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印度的曼尼普爾

印度的曼尼普爾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02:49:54

在網絡上有一些關于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的邦傳說,如他們使用的是“六星紅旗”,當地人與中國人很像,自稱“龍的傳人”,被稱為“印度小中國”。不過,在中國,不管是官方學者,還是媒體,幾乎很少有人到訪過曼尼普爾。那麼,這些傳言是否屬實?曼尼普爾人到底來自哪裡呢? 

作為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曼尼普爾面積2.2萬平方公裡,人口286萬,其北面是那加蘭邦,西面是阿薩姆邦,南面是米佐拉姆邦,東鄰緬甸。首府為位于印度阿薩姆邦通往孟加拉國吉大港的交通幹線上的因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處的一座邊境城市。城市周圍為曼尼普爾山脈,近郊為因帕爾谷地平原。二戰時期的一次重大戰役——因帕爾—科希馬戰役,就發生在這裡,這場戰役被英國人視為英軍曆史上最偉大的戰役。1944年3月至7月,英軍及英屬印度軍隊與日軍在這裡展開鏖戰,最終日軍慘敗,僅日方傷亡人數就高達5.5萬。

印度的曼尼普爾(曼尼普爾是個怎樣的地方)1

實際上,曼尼普爾原為有着上千年曆史的獨立王國,在文化藝術上有過高度成就,因此,民族、文化與印度主流社會大相徑庭。

英國統治時期,保留了王國的土邦王政權。1947年8月28日,曼尼普爾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性質的曼尼普爾王國,制定憲法,組建以摩诃羅阇為最高行政長官的政府。1949年9月21日,曼尼普爾國王巴格亞昌德拉受邀前往西隆,在沒有與内閣成員商議的情況下,簽署将曼尼普爾并入印度聯邦的協定。同年10月,印度政府将原曼尼普爾制憲會議解散,随即爆發反印度政府運動。

至今很多曼尼普爾人認為這一協議無效。理由是:該協議是國王巴格亞昌德拉在受到印度政府的強迫和利誘下簽署的,非其本人意願;巴格亞昌德拉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做出合并國家這樣重大事件,事先卻不與内閣成員商議,且該協議也從未被曼尼普爾議會批準或被民衆公投過,原本就違憲,是無效的。

分離主義組織以此為理論根據,進行“獨立運動”。1964年11月,辛格建立聯合民族解放陣線,政治目标就是追求獨立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四年後,以庫馬爾為首的集團從聯合民族解放陣線分離出來,在原東巴基斯坦邊境城鎮錫爾赫特建立曼尼普爾革命政府,希望通過武裝鬥争“解放曼尼普爾”。

……

不過,這裡民族雖然衆多,但是彼此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與複雜,想要形成統一的民族“獨立運動”戰線,目前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既有殖民遺留問題、政治與經濟原因,也有民族間種族問題。

首先,殖民遺留問題。殖民者英國人曾在這裡實施隔離政策,将部族的人都聚集到落後地區,還美其名曰“保留區”,也隻是依照特殊規定、而非按法律實行管理。因為在他們眼中,作為“文明産物”的法律不适合這裡。此外,英國人還規定沒有政府許可,任何“外人”不得進入該地區,企圖徹底隔絕“保留區”,這樣一來就可以永遠地統治下去。獨立後的印度政府,在這裡延續英國人的所有政策。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導緻這裡的部族無法接受現代化和民主化的洗禮,與非部族人口之間的巨大隔閡,兩方沖突在所難免。

印度的曼尼普爾(曼尼普爾是個怎樣的地方)2

其次,政治經濟原因。自印巴分治起,來自東巴的移民潮使該地區的人口平衡遭到破壞、擾亂,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和沖突,如社會與經濟、資源與環境、就業與社會安定以及選舉權等問題。2001年2月26日,印度最高法院一個三名法官組成的法庭宣稱,“他們蠶食印度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對安全構成威脅。”此外,英國人建立的雙重管理體制,使得該地區山地與平原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平原占絕對優勢。

再次,民族間種族問題。據印度史詩《摩诃婆羅多》、《往世書》記載,當地人認為:阿圖那在這裡同吉德朗戈達結婚。因此,這裡的人都說自己是他們的後代。随着曆史的發展,那加人、古吉人、向人(緬甸)和中國人也來這裡定居。

2011年最新統計人口為272.1萬人,按印度各邦人口排行第24位,屬黃種人,識字率方面,男性77.87%,女性59.70%,按人口比例是印度在科學工程領域最傑出的民族。梅泰人(又稱為曼尼普爾人)是該邦第一大民族,約占該邦總人口的60%,但他們隻占據了該邦10%的土地;該民族的語言曼尼普爾語自1992年起成為該邦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穆斯林人(孟加拉人和梅泰人)也生活在山間的谷地,庫基人、那加人和其他一些小的部落雖然隻有40%的人口,但卻分布在該邦90%的土地上。

如作為曼尼普爾地區曆史上的統治者,梅泰人的民族自豪感十分強烈,因此在印巴分治時主張獨立建國。曼尼普爾邦并入印度,梅泰分離主義者尋求建立的獨立國家包括古老曼尼普爾王國的所有領土也包括那加人居住的山區。但是那加人卻主張将所有那加人居住的地區合并起來,實現那加人的統一和自治。因此,雙方的“建國”方針政策不一緻。

印度的曼尼普爾(曼尼普爾是個怎樣的地方)3

再如那加人與庫基人也有矛盾。一直以來,庫基武裝分子向摩瑞和鎮商人“征稅”,而那加武裝分子則在39号高速公路沿途對過往車輛“抽稅”。1992年,那加武裝分子為了讓庫基人臣服,決定向庫基人征收“房屋稅”、“村落稅”,即每戶庫基人100盧比,每個庫基村落1000盧比,但是卻遭到庫基人的抵制。面對那加人的挑釁,庫基人成立了“庫基民族陣線”及其武裝分支“庫基民族軍”,雙方時常爆發沖突。據統計,1992~1997年期間,那加人與庫基人的沖突共造成681人喪生,其中那加人208人、庫基人473人;407人受傷,其中那加人197人、庫基人210人;共焚毀房舍5485座,其中那加人2576座、庫基人2909座。由于流離失所者數目巨大,政府不得不建立多處救濟營來安置無家可歸的人。

可見,曼尼普爾地區的民族分裂活動,最終損害的還是本國的核心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