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疝氣”?
“疝氣”學名腹股溝斜疝,俗稱“小腸氣”,主要由于腹腔内髒器自腹股溝内環處向體表外突出形成。常見向外突出的腹腔髒器為小腸,大網膜、盲腸和闌尾有時也可疝入;女孩有可能是卵巢和輸卵管。男孩發生率高于女孩,右側多見。
病因
1、先天性因素:胎兒發育過程中腹腔和陰囊間形成“鞘突”,大部分嬰兒出生時鞘突已閉合,小部分不閉合或閉合不全,就成為腹股溝斜疝的疝囊。
2、兒童尤其是嬰兒、早産兒腹壁肌肉薄弱,腹腔内髒器、組織易通過薄弱點進入腹股溝區形成疝氣。
3、後天性因素:用力咳嗽 、便秘、哭鬧等引起腹内壓力增高,會引起腹腔内髒器或組織離開正常解剖部位。
表現
1、典型症狀是可回納性包塊,在大腿根部或陰囊部,一側或者兩側都有,小的像鹌鹑蛋,大的跟雞蛋一般。站立、哭鬧時增大,安靜、平卧時消失或縮小。
2、其他症狀:如發生嵌頓疝,腫塊不能自行還納,可能出現嵌頓組織缺血壞死,并發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情況,包塊顔色變深、變硬,孩子有腹痛、哭鬧、煩躁、嘔吐甚至休克等表現。
發現孩子 有“疝氣”,家長怎麼做?
1、暫停進食喝水。
2、安撫孩子,處于放松狀态有利于減輕腹内壓。
3、孩子仰面平躺,用枕頭、毛巾把臀部墊高,這樣部分疝氣可自行複位。
4、觀察1-2小時,疝氣不能自行複位,要及時就醫。
5、疝氣局部包塊顔色暗紅,有觸痛或者觸摸後哭鬧,煩躁、嘔吐或精神萎靡,要立即就醫。
如何治療?
手術是根治方法。手術時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