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1:19:34

城市外拓一直是西安這兩年熱門的話題,随着城市的發展,城市的骨架越來越大,中心城區似乎是被人們遺忘了。很多人開始覺得,城市周邊發展得紅紅火火,中心城區卻逐漸衰落。尤其是西安這種城市格局,以城牆為界限劃分為主城區的中心城區格局,顯得尤為明顯。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1

曾經的鐘樓片區是西安的核心區域,東大街更是有着“西北第一金街”的美譽。但是随着東大街的改造,華僑商店的拆除、西安飯莊的拆遷以及多年來不間斷的圍擋等等,鐘樓這片核心區域随着時代的發展,逐漸落後于其他區域。然而以城牆為核心的中心片區仍然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圍繞城着城牆該如何改造,對于西安這座古都來說可謂意義重大,也是多年來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

城牆内的困境

西安古城牆内面積不到12平方公裡,但是長期以來都是西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鐘樓為核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向外輻射,形成了著名的商業街。長久以來,鐘樓片區就是西安的形象代表,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是必去的地方。

雖然面積不到12平方公裡,但是作為西安的核心區域,卻分屬于新城區、蓮湖區和碑林區三個不同的區域。這也造成了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分歧,例如,分屬于這三個區域的解放路、西大街和東大街,這三條街道都曾經提出要打造“西北第一金街”的稱号,同質化的競争也使得彼此之間形成惡性循環,結果就造成了現在半死不活的狀态,“西北第一金街”隻能成為過去,成為人們口中的曾經。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2

在三區分管這樣的情況下,重複建設以及規劃不統一的情況,也使得城牆内原本就不大的地方缺少凝心聚力,難以協同發展,發揮出更大的功效。

如果說同質化的發展是其衰敗的原因之一的話,那麼原本是好意的“改造”卻為商業街的發展“雪上加霜”。

2001年,西大街進行改造。整條街長約2千米,寬約70米,2007年改造完成。改造後的西大街整體打造成仿唐風格,形成了集購物、旅遊、觀光、餐飲為一體仿的古商業街。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樸典雅的唐代建築風格,曾被譽為“西部第一金街”。然而如今的西大街,百盛、銀泰商業相繼退出,再也沒有了往日繁華的樣子。

同樣,東大街的改造也是“越改越凄涼”。2012年伊始,東大街開始改造,時至今日,東大街似乎永遠不是在改造,就是在改造的路上。曾今繁華的東大街,如今卻很少有人再去關注。這幾年,東大街百盛、群光廣場相繼倒閉,民生、開元被收購,曾經,東大街作為西安的“頂流”,西安最時髦、最潮流的購物區,如今卻門庭冷冷清清。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3

城市的外擴、電商時代的崛起以及這幾年不斷興起的商圈,使得城牆内的商業不斷下滑成為必然。無論是東大街還是西大街,都難逃衰敗的命運。

那麼,城牆内就真的任由其衰敗下去嗎?

城牆内的改變

這幾年城牆内的商業或許是顯而易見地衰敗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城市中心的衰落。但是城牆内部不僅僅隻有商業,更重要的還有旅遊。

城牆内12平方公裡,但是卻聚集着西安重要的旅遊資源,鐘樓、城牆景區、書院門、碑林博物館、北院門風情街、七賢莊曆史文化街區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湘子廟、卧龍禅寺、廣仁寺、五星街天主教堂等等,西安幾個有年代感的公園也在城牆内,如蓮湖公園、革命公園、兒童公園等等。

如果說商業的衰落是不可抗拒的因素,是會因為一些外部因素而随之轉移的,那麼城牆内這些豐富的旅遊則是固定的,不可轉移的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産。而在這方面,政府也是不遺餘力地去保護規劃。

早在2020年,《西安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中,就統一劃定了北院門、三學街、七賢莊3片曆史文化街區,并明确曆史城區的保護範圍、曆史建築保護名錄等等,進一步明晰了西安曆史遺迹該如何保護。像三學街、七賢莊這樣的曆史文化片區也提出了明确的規劃。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4

以三學街改造為例。此前,其所在的三學街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正式公布。三學街因其鹹甯學巷、府學巷和長安學巷三條街巷而得名。在曆史上,三學街見證了曆來對于教育的重視,成為重要的文化中心。而碑林更是中國古代書法的巅峰,其保存下來的曆史遺迹成為重要的文化資源。

此次三學街的規劃改造對于繼續挖掘傳統街區的文化内化,突出地方特色、傳承文化,以及改善周圍街區人居環境等等有着重要的意義,對于城牆内部的旅遊資源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提升。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5

▲三學街規劃改造示意圖

與此同時,三學街曆史文化街區與永甯門相接壤,又與南大街相鄰,在順城巷體驗古城的慢生活,而在永甯門、南大街及鐘樓則是旅遊消費的重要場所,區域之前又形成互動,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

除此之外,西安城牆内各類曆史文化資源的結合,也是能達到1 1>2的效果。城牆内各類文化資源,融入古城整體展示線路,形成老街步行旅遊體系。如,與三學街曆史文化街區相串聯的有城牆、書院門、湘子廟、下馬陵、德福巷、鐘樓、明秦王府、七賢莊曆史文化街區等等。整體展現古城牆内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全面呈現古今結合、展現城市發展、市民生活的完整面貌,将古城牆内的文化資源發揮利用到極緻。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6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

除了曆史景區的改造之外,古城核心地段也迎來了更新換代。位于東大街的易俗社文化街區也在去年9月份正式開街,升級改造後的易俗社文化街區更是成為了潮流的聚集區。以“街、坊、巷、院”為基礎,包括了易俗大劇院、新華書店、易俗博物館、中國秦腔博物館、老字号商業街、網紅潮牌等等。不同于以往的的商業,易俗社文化街區這種新的“文化 商業”的模式,可以說為古城的中心商業注入了新鮮血液,讓人眼前一亮。不僅發揚了秦腔藝術,也帶動了古城區商業的發展,成為西安這座古城城市魅力重要的展示窗口和城市新名片。

而這兩年比較火的老菜場創意園區也是成為了年輕人的潮流聚集地,從原本古城中的一個廢舊廠房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地标。不僅是年輕人的時尚選擇,還保留着老菜場原居民的市井生态。可以說為為古城中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原本沒什麼人氣的地方一下子又活了起來。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7

▲老菜場創意園區

可以看出,城牆内無論是景區還在商業都在進行前所未有的變革。無論是商業形式的改變還是旅遊街區的升級換代,都是古城中部“崛起”的信号。城市發展雖然不斷向外拓展,但是中心内部的“優化”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曆史資源。畢竟,城牆内豐富的文化資源,在西安乃至中國城市發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篇章。

改造能否重新煥發古城活力?

回過頭來看城牆内的這些變化,或許有人會有同樣的疑問,像當年東大街、西大街改造一樣,本意是好的,奈何時代發展地太快,顧此失彼。而城牆内對于文化旅遊資源的改造,是否也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首先,城牆内的旅遊文化資源有着不可代替性,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愈加珍貴。其次,城牆内的旅遊資源衆多,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其影響力,達到聚集效應。再次,作為為古城中文化資源最密集的區域,也是古城西安對外打造的一張新名片。

西安第一金街規劃(中心城區如何複興)8

随着城牆内各類街區的改造升級,城牆内也會迎來新的面貌。此前,城牆内的商業曾經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導緻沒落,但是城牆内的旅遊文化資源,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隻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更顯珍貴。

再返回來看前幾年提出的“三區合一”,無論是對于古城的保護,還是加強老城區的整改提升等等,都有利于打造曆史文化特色鮮明、旅遊資源更加精準的古城區。包括西安此前已啟動的“皇城複興計劃”,也曾提到了未來碑林、蓮湖、新城有望合并為一個區,主要負責古城風貌、經濟、文化的管理複興等等。然而三區合一并非易事,這幾年似乎也鮮有人提,但是關于城牆内的複興建設卻在不斷地進行,順城巷改造,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易俗社文化街區、三學街改造等等,這一些列的措施都是讓古城中心更具吸引力。

西安的城中心雖然在城市化進程的浪潮當中,由于曆史原因而落後于其他周邊區域,但是相信随着時間的發展,城牆内的升級換代,古城中心仍然有着極強的文化魅力,那時,皇城複興或許并不隻是一個夢。

作者:毛豆

陝光燈(shaanlight)出品

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