韋是一個商人,有一次,他到邯鄲做生意,看見了秦國公子子楚,當時的身份是秦國交給趙國的人質。因為秦國經常與趙國打仗,所以子楚沒有受到趙國的優待,生活過的很失意,很寒酸。但是呂不韋卻認為子楚是個稀缺的商品,決定馬上入手買進。

呂不韋上門拜見了子楚,第一句話就說:“我可以幫助您擴大您的門庭。”子楚苦笑着應聲道:“您還是先擴大一下自己的門庭吧!”呂不韋說:“我的門庭是要擴大,但是必須先擴大您的門庭,我的才能擴大。”子楚這才明白呂不韋别有深意,于是便敞開心胸的聊起來。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4

呂不韋分析秦國當前的形勢是這樣的:現任的秦王逐漸老去,安國君為秦國太子,他最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也就是說有一天安國君成為秦王的時候,對于立太子的事情,華陽夫人是有絕對發言權的。

子楚要競争做太子時面臨的情況是這樣的:有兄弟二十幾人,排行在中間而且不被人喜愛。再者,長期在諸侯國做人質,對于其他一些兄弟的情況不甚熟悉。所以,與兄弟們競争太子的位置,非常被動。

子楚說:“您分析的對,但又能怎麼樣呢?”

呂不韋說:“您沒有錢,而且長期客居于邯鄲這裡,所以沒有資金實力奉于父母雙親,更不用說結交一些賓客了。我呂不韋雖然也貧窮,但可以用千兩黃金到您的故國為您籌劃這些事情,遊說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請他們收您做他們的兒子。如果成功,安國君做了秦王之後,得到太子之位就易如反掌了。”

子楚聽完呂不韋的分析,激動的淚流滿面,不停地點着頭說:“如果真像您策劃的一樣,到時候,咱們二人共同治理秦國。”

果不其然,呂不韋運作的非常成功,幫助子楚坐上了秦王的寶座,而他投資了千兩黃金而成為秦國宰相,收益率遠遠高于100倍。

所以,不惑的人不光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有實際操作的能力,重要的是不偏離自己的人生主業。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5

其次,不惑的人雖然傷痕累累卻不放棄希望。

蘇秦是個佩戴六國相印的外交家,在他還沒有成功之前,曆經了無數次的失敗,遍體鱗傷。《史記》原文這樣描述:“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

意思是說,蘇秦在外面發展了很多年,但一無所成,帶着滿身的疲憊和心靈的創傷回到家裡,兄弟、嫂子、妹妹、妻子、小妾對他冷言冷語,嘲笑譏諷。面對這一切,蘇秦并沒在意,選擇閉門讀書,以待重出江湖。

一年後,他重新出發。第一站到了周王室,周顯王和幕僚過去對蘇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對他不買賬。

然後他又去了秦國,秦孝公剛剛去世,秦惠王很禮貌地拒絕了他。

連續兩站都被拒之門外,眼前一片黑暗。

《易經》說:“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不放棄即是機會,于是他去了趙國,在那裡開始人生的逆轉。此後,在他的主導運作下,逐步完成了六國合縱的偉業,成為六國的宰相。

所以,不惑的人不是不受委屈與挫折,而是在挫折中保持風輕雲淡的人。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6

再者,不惑的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一生為推行先王之道而奔走,十五歲時即明白了先王之道是成人的根本,是施政的根基。所以,他把工作視為先王之道的載體,在每一件事情上踐行。

孔子在年少時做過很多工種,比如,做過會計出納的工作,主管放牧牛羊的工作,等等......但無論哪一個職業,都以符合道義為準則,否則甯願辭職不幹也不委曲求全。

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人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誰願意理會先王之道呢?!

這一點,孔子比任何人都清楚,但為之則有機會,不為則永無機會。在自己的國家不能得志,就出遊列國,“可以委屈自己,不能傷了道義”,本着這個使命奔走相告。

期間缺過糧,斷了炊,受過冷眉冷眼,差點慘遭誤殺。因妒忌被圍困幾乎餓死,因道義不合而黯然離去。幽幽十四載,回到故土,剪裁弟子,轉述《詩》《書》。既然不能行道于世,那就禮贊先王之志,為後來者修橋吧!

改轅易轍不是放棄,而是用另一種途徑踐行。

回到故土之後的孔子,删《詩》《書》,贊《易經》,著《春秋》。後人歎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所以,不惑不是嘴巴說的明白,而是腳步丈量的精彩;不惑不是自我标榜的标簽,而是人們心中的摯愛;不惑不是自己的喜樂,而是普世的情懷。

人生四十易經忠告(易經人過四十具備這些條件)7

支持原創,分享點贊,感謝關注@無鬼品易經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侵,聯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