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少年包青天》吧,這是當代很多年輕人童年的回憶,在劇裡,包青天就是個小胖子的形象,然後長着一張大黑臉,額頭上還有一彎新月,表情有點嚴肅,不過電視劇中的包青天和曆史上真實的包青天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鐵面無私的大人物包青天的基本情況吧。
圖片:包青天劇照
包青天原名叫做包拯,因為他始終為老百姓鳴不平,且為官非常公正,不徇私情,因而又被叫做"包青天"或者"包公"。
包拯出生在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曾擔任過知縣,家庭條件優渥,而且父母對他特别好,關愛至極。此外,他很聰明,也很刻苦,學習一直很好。
29歲的時候他就考上了進士,而且還是第一甲,據說當時全國隻有三百多人中進士,而入圍第一甲的隻有30人,這就好像在現代不僅考進了清華北大,還名列前茅一樣,隻有讓人羨慕的份。
圖片:幼時的包拯劇照
一般來說,考到進士後就會被朝廷分配官銜了,但由于包拯家中還有年紀很大的父母,他實在放心不下,因為他工作的地方距離他家有點遠,所以他毅然決然辭官,留在家中照顧兩位老人。
包拯的父母壽終正寝後,他才重出江湖,而此時,他已經39歲,但是他的辭官侍奉父母這個事被廣為流傳,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孝子,自此,包拯名聲大噪。
後來的二十多年裡,包拯的仕途十分順暢,再加上他本人勤勤懇懇,百姓也很愛戴他,他從一個小小的知縣慢慢升到了副宰相。
圖片:包拯當官劇照
很多人對包拯的政治官場生涯應該都有所了解,他斷案的時候從來不管犯罪者是何方神聖,隻要有錯,包拯就會判他相應的處罰,當真是不畏強權。
不過,大多數人對他的家庭生活不大了解,其實與他的官場仕途不同的是,包拯的婚姻并不是一帆風順。包拯一生娶了三個女子,但是給他傳宗接代的卻是一個妾,而且這個妾原來還是個小丫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包拯斷案劇照
據說,包拯的原配,也就是他的第一個夫人,叫做李氏。可李氏和包拯成親後,沒過多久就逝世了,也不知道得了什麼病,史書上對此沒什麼記載,那麼自然也就沒有給包拯留下一兒半女。
包拯的第二個妻子叫董氏,董氏是出生大戶人家的大小姐,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酷愛閱讀詩書,學識和眼界都比較寬廣,再加上她心地非常善良,喜歡幫助别人,從來不仗着權勢去欺壓别人,所以對包拯來說,她是個不可多得的賢内助。
據說當初包拯去科舉考試的時候,家中的父母都是由董氏悉心照顧,沒有一絲怨言,讓包拯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她既是個好妻子,也是個好兒媳。
圖片:包拯和妻子劇照
包拯把一生的精力和時間都傾注到事業上,對他來說,生命誠可貴,朝政價更高,他為百姓,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隻要哪裡有了冤案,哪裡就會出現包拯,第一時間為百姓平反冤假錯案,始終把百姓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所以現在我們一看到冤案就會想到包拯,因為他的清廉已經深入人心了。
就是這麼一位時時心系百姓的包拯,做了幾年官後,想到自己家中父母的年齡已經很大了,如果再不去盡孝就來不及了,于是出于一片孝心,包拯毅然辭官,而這時董氏也是無條件的支持他,沒說一句抱怨話。
前面提到過,董氏這個女子心胸特别開闊,和一般家庭愛斤斤計較的女人不一樣,包拯因為工作根本沒時間陪她,但是她卻能體諒包拯,幫他打理好家事,為他分憂。
包拯雖然已經辭官了,但他還是以百姓為先,經常為了他們跟那些惡棍理論,而且還吵得很兇,多虧董氏一次次的勸解,才沒什麼大事。可惜的是,這麼善良賢淑的董氏最後還是因病逝世了。
圖片:董氏逝世劇照
不過在董氏生前,她給包拯誕下一子二女。大兒子叫做包繶,十九歲的時候就娶妻了,而他娶的還是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在宋朝,如果先祖有當官,那麼小輩就可以因此受封官爵,因為包拯,宋仁宗封包繶為太長寺太祝,然而好景不長,包繶還沒上任就不幸離世了,當時他才21歲。
好在還有個獨子包文輔,可更慘的是,過了幾年,包文輔也不幸早夭了,這對崔氏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當時她才二十多歲,正值青春年華,包拯本來還勸崔氏再嫁的,但她執意要留下來照顧公婆。
但是自獨子獨孫去世後,包家就沒有後代繼承香火了。當然,包拯還有兩個女兒,都已經嫁出去了,按照古代的思想,女兒并不能算是包家的後代。
圖片:包文輔劇照
前面提到過,包拯的第三個老婆是個妾,但其實是正夫人陪嫁的丫鬟,所以如果原配去世後,丫鬟也可以被收房的。這個妾是孫氏,但是她脾氣不好,和包拯經常鬧不愉快,氣得包拯将其趕回娘家,可沒想到,孫氏在離開的時候已經有了生孕,不過一直沒告訴包拯。
這件事後來被崔氏知道了,她偷偷瞞着包拯夫婦,經常派人送東西給孫家,待她生下兒子,就将其抱來收入房内認為養子,也可以概括為長嫂為母。
包拯在過60大壽的時候,突然想到自己沒有兒孫傳宗接代很難過,這時候兒媳突然将孫氏生的兒子帶過來給他看,包拯喜出望外,将孩子取名叫包綖。
不過在1062年,包拯就逝世了,包綖隻有5歲就被封為太長寺太祝,跟他哥一個官職,說是讓他長大後赴任。崔氏等人将包綖撫養長大,定居在合肥,在上學後就改名叫包绶。
包绶一生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都是包拯的直系後代,而且他還把其中的一個兒子包萬年過繼給了包繶。
圖片:孫氏産子劇照
包拯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為百姓做貢獻,很少顧及到自己的家人,除了當初辭官照顧父母外,後來就沒什麼時間花在家庭上了,所以當年過花甲的時候,他才想起自己沒有後代能夠延續香火,因為在古代的思想中,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他應該做夢都想不到,當初與他脾氣不合的小妾會為他生下孩子,而這個兒子還能夠幫他延續包家的香火,雖然包拯的至親一個個離他遠去,但至少包綖沒有讓他抱憾終身啊,這個結果還是令人欣慰的。
雖然包拯已經離我們遠去,甚至還隔了近千年,但他剛正不阿、凜然正氣、鐵面無私、為民着想的形象仍然屹立不倒。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