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哪些食品碳水比較低

哪些食品碳水比較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8:15:44

哪些食品碳水比較低?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能源、汽車等高耗能産業時,很少有人将一株水稻、一包蔬菜、一盒牛奶與碳減排、碳中和聯系在一起,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哪些食品碳水比較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哪些食品碳水比較低(食品碳中和到底有多難)1

哪些食品碳水比較低

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能源、汽車等高耗能産業時,很少有人将一株水稻、一包蔬菜、一盒牛奶與碳減排、碳中和聯系在一起。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指出,食品擺上餐桌前需經研發、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每個環節均會産生溫室氣體。養殖活動碳排放量可占農業食品企業排放總量的60%以上,90%以上的食品制造商碳排放主要來自原料、采購、包裝和物流等環節。這也意味着,一盒牛奶從牧場、工廠、貨架到擺上餐桌,再到最後的包裝廢棄利用,想要實現“零碳”目标并非易事。

從雀巢、達能、伊利、蒙牛、利樂、盒馬等國内外食品相關企業的實踐來看,碳中和通常是企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累積成果,背後需要大量的精力與财力投入。無論技術改造還是碳足迹認證成本,都可能成為供應鍊夥伴開展碳盤查和碳中和的障礙,最終影響食品企業對産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認定。

盡管困難重重,但在“雙碳”目标政策驅動下,食品企業已将減碳視為決勝未來的關鍵賽點。

餐桌上的碳排放

“有機農業倡導環境友好,有沒有可能與碳中和做個疊加?”2021年12月,與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的一次交流,讓盒馬商品采購中心采購員劉良超有了認證零碳蔬菜的想法。

零碳負碳農産品,是指農業生産過程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農産品。2022年6月9日,首批帶有零碳認證标識的有機蔬菜在盒馬門店上線。劉良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擁有零碳認證的蔬菜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生産過程中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零,這也意味着消費者每吃這樣一包有機蔬菜,都是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标。

從事有機農業十幾年,劉良超深知實現零碳農産品的難度。“普通農業種植一般會使用農藥、化肥,使用過程中就會産生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

有研究數據顯示,農牧業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率約為17%,僅次于能源行業、建築業,位列第三。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2021年發布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指出,食品擺上餐桌前需經曆研發、養殖、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每個環節都會産生溫室氣體排放。随着人口增長和飲食結構向肉類傾斜,預計未來幾十年全球食品消費增速将高達70%,因此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同時,推動農業、食品行業碳減排可能頗具挑戰性。許多農業食品企業垂直整合度高,集産品加工銷售和農場自主經營為一體,養殖活動碳排放量可占排放總量的60%以上,其中來自牲畜糞便的甲烷排放不可忽視。而90%以上食品制造商的碳排放主要來自間接排放,包括原料、采購、包裝和物流等環節。

從雀巢、達能、百事、嘉吉、路易達孚、泰森、伊利、蒙牛、新希望等國内外食品企業的碳減排舉措來看,在上遊農牧業環節降低養殖活動碳排放,科學高效使用肥料,改善土壤環境,以及在加工制造環節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提高包裝的回收再利用,降低原料和産品運輸分銷環節的碳排放等,都是隐藏在産品背後不易被消費者察覺到的減碳足迹。

減碳非朝夕之功

很多食品企業強調,其碳中和成果得益于長年投入與積累,絕非一蹴而就。

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紀兵表示,農業生産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釋放溫室氣體,但如果能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固定到了土壤中。正因為如此,首批獲頒南京國環零碳農産品證書的5家企業,均有着15年以上的有機生産曆史。

作為國内首個推出“零碳牛奶”的企業,伊利自2010年起依照ISO14064标準及《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盤查碳排放,組建了專業團隊負責年度碳盤查,并提出節能減排舉措。由國際權威檢驗認證機構頒發的碳中和核查聲明(PAS2060)證實,伊利已于2012年實現碳達峰。到2050年,其目标是實現全産業鍊碳中和。

伊利作為農業食品企業代表性案例在2021年被寫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同期,中國聖牧(蒙牛控股)作為畜牧行業首家代表性企業,也一同被該報告收錄。

在中國農業、食品行業,聖牧的減碳故事不同尋常。據蒙牛集團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林笛介紹,13年前,聖牧高科團隊就開始在烏蘭布和沙漠打造沙漠有機循環産業鍊,截至2021年已投入75億元,“有機農業要盡可能少地使用農藥、化肥,對水資源、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這意味着有機環境下的土壤、植物具有很強的固碳能力。”

截至2021年,聖牧已将23萬畝沙漠改造成優良草場,累計種植9700萬棵沙生樹,“聖牧過去十年的固碳量相當于企業兩年的整體碳排放量,這種種樹治沙、農業固碳的模式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如今其單噸原奶碳排放強度已實現國内領先,相當于起步較早的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水平。”林笛說。

作為全球食品飲料巨頭,今年4月,達能位于武漢和邛崃的兩家脈動工廠率先在中國飲料行業實現碳中和。“我們做碳減排不是一個短期過程。”達能中國飲料工業副總裁遊天富告訴新京報記者,達能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碳排放的追溯和計算工作,且将碳盤查覆蓋到産品全生命周期。“而邛崃和武漢工廠又在公司整體低碳運營的水平上,成功使用了本地清潔蒸汽,進而實現了100%清潔能源使用,使工廠碳排放進一步顯著降低,我們對這兩家工廠進行了2021年碳中和認證,這是我們十多年積累下來的成果。”

食品“零碳”面臨成本挑戰

實現一個工廠、一款産品的碳中和目标,不僅需要時間的日積月累,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這也是目前食品碳中和案例多集中在行業巨頭的主要原因。

盒馬有機蔬菜屬于訂單農業模式,涉及全國近100家基地。首批進行零碳認證的包含有機葉菜、瓜果等30多個品種,預計今年年底零碳認證覆蓋盒馬所有在售的100多種有機蔬菜。如此龐大的認證量,讓合作農戶自行承擔認證成本,顯然很難推行下去。

因此進行首批零碳蔬菜認證時,盒馬商品采購中心采購員劉良超首先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向公司申請認證費用。

“前期30多個品種的認證費用全部由盒馬出,認證雖然會增加蔬菜的成本,但我們未将成本轉嫁給農戶和消費者,目前盒馬零碳有機蔬菜的價格還跟原來一樣。”劉良超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個基地裡的每種蔬菜,一年的零碳認證費用大約有幾萬元。談及産品售價能否覆蓋這一成本,劉良超回答道,“我們沒有過多考慮這個成本,企業對減碳本身就有一些投入和開支,隻是看用到哪裡,做零碳農産品的社會價值遠大于商業價值。”

與盒馬一樣,獨自承擔碳中和産品認證成本的還有伊利。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轶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伊利2021年在環保方面的總投入達到1.2億元。從原料獲取到生産加工,再到246億包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包材的使用,每一個環節的減碳都需要投入真金白銀。

在武漢和邛崃兩家脈動工廠基礎上,達能中國2023年的目标是實現所有工廠的碳中和認證,做到淨零排放。在達能中國飲料環境、健康與安全事務高級經理龍瀚林看來,達能接下來如何影響産業鍊夥伴進行低碳協作将是一個難點,“目前工廠的碳排放量從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來看,主要困難在于如何影響合作夥伴,如原料供應商、物流夥伴等,和他們一起來做碳減排,目前也已經有了非常不錯的進展,也期望更多的合作夥伴能夠加入我們的減碳行列。”

雀巢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雀巢采取全生命周期方法确定産品碳足迹,而同時,由于大部分碳排放來源于雀巢自身的業務運營之外,“因此必須努力識别價值鍊各個環節的減碳項目并不折不扣地實施,所面臨的挑戰和成本肯定都會增加。”為了在供應鍊中推動再生農業發展,截至目前,雀巢已經在全球投資12億瑞士法郎,而這隻是到2025年32億瑞士法郎總投資的一部分。此外新技術的采用也會伴随成本的增加。

盡管如此,雀巢仍在加快産品生産、包裝和碳中和品牌領域的工作進度,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在内部采取降本增效行動,消化因新投資而增加的成本。“越來越多的公司提出可持續發展承諾,加大相關投資。當新技術被大量采用的時候,成本就會自然而然地降低。”

同為跨國食品巨頭,達能與雀巢還面臨另一個難題。飲料行業的最大碳排放源來自包裝。目前,雀巢74.9%的塑料包裝實現了可循環再生,達能通過去PVC(聚氯乙烯)标簽、減輕瓶身克重、包裝成分100%可回收等舉措,相對2004年實現了單瓶能耗下降70.5%。盡管如此,在應用rPET等再生材料方面,兩家公司仍存在障礙。

“像PET飲料瓶,雖然現在國内回收再生率很高,達到90%以上,但主要還是降級再生,用于制作衣服和其他紡織品。從循環經濟角度來看,最高效的再生是瓶到瓶的同級再生,這在很多國家已廣泛應用,但在我國出于食品安全考慮,還沒有放開。”一位海外食品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

減碳将成未來核心競争力

2020年9月,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表示2030年前抵達碳排放高峰,力争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盡管零碳之路困難重重,但頭部企業已将其視為未來競争的關鍵賽點。

“2020年‘雙碳’目标提出之前,找我們做碳足迹認證的國内食品企業數量隻有一兩位數,現在已經達到三位數。”國際認證機構SGS知識與管理服務事業群風險管理方案中心總經理嶽慶松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政策出台前後國内食品飲料行業的變化,“今年,無論咖啡、奶品還是飲料企業,我們都有工廠層面的碳中和、碳足迹認證項目。”

伴随今年6月“歐盟碳關稅”草案修正案的通過,政策對食品飲料企業碳中和實踐的導向作用越發明顯。

近期,新希望六和安全環保部一直研究太陽能光伏的開發。早在2012年,新希望六和就在食品工廠布置光伏發電項目,當時主要是基于降本增效考慮,另一方面則與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碳減排戰略緊密相關。“那個時候,對于國内來說碳減排還是個陌生概念,但作為一家在國外30多個地區有業務布局的企業而言,低碳化戰略和新能源開發已經融入企業發展理念之中。随着2030年邁進碳達峰政策的提出,企業對綠色能源的需求越來越緊迫,開發新能源或進行綠色能源替代既有降本收益,也體現了企業對國家鼓勵新能源開發的積極響應。”

為響應國家碳中和戰略,中國聖牧2021年啟動了可持續發展碳中和戰略專案,聘請波士頓咨詢公司結合牧場實踐進行碳基線盤查,探索打造中國首個“碳中和”牧場。林笛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中國食品企業實現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國際化目标。目前國内頭部乳企在大洋洲、東南亞市場均有布局,如果未來到國際市場競争,産品必須符合當地的碳足迹要求,“減碳将成為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争力。”

頭部食品企業碳中和目标的制定與執行,也在倒逼産業鍊各環節供應商作出改變。從2017年開始,伊利将上遊牧場的碳排放納入碳盤查範圍,2021年開始收集200多家主要原輔料供應商的碳排放信息,啟動對所有産品品類的碳足迹核算。2022年4月,伊利與43家全球戰略夥伴啟動行業首個“零碳聯盟”,并授予利樂、菲仕蘭、科漢森、羅蓋特等7家供應商伊利全球供應鍊“低碳先鋒”稱号。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轶鵬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目前伊利已将供應商按照零碳能力進行劃分。同時擁有零碳目标和路線圖的供應商為第一類,有目标沒路線圖的為第二類,既沒有目标也沒有路線圖的為第三類,對第一類供應商會授予“低碳先鋒”稱号。除優先與第一類供應商合作外,伊利還會與其共創零碳産品,“比如今年伊利推出的5款零碳産品,都是需要與供應商共創的。”

在參與伊利零碳産品共創的供應商中,利樂是包裝領域的典型代表。在伊利金典有機奶包裝上,消費者可以找到由甘蔗提取物制成的植物基塑料蓋,經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包裝紙闆,包裝廢棄後還可回收利用。

據利樂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龍朝陽介紹,利樂包裝最大的組成部分是可再生紙闆,平均占到整個包裝的71%。多年來,利樂一直緻力于提高包裝可再生成分占比,其中的一個方向就是以植物基塑料替代化石基塑料,降低産品碳足迹。“除了包裝,我們還有生産設備,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一起研究如何優化工廠生産程序和耗能情況,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利樂會把減碳作為一個機遇。”

2022年6月24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召開“中國乳業綠色發展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參會的飲料紙基包裝回收利用專委會理事長、利樂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牟曉燕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整個包裝行業對環保日益重視,現在更多的狀态是合作,以解決行業共性問題,比如如何更好地回收利用包裝,更好地推動使用可再生原材料等。從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建立環保部門,到如今成為中國乳業綠色發展工作委員會成員,利樂離不開與中國乳業的共同發展。”

新京報2022年7月12日産經周刊《零碳食品來了》。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翟永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