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天就進入歲末臘月了,臘月是十二月的别稱,因這個月份多與狩獵腌制臘味,臘味用于臘祭有關,所以稱為臘月;臘月是孩子們翹首期盼的月份,因為民間有“進入臘月都是年”的說法;孩子們之所以喜歡臘月,除了有在這個月份放寒假的因素之外,臘月裡能吃到臘八粥,能吃到風臘制品過小年,還能吃各種與年俗有關的美味食物有關;所以孩子們巴望着早些進入臘月,以此滿足幼小心靈對傳統美食的渴望。
故此,從臘月初一開始,民間就開始忙于與過年有關的各種年俗活動;比如在有些地方存在臘月初一咬棒豆的說法,據說臘月初一吃了棒豆,一年不生病,能起到辟邪消災的作用;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臘月初一蒸大包子的說法,相傳臘月初一蒸大包子,有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而在局部地區,還有臘月初一擺供孝天的習俗,用意是向天帝和先祖報告,人間四季平安,人壽年豐,安居樂業;并答謝天帝和先祖一年來對後世家人的保佑和恩賜,繼續祈求天帝和先祖恩澤來年風調雨順,谷糧滿倉,六畜興旺,合家康甯。
當然,民間在臘月初一擺供孝天的同時,也不忘通過觀天占蔔來年的旱澇和收成;因為舊時的氣象預測水平不如現在發達,不像現在人工幹預,可以達到呼風喚雨的高度;舊時預測氣象水平是極其落後的,民間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内的旱澇和農作物收成,隻能通過觀測天象,然後根據經驗累積和概率總結,用農諺俗語的形式指導當時的農業生産;比如臘月初一就是古時民間預測來年旱澇和收成的一個重要觀測日;舊時民間根據臘月初一的天象,總結出“不怕臘月初一晴,就怕臘月初一雪”的觀點;那麼,舊時民間為何怕臘月初一下雪呢?臘月初一下雪對來年旱澇和農作物說成究竟能造成哪些影響呢?下面,我們通過兩句民諺來解釋這些問題。
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
民諺“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一這一天發生降雪現象,預示來年春季有旱情發生,旱情會持續到來年三月才會得以緩解;這句民諺所指的初一和三月,都是指農曆的日期和月份;臘月初一很好理解,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一;旱三月是指農曆的三月,如果按照陽曆算法,農曆的三月正好處于陽曆的四月份,也會是清明至谷雨時節前後;而清明或谷雨之前,都屬于春耕生産的關鍵階段;如果在春耕生産的關鍵階段土壤幹旱,會造成土地無法翻耕或無法下種播種,不僅會影響春耕生産的進度,還會因幹旱影響春播生産的質量;由此可見,造成來年旱三月的臘月初一雪,并不是民間待見的天氣。
其實,民諺“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是有出處的;比如在古籍《占十二月節侯豐稔歌》中就有“臘月初一若逢大雪旱年來”的記載;那個時候民間即有了觀天象占蔔來年旱澇和收成的本領;民間之所以存在“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的觀點,除了與占蔔的因素有關之外,還與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産和農村生活中積累的經驗與事實概率有關。
因為氣流形成與積雨雲層活動一般具有周期性規律,當臘月初一出現雨雪,說明臘月初一前後冷空氣比較活躍,雲層活動比較頻繁,預示臘月初一之後的降雪也比較頻繁;故此民間也有“臘月初一雪,飄飄灑灑到年邊”的說法;如果整個臘月期間降雪不斷,也就是說在臘月期間已經完成了一次降雪降水頻繁的雲層活動過程;在未來一段時間内,如果再醞釀一次降雪或降雨過程,需要很長的醞釀時間;也就意味着在頻繁降雪降雨之後,會有一個相當長的少雨幹旱過程;由此可見,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民諺“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是有一定的氣象科學道理的。
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濕到清明
民諺“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濕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臘月初一這天是個大晴天,預示立春以後陰雨天氣較多,降雨頻繁,陰雨綿綿的現象直到清明前後才會得以緩解;民間也有“臘月初一晴,來年烤火到清明”的說法,意思是臘月初一晴天,預示春後升溫緩慢,常有陰雨或降溫過程,氣候偏冷。
從這兩句民諺給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臘月初一晴的年份裡,是有利于來年春耕生産和農作物生長的;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因為春天多風,不利于積雨雲層的形成和累積;即使有積雨雲層形成,春季多風也常将剛剛形成的積雨雲吹散;所以,春季幹旱少雨的天氣居多,民諺也有“旱天雨難下”的說法;而臘月初一晴的年份裡,往往預示來年春季雨水多,降雨比較頻繁;春季雨水多降雨頻繁,也就說明土壤含水量豐富,利于春耕春播生産,也有利于田間農作物安全生長和形成高産;由此可見,“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濕到清明”是民間樂見的氣候現象。
但是,民諺“臘月初一晴,來年烤火到清明”也特意指出,在臘月初一晴的年份裡,來年春季也要提防倒春寒氣候現象的發生;因為臘月初一晴的年份裡,預示來年春季氣溫相對較低,有時也會因降水多,或降溫頻繁影響春耕春播生産進度,或者對在田農作物安全生長形成威脅;所以,在臘月初一晴的年份,來年需要提防倒春寒,防止陰冷氣候影響春播生産和農作物收成。
概述
三天後就到臘月初一了,民間有“不怕臘月初一晴,就怕臘月初一雪”的說法;因為臘月初一晴,往往預示來年陰雨天氣多,降雨比較頻繁,土壤含水量豐富,對春耕和春播生産比較有利,所以民間不怕臘月初一晴;而民間之所以怕臘月初一雪,主要是因為臘月初一下雪,往往預示來年春季比較幹旱,因為有“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的說法;春季是春耕和春播生産的關鍵階段,如果土壤幹旱,會耽擱春耕進度,會降低春播質量,會影響農作物生長,故此,民間害怕臘月初一下雪。
不過,如今的氣候幹預水平不能與舊時同日而語;因為現在的氣候幹預手段繁多,比如人工增雨,人工增雪等技術應用,即使出現臘月初一雪所預示的來年旱三月的現象,也不會對現今的農業生産造成多大影響;所以,舊時的氣候農諺俗語對現今的農業生産指導意義不大,我們隻需将這些民諺作為一種農耕文化傳承下去即可。
#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第三季##在頭條看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