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将星璀璨,猛将如雨,但這句話說的是三國前期與中期,而不是後期。三國後期,不論是曹魏、東吳,還是蜀漢,俱都是将星凋零。劉備遺留下最後的名将,可能就是魏延了,但因為涉嫌謀反,被諸葛亮留下遺策給滅了。這時的蜀漢,姜維還當不上大任,費祎算文臣,還有名将能鎮守漢中嗎?有的!此人正是那不識字的王平,王子均!
(一)王平不識字
小時候的王平,并不叫王平,而是叫何平。年幼的王平孤苦無依,在那個亂世,像王平這樣的孤兒,大多隻能餓死。但王平是幸運的,他被一家姓何的人收養了。這何家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養活王平就已經很艱難了,更别說供王平讀書了。長大後,何平改回了王姓,并有了子均的字。
随着歲月的流逝,年幼的王平越長越高,越長越大,但他依然不識字。據說王平後來當了将軍後,依然不能自己書寫各類軍事文書,隻能自己口訴,由人代筆。口訴?一個大老粗口訴,代筆的文書是逐句逐字寫上呢?還是要将“粗言穢語”隐去,寫上文雅的字句?要不罵街,要不擅改軍令,這真是為難這代筆的文書了!
這其實是多慮了,王平不識字,但談吐不凡,可以說“出口成章”了。這皆因王平雖然不識字,但是好聽書。王平在生活中,閑暇時便讓人拿起各類史書,各類經典,朗讀給他聽。王平聽後,還要點評舊事,談論得失,竟然十分有見地,評價也十分中肯正确。
(二)救國之戰
公元244年,也就是後主延熙七年,這一年的春天,曹魏不好好準備春耕,派出了大将軍曹爽率十餘萬的曹軍,氣勢洶洶,勢必要一戰攻下漢川。漢川失,則蜀漢危!
曹軍先頭部隊到達駱谷,距離漢中不過數日的行程。這時的漢中,因為曹魏的出其不意,并沒有來得及召集軍隊,城裡隻有不滿3萬守軍。勢如累卵,面對零頭都比自己人多的時候,城内的不少将領開始打算放棄一線,堅守漢、樂這兩座小城。然而放棄一線,那麼陽平關就成了孤城,說什麼等援軍來再救援陽平關的話,隻能是給自己内心一點安慰。陽平關落入曹軍手中,漢中便像敞開了懷抱,随時要面對曹軍的威脅。
這時,隻有王平力排衆議,提出派一軍占據此前無人注意的興勢山,而自己則率軍作為後援。王平的打算,簡單點說,其實就是依靠地利,與曹魏周旋至援軍到來。魏軍因為興勢山被占據,就有可能向地勢險峻的黃金谷分軍,那時王平隻要率1000人,居高臨下抵禦曹軍,足以等到涪縣援軍。依計而行,曹軍竟然完全如王平設想那樣分兵,然後被拖住,然後被涪縣援軍打了回去。
在《三國志》中,陳壽會在文末點評人物,說到王平時,贊道“王平忠勇而嚴整”。王平目不識丁,但勤奮好學,又思慮深遠。臨大戰而不亂,勇而有謀,這樣的将領,難道當不得名将之稱?
本文參考資料為《三國志》等書,小編對其真實性負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