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同性戀的認識,可能是通過電視、微博或其他媒體。但是對那些日常生活中作為普通人的同性戀,一般人常常缺少正确的概念和認識。
舉個例子,一位同事跟我講,有一次她出差,跟另外一個年輕漂亮的同事一起住。等到出差結束,她突然聽說這個人是同性戀,然後就覺得後怕。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人家沒碰她,也沒摸她。但是,你從這就可以看出來,很多人對同性戀是不了解的,同性戀的形象是被妖魔化的。
同性戀的分類LGBT是什麼?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幾個英文詞的字首,L就是Lesbian,女同性戀的意思,G是Gay,就是男同性戀,B是Bisexual,就是雙性戀,T就是Transgender,就是跨性别,所以簡稱是LGBT。
LGBT這個群體是在性傾向上的少數派,他們在人群中占多大的比例呢?根據1948年的金西調查,男同性戀占4%,女同性戀占3%。而在一個英國的全國抽樣調查中,同性戀占人口4%,雙性戀占4%,異性戀占91%,還有1%叫做未分化。
未分化就是個體還不太确定自己的性傾向到底是什麼。所以在LGBT後面,有人會加上一個Q,這Q是Queer的首字母,它的意思就是那些性傾向或者性别身份不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把自己歸到哪裡。
人類對同性戀态度轉變的三階段對于同性戀,人類社會有一個演變的過程,應當說是有三個階段。最早在西方,基督教的教義認為這是犯罪,其實至今西方很多反對同性戀的人,都是根據宗教教義認為它是犯罪。
在同性戀解放運動以後,同性戀有一個非罪化的過程。人們意識到它不是宗教定義上的罪人,同性戀的性行為也不是罪行,這是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是非病理化的過程。在19世紀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同性戀不是一個罪行,但它是病,它是一種精神障礙、心理障礙,這就是病理化。
在性革命,同性戀解放運動的時候,上世紀的70年代經曆了一個非病理化的過程。比如,美國在1973年,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裡去掉了,而過去會把它診斷為一種心理病、精神病。中國也在2001年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裡去掉了。
第三個就是非道德化,有的人覺得同性戀雖然不是罪,也不是病,但是道德問題。
後來在整個性革命和同性戀解放運動之後,又經曆了一個非道德化的過程。認為同性戀隻是少數人的性傾向。它原因不明,成因可能有先天因素,也可能有後天因素,但是跟道德沒有什麼關系。就像左撇子一樣,左撇子跟道德有關系嗎?
古代中國同性戀的處境我國古代主流的性文化對同性戀是無所謂的态度。曆史上有很多相關記錄,像餘桃、斷袖,以及古代帝王傳下來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而且,同性戀在古代民間也大量存在。
漢哀帝有一個男寵,叫董賢。有一天他們午睡的時候,漢哀帝醒了,他要起床,可是扭頭一看,董賢還在睡着,而且壓住了他的衣服。他要起床又怕把董賢驚醒,于是拿劍把袖子割斷,這樣漢哀帝就不影響董賢睡覺了。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關于餘桃。古代有一位男孩叫彌子瑕,生得非常漂亮,是衛靈公的男寵。有一次,彌子瑕得到一個特别好的桃子,特别甜。他吃了一半,想起衛靈公,就把這個桃子的另一半留下來,獻給了衛靈公。
當時衛靈公非常高興,因為彌子瑕連吃一個桃子都會想到他,要把特别美味的東西來獻給他。可是後來,彌子瑕歲數大了,美貌不在,就失寵了。失寵後,衛靈公把他轟走了,還很氣憤地說,你看這個彌子瑕自己吃剩的桃子給我。後來有人把同性戀叫做餘桃,就是來自這個故事。
還有人把同性戀叫做龍陽之好,為什麼?這個故事關于魏王和龍陽君,龍陽君是魏王的男寵。
有一天,魏王和龍陽君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之後突然哭起來了,魏王很驚訝。龍陽君告訴他:“我一開始釣魚特别高興,可是後來魚釣的越來越大,就把前面的小魚扔了。從這,我想到了自己。四海之内美人這麼多,你将來如果寵愛了其他美人,不就要抛棄我了嗎?所以我哭了。”
魏王聽了以後,為了不讓龍陽君傷心,下令舉國禁論美人,違禁者滿門抄斬。這展示了他對龍陽君的寵愛,所以後來就留下了對同性戀叫做“龍陽之好”的說法。
所以,在我國古人的性觀念裡,性欲是一團不可分割的沖動,是内心的一種欲望。就像一個瓶子裡灌滿了水,水一旦滿了以後它就要流下來,就是所謂宣洩。而這種宣洩,無關道德和疾病。
關于主播: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關于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