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退、病退、退休是大家常遇到的三個概念,這裡邊有非常大的不同。
内退,指的是用人單位給予的内部退養待遇,并不是退休的一種。
最初源自于1993年《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職工距離退休年齡不到5年的,經本人申請,企業領導批準,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
内退期間,用人單位給正常職工繳納着五險一金,發放不低于最低工資的生活費。家裡一個長輩在企業内退以後,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扣完五險一金以後隻剩1000多元。
這種情況下,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也有可能會陷入困境。不過,好處在于可以去其他單位找工作,也能夠彌補一下收入。說實話,至今為止能夠内退的都是好單位,一般都是國有企業。
病退,也稱因病失去勞動能力退休,屬于退休的一種。
按照1978年《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男同志年滿50周歲,女同志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由醫院證明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确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該退休。
不過,像河北等一些地區,病退隻能是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職工。畢竟1978年文件所指的範圍也僅僅是全民所有制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群衆團體的職工。
退休,也是指上述文件所說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衆團體的工人、幹部符合條件應該退休。
但是1991年我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所謂的退休已經變為領取養老金了。
按照《社會保險法》第16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領取的待遇有什麼不同呢?
内退領取的是生活補助費,不屬于退休金,不屬于養老金。相應的标準是由用人單位确定,不同單位之間都會相差很大。
病退和退休領取的養老金,則是統一按照國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計算而來。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從基礎養老金來看,養老金高低主要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三個因素。相關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待遇越高;平均繳費指數越高,養老金待遇越高;社會平均工資越高,養老金也越高。
如果說僅僅是繳費年限差異,本來按照60%基數繳費的情況下,每早退休一年隻能少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但是,由于退休時間不同,社平工資也是不一樣的,會有很大的差距。
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僅僅和個人賬戶的餘額有關,還和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相關。
如果提前退休,個人賬戶積累少。延遲退休,個人賬戶裡的餘額,還會年年計算利息,繼續繳費個人賬戶餘額還會增多。
退休年齡越長,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計劃月數越多,計算出來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少。常用的幾個月數是,50歲退休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不過,退休以後養老金也在年年進行調整,也不至于比晚退休養老金低太多。
總體來看,如果需要一份充分的養老金,還是建議按正常年齡退休,多繳費、長繳費,才能養老金更高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