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造城
九十年代末上中學,世紀之交讀高中的一批人,對高中生活的期盼和想象都是來自一部青春片和一部青春劇:電影《花季雨季》和劇集《十七歲不哭》。
1.
我們每個人在上學的時候都會對每一個即将到來的求學階段有着不同的期待和想象:小學六年級想象中學是怎樣;讀初三會想象高中生活又是怎樣。
這些想象構成有老師家長的灌輸,告訴你未來的功課會更難,升學壓力更大,但也有來自個人對接下來的校園生活的期盼幻想。
這種期盼幻想的基礎,對80後來說幾乎都來自一些青春影視作品。特别是如我九十年代末上中學,世紀之交讀高中的一批人,對高中生活的期盼想象都是來自一部青春片和一部青春劇:電影《花季雨季》和劇集《十七歲不哭》。
電影《花季雨季》
這兩部以高中生為影視作品剛剛好都在我小學畢業那年首映和首播(1997年),并且在之後的三四年裡每逢寒暑假分别在央視6電影頻道和央視8電視劇頻道多次重播,而且每次都必看,它們構成了我整個中學階段對青春影視作品和高中生活想象的記憶。
電視劇《十七歲不哭》
前不久剛重看了幾集《十七歲不哭》,如今再回看這兩部影視作品,就算撇除藝術上的評判,它的内容依然能勾起許多中學的美好時光,還有李晨、郝蕾這些明星的青澀青春年代。
2.
先說說電影《花季雨季》。電影改編自郁秀的同名青春小說《花季雨季》,故事的背景放在改革開放的深圳特區,圍繞高中生謝欣然、陳明、劉夏等幾個主要人物,講述高中的學習生活。這部小說96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迅速成為當時全國暢銷的青春小說。我記得當年剛入學初中,學校推薦不少課外書單,《花季雨季》也在其中。
小說《花季雨季》,郁秀開了中學生出書風氣之先
小說風靡一時,第二年深圳影業公司就着手把小說搬上大銀幕。電影在1997年推出,然而對我來說,第一次接觸這部電影是1998年的暑假。那年暑假我記得廣州舉辦了中學生電影節,《花季雨季》是其中重點展映的電影,主創和演員都參加宣傳,媒體大篇報道。 電影後來獲得1998年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
電影版對小說做了很多改編,首先是人物的精簡。小說裡兩個很重要的人物,多愁善感的文科生林曉旭和多才多藝,品學兼優的男班長蕭遙在電影版裡都被删掉,這使得電影版失色不少。因為小說裡寫得相當好看的部分都跟他們有關。蕭遙雖也是今天說的學霸,但小說中他跟書呆子陳明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好學生。林曉旭很美,簡直是心目中的班級女神,電影版沒了林曉旭,才藝出衆的劉夏成了班花,這兩個最重要的改動使得電影并沒有把小說的精髓拍好。
當年的顔丹晨飾演女主角謝欣然
小說中人物衆多,常常轉換視點叙述,電影版則把女班長謝欣然做叙述主角,一開場就以獨白方式介紹自己:“我叫謝欣然,今天十六歲····十六歲的人生除了有燦爛的花季,還有泥濘的雨季。”畫面是深圳特區高樓林立,欣欣向榮的景象,反映出改革開放特區經濟騰飛。
《花季雨季》以深圳特區為大背景,人物和情節都展現出當時相當鮮明的時代特點。比如深圳戶口與外地戶口,深圳本地人與新移民,當年深圳改革大搞特區引入人才,謝欣然的爸爸就屬這種引進人才,然而謝欣然卻因為沒有深圳本地戶口被陳明這類本地人稱作“二等公民”。欣然爸爸為了戶口指标還走後門找王笑天的公安局長老爸。一個深圳戶口的價值,在當時去深圳還要“邊防證”這種特定年代的證明,不亞于今天内地人去香港生“雙非嬰”拿特區護照。陳明這種深圳土著,家境富裕,卻偏偏志向考清華,老爸苦口婆心說他身在福中不知福,“戶口出去就回不來了!” 此外還有反映90年代初得出國熱,肥妹仔柳青受家人灌輸一定要出國,要嫁老外,在書中她的姐姐就是嫁了個老外。可以說《花季雨季》中的學生故事也是側面反映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
王笑天和餘發
3
今天再審視這部青春片除了人物都比較扁平表面,還有就是矯情通病。對白矯情生硬,不像一個正常人能說得出口的話,這方面在張超飾演的陳明身上最明顯,身為學霸,拍到他的場景基本是在教室裡做習題其實十分做作。書中的對白有不少寫得十分貼地,但電影裡都沒怎麼體現。
盡管如此,《花季雨季》還是能為一大批80後提供了中學想象,尤其是對内陸的學生。裡面的理想化和美好的描寫,對深圳經濟特區展現,對許多内陸城市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憧憬。還有片中拍攝的中學場景,漂亮的校服都留下很深印象。後來我們班有來自深圳的同學高中回到深圳就讀,上的就是這所學校(深圳育才二中)。
有關劇集的《花季雨季》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和資源
一年後《花季雨季》後來又拍成8集電視劇,戴嬌倩主演。這部劇雖然忠實原著,電影版被删的人物在電視劇裡還原,還有書中許多支線都被拍出來,然而這部劇卻沒能像電影那樣走紅,盡管它的豆瓣分數比電影版要高很多(電影五千多人觀看過,6.9分,劇集隻有150人觀看有8.2分)。
我印象裡是在高一的寒假或者暑假看了這部劇,也許電影版先入為主,雖然劇集忠實原著,但對角色的印象仍然是電影最深。而這部劇後來也沒再流傳,到今天别說找不到資源,就是海報和劇照都難找到。
4.
比起《花季雨季》的矯情做作,十集青春劇《十七歲不哭》(以下簡稱《十七歲》)卻十分自然親切和真實。劇集改編自李芳芳同名散文集《十七歲不哭》,李芳芳後來讀電影,NYU畢業後執導了《80後》和《無問西東》。
李芳芳首部長片《80後》也與80後有關
《十七歲》不像《花季雨季》那樣很有大時代氣息,但講的故事,劇本、表達手法都十分寫實。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第一集的軍訓,突擊考試就覺得無比真實,還有宿舍生活,藝術節,足球賽,請高年級的學長過來分享學習經驗,都無不感到親切熟悉。還有97年的世界杯十強賽,男生在宿舍向對面女生宿舍報比分都印象相當深刻。
不久前又重看了幾集,雖然還是感覺當年的影視劇有着那種很特别的矯情,但不至于反感,這是表達方式不同,畢竟故事情節接地氣,講的是自己的學生年代。人物關系也總能在你當時的班上能找到同類,比如像雷蒙這種家境比較好,靠着有點小聰明學習不算勤奮,總和某個班委女生過不去。不過對于早戀的這個問題,今天看仍然顯得說教保守。
雷蒙和宇淩
《十七歲》比《花季雨季》更有朝氣。劇集片頭播放演員名單時還注明演員的年齡,以表示演員都是劇中角色的同齡人。在這部劇裡第一次認識了郝蕾,當時隻有19歲的郝蕾在劇中飾演伶俐能幹的宣傳委員楊宇淩,她不僅是劇中的主角之一,也是全劇的叙事者。主演了《花季雨季》的李晨和張超也主演了《十七歲》,但飾演的人物性格卻做了個對調。張超從學霸陳明變成了《十七歲》裡問題多多的“壞孩子”雷蒙,李晨變成了勤奮的學霸簡甯。張超在這部劇裡的表現明顯地比《花季雨季》要好,或者說單從選角角度,當時的張超更适合演問題學生,李晨演内向的學霸比他飾演王笑天效果更好。
語文科代表杜薇
這三位主角拍攝該劇時已是剛上大學表演系,而其他演員有不少在當時仍然是真正的中學生,比如清秀的杜薇飾演者李珊當時還是高中生,家境貧寒但學習勤奮的嶽曉丹飾演者牛萌萌當年隻有15歲,是全劇最小的演員。
善解人意的好閨蜜樂心
《十七歲》這批演員此後的發展,李晨和郝蕾不用多介紹,嚴格來說隻有這對劇中“金童玉女”成了當紅的明星,張超沒有紅起來,雖然拍了許多連續劇,近年鮮有再聽到他的消息,據說已離開演藝圈從商。牛萌萌後來讀中戲,因為參演蘇有朋的綠茶廣告又再次紅了一把,李珊中戲畢業後主要在舞台發展,執導舞台劇,同時也是學院派,在中戲教書。還有劇中愛笑的眯眼女生(重看仍然覺得她是我劇中最喜歡的角色),楊宇淩的同桌樂心,飾演她的王卓也沒在演藝圈發展,最近查資料才知道現在是北京音樂廣播FM974主持人。
劇中金童玉女
《十七歲》在豆瓣上有一萬多人标記看過,分數高達8.8。專頁下面也有不少讨論,可見這部劇當年是相當受歡迎。如果從影響力來看,《十七歲》無疑比《花季雨季》影響更大。“金童玉女”楊宇淩和簡甯沒有在一起,後來被網友神評:“後來,楊宇淩拍戲漏點了,簡甯到處給女生送石頭。”
(本文圖片來自豆瓣截圖,本文今日頭條首發,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