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龜、魚、螺、鳅的四聯混養模式,龜不僅不傷魚、而魚也不礙龜,龜、魚混養達成互利共生,充分利用生态的循環效應,并相互促進共同生長發育。在多聯混養的日常過程中,用肺呼吸的龜可促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水生植物又能産生氧氣以滿足魚、螺的生活需要。帶肢爪的龜在水中上下活動覓食,能将氧更完全地溶解于水體,促使上下水層的對流以增大水體溶解氧的含量,并有效地減少或避免魚因“泛塘”而死亡。同時龜在池底扒覓食物又有利于底層有害氣體的排放,有利于龜、魚、螺、鳅的生長。
龜平時食剩下的殘餌及排洩物有利于水中浮遊生物的生長繁殖,為魚類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餌料;而魚的排洩物又為水體增加了有機質的含量,為螺、蚌的生活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由于龜的特性大多喜歡潛居池底并鑽入到泥沙層中,或者上岸活動及曬甲,這就使得養龜池的大量空間多時均處于閑置狀态。如果與魚、螺、鳅混養的話,既可有效地提高池塘水體的利用率,又可減少投喂的飼養餌料量。同時,龜、魚、螺、鳅混養能起到培肥水質和淨化水體的作用,有效地減少龜、魚的疾病發生,提高池塘混養的龜、魚、螺、鳅的産出量,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
池塘混養模式怎麼配?龜、魚、鳅、螺還四聯養,高産效益讓人心動
一、混養池的建造混養龜、魚、螺、鳅池要求建造在無地質災害、環境幽靜、陽光充足、水源充沛、水質良好、無污染、排灌方便、底質為黏土或壤土的地方。混養池的面積可根據自已規劃的飼養規模而定,一般以3~5畝為宜,池面過大混養的龜、魚、螺、鳅不便于管理;而規模過小混養又不利于魚、龜的生長。混養池一般按東西方向建造成長方形,以便于冬季需要保溫搭建塑料大棚。
混養的池底面應建設呈坡形,水深由0.01米由池邊向池心漸深至1.5米左右,以保障龜、魚甚至螺、鳅都有各自的活動水域。靠圍牆與池塘之間水淺的一面預留1米寬的灘地,水陸比例為(7:3)~(8:2),并鋪上細沙,種一些遮陰植物,如各種草本植物、小型果樹等,使龜池盡量接近自然環境,以利于龜的活動和栖息及龜的産卵。龜的投餌點設在方便管理的池邊淺水處或岸邊,魚的投餌台則應設在深水處水面以下0.3~0.4米的位置,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龜、魚争食。
另外,進排水口的管口均要用金屬篩網或尼龍網栅攔住,以防池中養殖動物潛逃。在混養池的周圍,要建設約為0.50米高的防逃牆,以防龜逃逸或天敵動物的侵襲。除稚龜池因水體較小,又要經常換水不宜混養外,水位在1米以上的其他龜池均可混養魚、螺、鳅類經濟水産動物。
二、混養龜、魚、螺、鳅的品種選擇水産動物混養的品種應根據不同的混養目的或市場需求,而選擇不同的混養生産模式。龜的品種可選用草龜、金錢閉殼龜、黃喉水龜等。魚則選用溫水性非肉食性的魚類,如鲢魚、鳙魚等可利用水中的浮遊生物;鯉魚、鲫魚、羅非魚等可利用殘餌、龜糞等;草魚則可消滅水中的雜草。螺則以福壽螺為好,一般按每100平方米的水體放養20公斤左右的福壽螺,仔螺産下後即可爬行,是龜的上等餌料。
池塘混養模式怎麼配?龜、魚、鳅、螺還四聯養,高産效益讓人心動
三、龜、魚、螺、鳅混養前的準備工作冬季預先排幹池水,清除池底的雜質雜物,修補池堤漏縫,并曬池30天左右。在魚種放養前的10~15天,每畝用生石灰150公斤兌水溶化後全池潑灑以徹底清塘消毒,第2天回注水,施足基肥,待7~10天毒性消失後即可放養。龜放養的前1天,池水應用強氯精按0.5~0.8克/平方米進行全池潑灑消毒1次,而龜入池前一定要經過常規的藥物如食鹽、呋喃唑酮等浸浴消毒。池内的龜、魚食台必須分離設置,一般魚的食台可設在水面下的0.3米處;而龜的食台則按長1.5~2米、寬0.60米左右建造,為适應水位的升降留有0.15~0.25米浸在水中。為減少食料的流失及便于龜的進出,食台的四周可設置高4厘米的邊緣。
四、魚、龜的放養鋒哥所在地區魚種的放養時間常在春節後的2、3月間,當水體溫度升到10℃左右時選在晴天進行;而龜的最适宜的生長水溫為23~32℃之間,投放時間可選在每年3~5月間的晴好天氣,待水溫穩定在15℃以上時龜便開始進行攝食。如是在溫室加溫環境下育成的幼龜,一定要等到水溫穩定于23℃以上時再投放。下池前的3~4天就要停止升溫,待室内的水溫逐漸降低至與室外水溫平衡時才能出溫室入池。
以放養商品魚為主的混養池,可按100~150公斤/畝的放養密度标準投放大規格魚種,并按140隻/畝的标準投放150克/隻左右的龜。若是以養龜為主的混養池,每畝可投放1300隻左右體重為150~200克的幼龜,再混養規格為25~50克/尾的鲢魚300尾,規格為25克/尾的鳙魚80尾,規格為50~125克/尾的草魚120尾,規格為12.5~25克/尾的團頭鲂80尾。 五、龜、魚、螺、鳅的四聯混養管理
池塘混養模式怎麼配?龜、魚、鳅、螺還四聯養,高産效益讓人心動
(一)、投喂
龜、魚、螺、鳅在混養的生産管理過程中,魚、龜餌料應在滿足龜所需餌料的前提下,适當增加投餌量及施肥量,以保證魚類亦有充足的餌料。要求分開投喂,并且先喂魚餌,後喂龜料。魚餌料應以全價顆粒料為主,并結合投喂适量的青餌料、麸皮等。投料時需按“四定”原則投餌,直接定點投喂在食台上,青餌料應投在設置的草框内,并且定時在每天的上午8時和下年15時左右各投喂1次。
龜的餌料分為動物性的餌料和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包括各種動物的内髒和小魚蝦、螺、蚌、蝸牛、蚯蚓、昆蟲、蠶蛹等。植物性的餌料則有菜、豆餅、瓜類、玉米、高梁、谷芽、米飯等。日常最好投喂人工配合性餌料,鋒哥平時做的配方為:動物肉類和内髒占80%,植物性餌料16.5%~17.5%,餌料酵母0.3%,雞用多種維生素0.5%,微量元素3%。
龜餌料的投喂量應根據季節和水溫的變化而進行适當調整,當高溫季節時應多投喂含蛋白質多的餌料;而秋後水溫低,應投含脂肪量較高的餌料;開春後至4月底,一般在上午8~9時投喂1次;5月以後水溫逐漸升高,龜開始頻繁活動,攝食量随之急增,則應在每日的上午8~9時和下午5~6時前後各投喂1次;入秋到白露前,水溫開始下降,攝食量開始減少,改為每天上午的8~9時投喂1次,投喂量也應降至5月前的水平,一般日投喂量應控制在3小時内吃完為度。
池塘混養模式怎麼配?龜、魚、鳅、螺還四聯養,高産效益讓人心動
(二)、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應堅持巡視蓮塘,觀察水質的變化情況。春季的池水深度應控制在1.2~1.5米之間,以利于水體升溫,後續則應根據天氣、水質及龜的生長情況逐漸提高水位。盛夏的水深已達到2米以上,且每隔15天左右排出老水1/3後再放進等量的新水,水色保持呈油綠色,水體透明度0.30米左右,pH值穩定在7~7.2為宜。
根據龜、魚的活動及氣溫變化情況,應對混養池(特别是以魚為主的混養池)内的水質進行調控。但需注意的是在氣候異常時(尤其在悶熱天氣),混養池因龜、魚混養密度較大,池水上下對流底層濁水上翻,可導緻龜類感覺不适而降低活動量,池中的溶氧量也會下降,魚類就會因缺氧而浮頭,嚴重時可造成大量泛塘死亡,此時應及時加注新水或機械增氧。平時混養池水既要保持一定肥度,又要保持水質清新。每天應檢查并注意水質的變化,觀察龜、魚的動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且要防龜、魚外逃或天敵動物的侵害。
六、龜、魚、螺、鳅的疾病防治龜、魚、螺、鳅在混養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池塘衛生,保持水質良好。每天堅持清掃食台,即時清除殘渣剩餌,并按常規養魚防病的方法,每隔30天用漂白粉挂袋1次,連用5天,并按濃度達2克/平方米的生石灰全池潑灑1次。
龜、魚在7~9月份是發病的高峰期,魚病的預防可在魚的餌料中以30天為一個預防期連續拌大蒜素投喂6天;而龜病的預防則在龜的餌料中則按常規劑量加闆藍根或金銀花等中草藥連續投喂7天,可有效地起到預防龜疾病的發生。同時可定期采用400~500毫克/升的食鹽和400~500毫克/升小蘇打合劑進行全池潑灑,可有效防治水黴病。養龜器皿可用10%的食鹽水進行30分鐘的浸泡消毒,對防治白眼病和腐甲病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巡池的過程中發現混養的魚、龜、螺、鳅的病害,要及時防治。
池塘混養模式怎麼配?龜、魚、鳅、螺還四聯養,高産效益讓人心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