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健脾除濕炒大米

健脾除濕炒大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20:20:18

過了立秋,秋燥慢慢起來了,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便秘的人開始變多了,皮膚癢的情況也開始了。體會過秋燥的朋友們,那種幹燥的感覺絕對令人難忘。更難受的是,秋燥雖然起來了,脾濕仍然存在。秋天大家都開始貼秋膘,那怎樣才能既貼了秋膘,又潤燥而不助濕呢?

健脾除濕炒大米(益胃潤燥又除濕)1

圖源 視覺中國

江蘇省中醫院呼吸科史鎖芳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米油,正是這段時間進補的上上品。所謂的“米油”,是熬粥時上面浮着的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米油可以進補,甚至能代替參湯。

人參最主要的功能是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神農本草經》裡有記載:“主補五髒,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粳米同樣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等效果。

古人對粳米的熱愛可不一般,在許多的千古名方裡都有記載。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7個方子用到了粳米:分别是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附子粳米湯、桃花湯。從功效看,粳米是助力脾胃的,意在培補我們的後天之本。

雖然說現代的大米多是經過精細化處理的,營養成分流失了許多,但張仲景用粳米可不是為了補充營養。這麼多方子需要加粳米,是為了恢複脾胃自然的功能。飲食進入人體,是需要脾胃去運轉消化的,脾胃功能差,再營養的食物都會堆積不吸收。為什麼偏偏要是“米油”呢?這是因為米油是大米長時間熬煮後的精華,用來恢複谷氣是最好不過了。

米油滋陰的效果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對這點醫家的論述很多。粳米本身是谷物,是養脾胃的,而濕和脾土有很大關系。舉個形象的例子,我們在澆水的時候,如果泥土不松軟透氣、排水功能不好,那很容易出現爛根的情況。土就好比我們的脾胃,爛根就是一種“濕”的狀态,屬于水分的堆積。爛根的同時,葉子因為得不到水分反而會幹枯,這就好比肺燥。所以用健脾的食物滋陰,就可以兼顧到燥與濕的關系。

《本草綱目》也記載了:“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炒米湯:益胃除濕。”

通訊員 朱彥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丁皓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