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關于鹽城的視頻和文章,并不是反對鹽城曆史上屬于揚州府或者淮安府,我反對的是那些盲目自大的地域攻擊者。在我視頻發出後,又有一個同樣的地域主義者,認為鹽城因為受揚州管轄,所以沒有自身的曆史文化。他的觀點如下:
揚州景點
第一、他說鹽城的鹽業文化屬于揚州鹽文化的一部分。受揚州鹽業繁榮影響,鹽城地區鹽民過着幸福的生活。
第二、他說鹽城話和揚州話接近,鹽城話是揚州人過去鹽城然後形成的。因此,鹽城的曆史文化離不開宗主揚州的影響力。
揚州話
最過分的是居然還用了“宗主”這個詞來。
宗主
首先,揚州鹽文化包括鹽商文化我沒反對過,我說的鹽城鹽文化是海鹽文化,這是有區别的!
鹽城海鹽文化
區别在于産和銷的關系!如果說銷售是光鮮亮麗的,那麼産鹽的鹽民卻是苦難艱辛的!
古代勞動人民
鹽業經濟發達,富的不是從事生産勞作的鹽民。你記住了,這個工種在古代他就幸福不起來!“周而複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柳永的這首《鬻海歌》就生動地描寫了鹽民苦難的生活。可以說,2000多年時間裡,鹽民的生活就是帶着血和淚的!
《鬻海歌》
其次,揚州話和鹽城話确實差不多,現在都屬于江淮方言。很多外地人頭一次聽揚州話和鹽城話,感覺上也是同一種方言。但是揚州話腔調尾音是上揚的!而鹽城話腔調尾音是下落的!
江淮官話
本來江淮方言區就是過度的,曆史上江南移民,包括我之前講的“洪武趕散”到揚州、鹽城的很多!所以,語言的形成不是某一個時間段一蹴而就的!你看揚劇和淮劇,乍一看差不多,細品一下就會發現是兩種不同風格的劇種,為什麼淮劇哭腔,因為夾雜鹽阜人民太多的苦難曆史!
淮劇
再者,現在的鹽城地區,很多人祖上都是洪武趕散過來的,和揚州沒多大關系。曆代江南移民,揚州和鹽城包括泰州、淮安等都是目的地!同樣都不是本地土著!何來誰是誰的宗主?況且,造就古代揚州繁榮的鹽業文化的鹽商,大部分是外地人,比如安徽人!“揚州之盛,實徽商開之,揚蓋徽商殖民地也。”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證明!
徽商與鹽商
最後,鹽城古代雖受揚、淮管轄,但也有本地特色文化,比如淮劇。淮劇帶淮字,是源自他的前身——江淮戲。就是因為發源地屬于江淮地區,或者淮安府!也正是淮劇可以告訴你,文化不一定就是誰統轄誰決定的。
淮劇
淮劇屬于文化嗎?當然是文化,而淮劇的正宗在鹽城!這是曆史的形成和國家的規定,淮劇唱腔,念白,唱詞都是鹽城市的建湖話!淮安、寶應地區的淮劇隻能叫西路淮劇,而鹽城淮劇可以直接叫淮劇!當年也是淮安府管轄的!
淮安府署
那麼,為什麼鹽城所形成的正宗淮劇文化不是淮安府甚至揚州府賦予的呢?你所謂的宗主理論為什麼不靈了?
江南省
做學問要嚴謹,不能想當然,更不能文化名城沙文主義!雖然古代鹽城屬于淮安府或者揚州府管轄,但鹽城也有自己特色的淮劇文化、海鹽文化等等。大家覺得呢?
歡迎關注“淮下書生”,閱讀觀看更多曆史文學原創文章和視頻!
版權聲明:本文及相關視頻由淮下書生原創撰寫拍攝,任何平台個人禁止抄襲搬運,喜歡可以轉發分享點贊評論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