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太夫人是先帝蕭景琰執政時期,從東海和親嫁過來的女兒,和她一同入大梁的還有同族妹妹——淑妃。
她們兩個女孩,其中的妹妹被指派給了皇長子蕭歆,也就是後來的皇帝,蕭歆登基之後成為了淑妃娘娘;而姐姐被指派給了皇二子,也就是後來的萊陽王,她也就成了後來的萊陽夫人,在二皇子謀逆事發被先帝賜死之後,她就榮升為萊陽太夫人了。
就是這個來自東海的女人,她簡直就是十足的惡人,因為她不僅僅害人,還害老公,更是害了自己的兒子,當然了,最後連自己也害了,因為她最後死于非命,一點也不值得同情,為什麼這麼說呢?
長林王府世子妃蒙淺雪結婚七年未孕,太子妃非常着急,整日拜佛,求仙,希望有個孩子,來個好上加好,錦上添花。隻是總是事難順意,為此總是意難平。
偶然的機會,進府為世子蕭平章進一步治療的醫者林奚看見了世子妃的化妝盒比較特别,所以要求近距離地觀賞。
就是這個一展緣由的機會,被林奚把握住了,因為她發現了化妝盒裡的秘密,内隔潛藏的東海朱膠,一種極寒之物,他的作用可以導緻人不孕。
世子妃不孕的秘密就此揭開,而下毒之人卻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因為畢竟過去了七年,而這個化妝盒也經曆了無數人之手,實在是不好查找下毒之人。
就在這個時候,東海來人了,還明文國書,要求祭奠淑妃娘娘,而琅琊高手榜位居第一的墨淄侯,也就是淑妃娘娘的哥哥也在這次的造訪名單之中。
不管墨淄侯為什麼在七年後到訪大梁,他的到來,直接揭開了淑妃娘娘死亡最直接的原因。
原來竟然是萊陽太夫人下的手,她們可是一起來到大梁的同族,親人,姐妹啊?真是“相煎何太急”,怎麼下得去手啊!
原來七年前,長林世子蕭平章大婚,皇後娘娘特意打制了一套粉盒,作為禮物送給世子妃。
萊陽太夫人就利用了這次的機會,仿制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粉盒,利用自己可以随便出入宮廷的權利,偷偷地調換了粉盒。
而萊陽太夫人的這個粉盒,卻是藏了貓膩的,因為她把自己從東海帶來的東海朱膠夾在了粉盒的暗格裡,目的明确,就是不想讓世子妃懷孕,讓長林王府有後。
她的這個換盒動作正好被懷孕的淑妃娘娘瞧了個正着,淑妃娘娘告訴萊陽太夫人,你的這個做法太惡毒,她不可以坐視不管,因為它的後果太嚴重了。
淑妃娘娘給了萊陽太夫人十天時間,希望她可以阻止事态進一步發展,拿回裝有東海朱膠的粉盒。
隻是很可惜,十天之内,淑妃娘娘生産,在孩子臨産的邊緣,淑妃娘娘因太過痛苦,求助萊陽太夫人,救救自己。
于是萊陽太夫人親自煎了一碗藥湯,送到了産床前,親自看着别人服侍淑妃娘娘喝下了那一碗藥湯。
然後,淑妃娘娘大聲嚷嚷着“肚子痛”,就氣絕身亡,經太醫診視,死于難産。
梁帝盛怒,責成專人徹查此事,曆時三月,終于結案,結論也是難産導緻的死亡。
至此淑妃一案結束,始作俑者萊陽太夫人逍遙法外,接受夜夜噩夢的侵擾。
東海朱膠不僅害的她的同族妹妹死于非命,也導緻了長林王府世子妃婚後無子。不得不說,這都是萊陽太夫人做的惡。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萊陽太夫人嫁給了先帝之子,與當今的聖上乃一母同胞,同是皇帝的兒子,差别可是不小。
因為一個是未來的儲君,權利無限,而另一個卻隻能是永遠的臣子,隻能遙望王位,卻不能染指。
這可能就是皇帝的兒子的另一種苦惱吧。
所以才有了萊陽王與路原勾結,切斷了前線的補給,導緻了邊境之戰的失利,造成了前線守軍大将的戰死。
事發之後,萊陽王弑君未果,先帝震怒,痛下殺手,賜死了自己的親兒子。
但是先帝念及萊陽太夫人懷有身孕,未及牽連,為她們孤兒寡母留下了一條生路。
但是萊陽太夫人并沒有感恩在心,而是怨念深種,不僅詛咒先帝,也為梁帝下蠱,更是對長林王府下手,希望他們斷子絕孫,永絕後代。
依照萊陽太夫人的個性,從開始進入大梁,就帶來了極寒的東海朱膠,說明了萊陽太夫人絕不是一個省油的燈,一定是一個心思缜密,心胸狹隘之人。
有這樣的人常伴身邊,萊陽王之所以會選擇弑君奪位的道路,也不會少了這位身邊伴侶的功勞。
再加上梁帝身為哥哥,又是皇帝,身邊妃子數人,卻多年無子,這本就是一個極不正常的現象。
再看看蕭元啟的年齡,再瞅瞅蕭元時的年紀,這正常嗎?蕭元啟二十多歲,蕭元時不足十歲,十幾歲的年齡差,這裡面萊陽太夫人做了什麼,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了。
所以,萊陽王的覆滅之路,一定有萊陽太夫人的推波助瀾,隻是她沒有想到,她們“偷雞不成蝕了米”,皇位沒有坐上,卻丢了性命而已。
據此可以理解,萊陽王的結局,也是由萊陽太夫人導緻的。
萊陽太夫人雖然本質很壞,但是卻不得不承認,她是一個好母親,她很愛自己的兒子。
而她的兒子蕭元啟也是一個好兒子,因為他很聽母親的話,很孝順自己的母親。
也就是母子二人,互相成就,因為她們是一家人,是相依為命的一家人。
但是卻不得不說,萊陽太夫人真的不是一個明智的好母親,因為她一直在複仇的路上,從沒有為兒子蕭元啟考慮過。
如果東窗事發,她的兒子該何去何從。
這不她的催命符墨淄侯站在她的身後的時候,她竟然不知道禍可以波及她的兒子。
蕭元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墨淄侯和濮陽纓的棋子,開始了自己的末路之旅。
一開始,蕭元啟絕不是一個本質黑化的人,因為他在沉船事故中,展示了自己英雄的一面。
利用自己的侯爺身份,掩護了濟風堂的幾位大夫,甚至不惜為了保護他們,人生裡第一次拿起了佩劍,殺了人。
這都是蕭元啟作為皇室子孫,為了家國情懷的第一選擇,也是最本能的選擇。
可是後來,在母親事發死後,在墨淄侯和濮陽纓的一步步引導下,他在奪嫡,弑君,危害大梁的道路上一去不返,直到被蕭平旌千裡勤王逼到了死亡的邊緣。
可以說,蕭元啟的結局,也是她母親作惡的後果導緻的。
假如有如果,萊陽太夫人放下自己的執念,感恩先帝的寬厚,帶着蕭元啟做個富貴安閑的皇室閑人,就一定會有一個圓滿,平安的人生旅程。
隻是可惜了,蕭元啟也成為了萊陽太夫人魔爪下的犧牲品。
當萊陽太夫人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的時候,她一擡頭,就看見了遠道而來的索命人,她的四哥,琅琊榜高手居首位的人——墨淄侯。
墨淄侯和濮陽纓聯手,叫萊陽太夫人寫下了厚厚的遺書,把自己這麼多年來做過的壞事都完整地告訴了蕭元啟。就是試圖在蕭元啟的心中種下一顆複仇的種子,讓蕭元啟成為他們達到目的的一顆棋子。
本來置身朝局之外的蕭元啟由此開啟了自己的送命之旅,這恐怕是萊陽太夫人不願看到的結局吧!
隻是此刻的她早已左右不了局勢的發展,因為她的屍體在第二天的早晨被發現了,并且還是異常的凄慘。
不僅僅被利劍緻命,還被懸在了橫梁上,可以說是死于非命。
但是對于萊陽太夫人的結局,說真的一點也不令人同情。甚至覺得她是咎由自取,又甚至還是害人害己。
因為她的惡意始自東海,她的故鄉,在她進入大梁之時,她就随身攜帶了東海朱膠。不得不說,她的出發點就絕非良善,因為不管出于什麼樣的理由,東海朱膠都是以害人之心的形式存在。
而她本人确實也是未盡人婦之責,萊陽王弑君謀逆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梁帝遲遲無子,與她也應該有着密不可分的緣由,特别是淑妃娘娘,臨産之時一屍兩命,更是萊陽太夫人的傑出之作。至于長林王府七年未添子嗣,萊陽太夫人更是罄竹難書。
東海朱膠本無錯,錯的是人心,而擁有人心的萊陽太夫人卻把最後的底線丢失了,讓自己成為了那個制造悲劇的罪惡之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