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果蔬首選應季的,
這是不少人都知道的常識,
但鮮為人知的是,
魚也有自己的季節生長特性,
風味和營養也會受時令影響。
春 季
魚屬于變溫動物,冬季會把體溫降至低溫,慢慢地将體内儲存的能量消耗殆盡。
等到春暖花開時,魚的食物開始變得豐盛起來,春天的新生水草和浮遊生物使其體内能量逐漸得到恢複,肉質也變得異常肥美。
鳜魚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自古以來,鳜魚就是當之無愧的“春令時鮮”,以三月份桃花盛開時最為肥美。
因為這時大地回暖,萬物複蘇,蟄伏了一個冬天的鳜魚經過一個多月“豐盛大餐”的招待,肉質變得細嫩豐滿起來,所以此時的鳜魚堪稱春季淡水魚之上品。
鳜魚首選清蒸,最出名的當屬松鼠鳜魚,其酸甜的口感也能很好地襯托魚肉的鮮美。
黃魚
由于過量捕撈,近些年我國黃魚的産量已經驟然減少。黃魚每年有春秋兩季漁汛,但春季産量更高。
每年農曆三四月間,成群結隊的大黃魚會溯潮而上,這時正值大黃魚的洄遊産卵期,其體内的營養最為豐富,肉嫩味鮮,是最好的食用之際。
最高明的烹調方法是清蒸,其透明細膩的肉質以及散發出的鮮香讓人欲罷不能。
晚春時,小黃魚也到了産卵期,成群結隊地洄遊至沿海,所以春天的小黃魚也是不可錯過的美食。
鲑科魚類(三文魚、大馬哈魚等)和虹鳟魚
因為大部分鲑科魚類春天會從海洋洄遊至江中進行産卵,所以此時魚的脂肪含量更高,生吃刺身時風味更好,更香甜潤滑。
在冷水區域養殖的淡水虹鳟魚雖然沒有洄遊特性,但也是在春天産卵,所以此時的虹鳟魚也更美味一些。
虹鳟魚和三文魚雖然是兩種風味不同的魚,但它們營養都比較豐富,值得一吃。
傳統的三文魚以生吃風味最佳,而虹鳟魚由于略帶土腥味,可嘗試煙熏、輕度腌制或油煎。
鳓(lè)魚
鳓魚又叫白鳓魚、曹白魚,在我國沿海各地都有出産。
鳓魚洄遊季節性較強,每年3~4月,它們會從外海遊到河口沿海産卵,形成漁汛。
鳓魚清蒸、紅燒皆可,但清蒸最為推薦。
夏 季
經過春天的滋養,有些魚在夏天肥美起來,尤其是以下幾種,特别适合在炎炎夏日食用。
帶魚
我國東部沿海一帶自南向北都出産帶魚,以白帶魚最常見。
白帶魚魚體呈銀白色,背面呈暗灰色,主要以毛蝦、烏賊和小型魚類為食。
我國東海帶魚的洄遊期主要有兩個時間段,分别為4~6月和9~11月,前者屬于産卵洄遊,肉質鮮美味道好,後者屬于越冬洄遊,魚體碩大、肥美。
新鮮的帶魚清蒸最能體現其鮮味,并且肉質潔白軟糯;而冷凍的帶魚則宜紅燒或油煎,肉質稍硬,有韌性。
鲥(shí)魚
每逢農曆五六月份,成群聚集的鲥魚便從大海溯潮而上,洄遊至淡水産卵繁衍。
我國出産的鲥魚中,以長江中上遊産的數量最多,品質最好。
鲥魚身形扁長,為銀白色,肉質細膩而有彈性,因其鱗下富含脂肪,所以烹調建議帶鱗清蒸,以此保留魚的香味。
鳳尾魚
鳳尾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平時生長在外海,每年春末夏初會成群地洄遊至淡水入口處産卵,漁汛從立夏至小暑大約兩個月,以天津海河、長江中下遊、珠江口為最多。
鳳尾魚肉嫩味鮮,子多肥美,可以清蒸、糖醋、紅燒或曬幹蒸等。
用雌鳳尾魚(俗稱“烤子魚”)經過油炸、調料、浸汁等工序制成的鳳尾魚罐頭,深受國内外消費者喜愛。
秋冬季節應該吃什麼魚呢?
回複關鍵字【魚】獲取詳細推薦哦!
選魚時可從兩方面來判斷:
1
魚的體形大小
一般魚長到八分大時最适合烹饪,因為這個時期的魚剛好處于“青春期”階段,性已發育成熟,其肉質比較飽滿,味道也非常鮮美。
而太小的魚因為還沒有長大,肉質則不夠鮮嫩,刺也會顯得較多;魚長太大後,肉質會較粗糙,其體内積聚的有害物質也會增多。
購買時,建議大家鯉魚和武昌魚選一斤半左右的,鲫魚選半斤到一斤的,草魚選四五斤的。
2
魚的産卵期
在臨近産卵期時,魚體内的脂肪和其他營養物質儲存更豐富,肉的味道也更鮮美。
而等産卵期過後,魚體内的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則大量減少,魚會變得幹瘦,肉質也變松。
教你一個如何
一秒找到計仔君的方法
進入微信公衆号主頁
點擊“···”
“設為 星标”
這樣就把計仔君收進你的心裡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