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王廟村?【新春走基層·春耕時節,我們在行動①】,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曾經的王廟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春走基層·春耕時節,我們在行動①】
甯舍寸金不舍寸土
王小廟村“喚醒”沉睡荒地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光明日報通訊員李岩
開欄的話
随着春風勁拂,大江南北依次進入春耕時節。瞧,犁铧翻開沉睡一冬的泥土;瞧,種子播入蘊涵希冀的田壟。新的年景,就這樣從忙忙碌碌中開始了。
春耕離不開田。牢牢端穩中國人自己的飯碗,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牢牢守住一年1億畝高标準農田建設目标,請從春耕開始;
春耕離不開種。良田千萬頃,良種是基礎。讓每一畝農田都播下優質的種子,讓禾下乘涼夢在禾苗拔節聲中成真,讓天下糧倉個個囤滿倉實,請從春耕開始;
春耕離不開技。想當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如今,土、肥、水、種、播哪樣離得開農業科技?科學規劃,科學管理,請從春耕開始;
春耕離不開人。實現糧食安全,離不開高素質的人。人的素質,人的作為,終将決定,我們能否确保2022年糧食産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能否在糧食安全這場防禦戰中固若金湯。發揮好人的作用,請從春耕開始!
一年之計在于春。和着春的腳步,光明日報記者走進鄉村,踏上田壟,報道為糧食安全奮戰在春耕一線的人們。今天起,我們推出《新春走基層春耕時節,我們在行動》專欄,把一線記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呈現給廣大讀者。
初春的王小廟村醒了。
一輪紅日躍出,被一片碧綠麥田托住。
披上外套,劉瑞才出了門。60多歲的老劉是種了幾十年地的老把式,每天頭一件事,就是去田間地頭轉一圈。
“目前不用澆水,墒情非常好。再過幾日,就該翻土準備春播啦!”老劉用手搓了一抔黃土高興地說。
“荒宅變良田,農民心裡甜。”河南鄲城縣張完鄉王小廟村支部書記劉運榮接過話茬,在過去,這裡是閑置破敗的房屋和一些廢棄的宅基地,那可是“外面像個村,進村不是村;老屋夜無燈,荒地雜草生”。
俗話說,“甯舍寸金,不舍寸土”。地荒着,大夥兒都心疼。“咱莊稼人最見不得地荒,甚至房前屋後都種上了莊稼。這兩年一看見滿是雜草的撂荒地,心裡那個疼啊。”
村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空心村整治,拆除殘垣斷壁。
要動老宅,誰都捏一把汗。為啥?村民對老宅有着難以割舍的感情,即使不住,也不會輕易退出。
果然,在前期摸排中就遇到了麻煩。
“空心村整治是好事,但是拆我家老宅可不行!”鄉村幹部往劉瑞才家跑了四五趟,就是兩個字:“不拆。”
“我先拆!”劉運榮請來挖掘機手,三下五除二拆掉了自家的廢舊房屋。
黨員先拆,群衆沒話說。
王小廟村10天清理出300多間荒廢房屋,40多畝荒土變良田。
“說是老宅,其實是隻有60平方米的土坯危房,30年了,牆角有縫,冬天透風,夏天漏雨。”劉運榮說起這件事來,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劉運榮介紹,曾經有380多人的王小廟村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村裡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到城市打工去了。
“空心村”整治前,村内僅有8戶人家居住,且多是留守老人,居住着20世紀的土坯房。很多老房子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遇到陰雨天還有随時倒塌的危險。
在黨支部帶動下,村民們陸續搬出。清理了瓦礫,新建了灌溉渠道,并使用省裡專家研制的有機肥增強了肥力。
“空心村”整治後,村民居住環境大大改善。
村裡老房子拆下來的磚頭瓦塊不僅沒有被扔掉,還被廢物利用,鋪成林間小路,建成了小遊園,老房子房前屋後的老樹、大樹也都被保留了下來。“留住了記憶,留住了鄉愁。”鄉親們贊不絕口。
“空心村”整治後,村民收入也大大增加。
“前兩天村裡召開群衆會,鄉裡說要在我們村繼續發展特色種植,要流轉不少土地。新增加的耕地流轉後,咱們農民不僅腰包更鼓了,而且還能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打工掙錢,真好。”劉瑞才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0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