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哪裡上班族最多?
西安,哪些區域人口最擁擠?
哪裡又是西安十四五期間預計年均新增約25萬常住人口的主要承載區域?
或許,上述三個問題你未必能一一答得上、答得對。
百理君搜集到了一份權威參考答案——近日全文發布的《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就有相關答案。
接下來,我們一一細說。
01 哪裡上班族最多
通過對六普、七普人口對比分析,西安市近十年人口呈現快速流入的趨勢,主要流入區域分布在蓮湖區、灞橋區、未央區、雁塔區和長安區等5個區,增幅均在45%以上。
其中,受益于市政府北遷帶動的城市重心北移,未央區人口增幅最大,增長人口數量約為108萬人,增幅為134%。
“西部第一區”雁塔區10年間增長人口86萬餘人,增幅達到73.67%。
其後,人口流入增幅較大的區域依次是:灞橋區增長人口42萬餘人,增幅71.44%;長安區增長人口66萬餘人,增幅61.67%;蓮湖區增長人口32萬餘人,增幅45.90%。
為什麼是增幅最大的是這4個區域?
人口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西安各區域間的經濟活躍程度。
通過對西安市中心城區手機信令等大數據分析,高新區為最主要的就業中心,西關、經開區、北客站區域、浐灞生态區等地區是次一級就業中心。
對于這個結論,估計有人會感到疑惑,百理君要說的是,這句話完全抄自《規劃》原文。
然而,作為西安最主要就業中心的高新區,卻并不是西安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甚至還比較低。
02 哪裡最擁擠
《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規劃》詳細提供了西安各區縣的七普詳細人口密度數據:
按行政區劃分,11區2縣人口密度從高到低依次是:
碑林區:32373人/平方公裡
蓮湖區:26587人/平方公裡
新城區:20367人/平方公裡
雁塔區:19171人/平方公裡
未央區:13564人/平方公裡
灞橋區:8806人/平方公裡
長安區:7005人/平方公裡
周至縣:5792人/平方公裡
鄠邑區:5589人/平方公裡
閻良區:5286人/平方公裡
高陵區:4934人/平方公裡
臨潼區:4901人/平方公裡
藍田縣 :4835人/平方公裡
按開發區劃分,8個開發區人口密度從高到低依次是:
經開區:13130人/平方公裡
曲江新區:12970人/平方公裡
浐灞生态區:11794人/平方公裡
航天基地:11467人/平方公裡
高新區:7315人/平方公裡
西鹹新區:5457人/平方公裡
港務區:4274人/平方公裡
航空基地:2567人/平方公裡
百理君注意到,《規劃》中明确提到,通過對七普人口密度分析,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和雁塔區等四個區人口密度超過了19000人/平方公裡,應該對流入人口适度引導,避免人口在部分區域過度集聚。
人口密度超過了19000人/平方公裡,這到底有多密?
百理君查詢了最新的《北京統計年鑒》,2020年北京市下轄16區中,隻有西城區和東城區人口密度過萬,分别達到21888人/平方公裡,16937人/平方公裡,第三位的是朝陽區,7583人/平方公裡。
由此可見,西安4個行政區的擁擠程度,已和北京西城區和東城區不相上下。
老實說,蓮湖、新城、碑林組成的“城三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大,早已不是新聞,或許,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作為陝西人口第一大區縣的雁塔區,如今人口密度也直追城三區,已到了不得不限制人口過度集聚的地步。
但從開發區的角度看,各個開發區人口密度都還不算大,遠離主城區的航空基地甚至還不及藍田縣,更值得注意的是,進入第三次創業的高新區、西鹹新區和國際港務區,人口密度排名都非常靠後。
03 新流入人口的主要區域
人口密度的現實,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未來新流入人口的流向——人口密度相對低的地區,将是吸納新增流入人口的主力。
十三五期間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近85萬人,根據《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規劃》預計,十四五期間 城鎮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約為25萬人,西安仍然是人口淨流入城市。
新畢業大學生與外來務工人員,将是主要的新增人群。要解決每年新增約25萬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依然不會輕松。
單說房子。和此前保障房不同,國家大力推動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突出圍繞學校、商圈、地鐵口、交通樞紐及産業園附近等優勢地段建設,更強調職住平衡原則,以着力引導有住房困難的新市民、青年人由以“購”為主,向以“租”為主轉變。
所以,很大程度上,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布局,其實可以反映出城市的新流入人口的承載區域。一來,保障性租賃住房本身就是為了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而這部分人口正是城市新增流入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再者,“十四五”期間西安保障性租賃住房約30萬套(間),這是按照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30%以上來規劃的。
占到了新增住房供應總量大約三分之一的份額,保障性租賃住房體量不小。
順帶一提的是,從各地陸續發布的“十四五”時期有關規劃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占比更高。上海計劃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間)以上,達到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45%左右;北京市計劃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套數占比不低于40%;廣州市計劃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間),占住房總量的45.8%;深圳市計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40萬套(間),占住房建設籌集總量的45%左右。
說回到西安。
根據《規劃》,主要布局于産業發展新區。
其中,高新區、航天基地、長安大學城、沣東新城、沣西新城等片區對人口需求較大,未來預計引入大量科技型人才,應配置适量保障房以滿足産業發展配套需求,計劃在高新技術産業帶(沣西新城—沣東新城—高新區—長安大學城—航天基地)規劃建設約12萬套(間)。
對于秦漢新城、泾河新城、經開區、高陵區、渭北臨潼工業新城、航空基地、閻良區、富閻産業合作園區等片區,未來預計引入大量技術型人才,且由于片區距離主城區較遠,需結合軌道交通規劃,并綜合帶眷系數調整保障房戶型比例,以此引導職住平衡,減少通勤交通壓力、推動低碳城市建設。
先進制造業産業帶(經開區—泾河新城—高陵區—渭北工業區—航空基地—閻良區)規劃建設約8萬套(間);
現代物流大通道(高鐵新城—國際港務區)規劃建設約4萬套(間);
商貿文旅産業帶及商貿文旅核心區域(周至縣—鄠邑區—長安區—曲江新區—灞橋區—浐灞生态區—國際港務區—臨潼區—藍田縣)規劃建設約6萬套(間)
具體到各區縣,從《規劃》提供的圖片看,30萬套(間)保障性住房分解開來便是——
遠郊區縣(高陵 臨潼 閻良 鄠邑 藍田 周至),共計1.7萬套;
航天基地、曲江新區分别是:1.5萬套;
長安區、經開區分别為:2.0萬套;
浐灞生态區:2.4萬套;
城六區、國際港務區分别為:3.0萬套;
高新區:6.0萬套;
西鹹新區:7.0萬套;
可以這麼說,在雁塔、碑林、新城和蓮湖四個行政區将對流入人口“适度引導,避免人口在部分區域過度集聚”,開發區,尤其是西鹹新區、高新區、國際港務區大概率将是吸納新市民的主力區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