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唯物史觀闡述商鞅變法的必然性

唯物史觀闡述商鞅變法的必然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5:07:54

【導引】“商鞅法制缺少了一個如何在統一後治理天下的内容,恰恰美國補充了這個部分,那就是美元、美軍、美媒。如果當年秦國培養各國的公知多些,或許劉邦久沒機會了……”初心、思想、人文、科普,這裡是雨果雲錄,以下為天石先生談商鞅變法的現代借鑒意義。

唯物史觀闡述商鞅變法的必然性(商鞅變法的現代借鑒意義)1


商鞅變法的現代借鑒意義

——鄒天石

如果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把太平洋看成是戰國時代的中原地區,那麼中國就成了當年的老秦國,背後是廣袤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東部集中了主要人口和經濟力量,黃河長江如同兩條巨龍朝着日本、韓國、菲律賓乃至美國張開大嘴,氣吞山河。

沿着這個思路,我們可以把日本看成是當年的趙國,韓國就如當年的韓國,菲律賓就如同當年的百越,而美國就如當年的齊國,印度則像當年的巴蜀地區。

美國對商鞅變法的發展

秦國運用商鞅變法解決了兩個根本性問題,一是打破了貴族分封體制,形成了中央集權,凝聚力極大增強,戰争資源迅速提升,二是形成了以軍功為利誘的市場經濟(戰場經濟),殺敵就是增加收入和提升社會地位,軍工和農業迅猛發展,整個社會團結一緻,共同對外。

如今真正按照這套思想意識運作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這解答了為何美國一直喜歡打仗,為何美國軍工複合體如此經久不衰。具體來講,美國人從個人持槍到科研資源分配方式,都反映出這種“半法西斯主義”的社會形态。

希特勒當年就是從美國這種特有意識形态汲取了思想啟發,這在他的《我的奮鬥》中明顯地表露,放到中國戰國時代與商鞅有異曲同工之處。

統一後治理天下是大考

秦國改革後吞并六國順理成章,因為秦國不得不通過對外戰争釋放本身的巨大生産力,這種生産力來自集權體制的債務壓力,如同美國必須通過戰争不斷釋放金融資本債務壓力是一個道理。

秦國給每個秦國百姓畫餅畫到了六國領土上,美國給美國人畫餅畫到了美元霸權上,這就形成國家發債的道德合法合理性。當這種預支的國家力量和資源不斷積累時,戰争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商鞅法制缺少了一個如何在統一後治理天下的内容,恰恰美國補充了這個部分,那就是美元、美軍、美媒。如果當年秦國培養各國的公知多些,或許劉邦就沒機會了。


【關于】鄒天石,旅美地緣政治學家、中國畫家,在美國生活三十餘年,相關創作數千篇,散見于海外報章和國内網絡媒體。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觀點、思想為海内外政界、學界與傳媒界主流所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