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人在做,天在看”、“人算不如天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等等。古人十分崇拜“天”,孔子曾經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傳統文化,更是将“天”作為人們做事的指南。就連皇帝的聖旨,開頭都是“奉天承運”。
就連項羽這樣的人,都是如此,項羽兵敗之後,在烏江自刎,直到他死之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敗究竟是為什麼?而是将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天之亡我”。
正是人們對“天”的崇拜,所以民間才會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說法。那麼,舉頭三尺之上是什麼神靈呢?又為什麼是三尺,而不是四尺五尺呢?
人頭上究竟是什麼神靈呢?
道家典籍的《太上感應篇》中講“又有三台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就是說,人的頭上有三台北鬥神君,他們時時刻刻都在記錄着人的一言一行。古人希望通過這樣的說法,來勸人行善。
人們經常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來形容一件秘密的事情,也是就是說,在古人的眼中,就算是再秘密的事情也逃不過“天地”的探查。
那麼,頭上的“神靈”又為什麼正好是三尺,而不是四尺、五尺呢?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三尺”是一個很常見的詞語,它除了表示距離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寓意。
比如,劉邦就曾經炫耀自己憑借“三尺劍”而得天下,他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劉邦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裡的“三尺劍”的說法,其實是源自于古代周朝的規定,當時周朝将佩劍分為上、中、下三種規格,而上等規格的劍,就是三尺劍。以至于後來,人們說起劍,就都用“三尺”來形容。比如朱元璋就曾說“朕起布衣,提三尺劍,總率六師以拯民艱”、洪秀全也在自己寫的詩寫道“手持三尺定河山”。
而且在古代,“三”又有着很吉祥的寓意,道家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還有說“天地人三才”,所以“三”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數字。于是,自然而然地人們便都習慣于用“三”來表示一個虛數。而“舉頭三尺有神靈”的“三尺”,便是這個虛數。
在民間的傳說中,對于“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三尺”還有這樣的一個說法:
據說,有兩位負責記錄人們善惡的神靈,一個在白天出行,叫做“日遊神”;一個在夜間出行,叫做“夜遊神”。他們每天拿着小本本,記錄人間的是非善惡,然後地府的判官便依此而判斷這個人該受賞還是受罰。
而且,這兩位神靈,為了能夠更好地觀察人們的行為舉止,于是便總在人們頭頂的三尺範圍之内。所以,人們才說“舉頭三尺有神明”。
其實無論是哪種說法,其實都是源自老祖宗對未知的恐懼,和對“天”的崇拜。事實上,人們的這種說法,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行為約束,人們也因此而有了做人的底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