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第一反抗期,一般會出現在2-4周歲之間。在這個年齡段裡,很多年輕父母并不知道有幼兒反抗期這一特殊的成長現象。因此,當寶寶不聽話時或無理取鬧時,常會讓大人感覺非常棘手,有時會氣的吼叫寶寶,甚至還會動手拍幾巴掌。
可問題來了,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寶寶理解能力還很弱,任由寶媽或寶爸怎麼說都聽不懂,或者根本聽不進去,繼續哭鬧不休。面對油鹽不進的小家夥,真是讓寶媽寶爸們無奈,感覺管教一個小不點太難太難了。面對這種育兒的挫折感,常會讓他們心情沮喪,甚至脾氣起伏不定。
那麼如何讀懂幼兒心理,正面實施管教,讓寶寶成為聽話的可愛小寶貝呢?下面我結合家庭教育實踐工作的三個案例,來給寶媽或寶爸們将思路理清,通過步驟化的演示和分析,讓你學會正确引導幼兒寶寶。做好學習準備了嗎?請跟我來吧。
案例一:媽媽唠叨不休,孩子充耳不聞。
✿場景描述
一個周末的中午,三歲女孩兒萌萌在客廳玩玩具。
媽媽:“寶貝,到吃飯時間了,快點去洗手,然後到飯桌上來,快點啊,再磨蹭飯就涼了。”
萌萌好像什麼也聽到,仍然在自顧自地玩着。
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又督促了一遍。
媽媽:“寶貝,你聽到媽媽的話沒有?快點去洗手,不要再玩兒了,再玩兒吃飯就晚了,你的午睡又得推遲了。”
萌萌仍然像沒有聽到一樣,照舊在玩兒,所不同的是,她換了另一件玩具。
這時媽媽便忍不住發火了。
媽媽:“聽我的話沒有?我都說了幾遍了?快點,馬上去洗手!不然我就打你屁股了。
萌萌仍然在玩耍,根本沒有理會已經生氣的媽媽。
此時媽媽終于忍不住動了手,巴掌落在女兒的屁股上,萌萌哇哇大哭。媽媽把萌萌抱到洗漱間,夾着孩子,給孩子洗了手。飯桌旁,孩子邊哭泣,邊慢慢騰騰地吃着飯。
✿場景分析
媽媽下達指令時的位置:第一次在廚房,第一次在飯桌旁,第三次來到女兒身邊。
媽媽給女兒下達指令時,她自己都不知道後果是什麼,請看分析:
第一次指令後果:如果你不快點來吃飯,飯就涼了。很明顯萌萌感覺不到飯涼不涼對自己有什麼關系。
第二次指令後果:你如果吃飯晚了,會影響你午睡時間。萌萌對午睡的遲與否也不會感興趣,孩子不清楚午睡對她有什麼好處。
第三次指令後果:萌萌沒有想到媽媽真會打她的屁股,對後果考慮不足,沒有行動,結果挨了打,孩子很委屈,導緻邊吃飯邊哭泣。家長這樣的做法,讓孩子感覺在被強迫着吃飯。
萌萌媽媽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指令方法不當,讓孩子抓不住重點,注意力轉移不到家長要求做的事上來。這樣長期養成後,會讓孩子對家長的指令充耳不聞。
✿合理做法
第一步:媽媽做好飯後,把飯菜端到桌上,放置好碗筷。
第二步:然後來到米米身邊,可以站着,也可以蹲下來,觀察一二分鐘。盡管家長一句話都不用說,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很快就會注意到身邊的人。
第三步:當孩子擡頭看時,這時媽媽可以溫和地對孩子說:“寶貝,停下手中的事,我們去洗手,然後吃飯,好嗎?”這時媽媽伸出手,寶寶自然就明白要做什麼了。
第四步:媽媽拉着孩子的手,就可以直接去洗漱間洗手,然後來到飯桌前。
整個過程,簡潔而有序。家長并沒有用過多的話去下達指令,而孩子也把注意力放在洗手和去吃飯上來。
請家長想想看,如果你平時和萌萌媽媽一樣,在離孩子很遠的地方去下達指令的話,會讓孩子從玩兒中轉移注意力嗎?如果你來到孩子身邊,靜觀一會兒,在等待中讓孩子感覺你的存在,是不是效果會更好一些?當孩子和你目光對視時,此時親子溝通便真正達成了,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會放在你的指令上,在你的引領下,一切便簡單了。
✿拓展思考
家長想要求孩子做某事時,一定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用不着絮絮叨叨,也用不着大動肝火,隻需要心平氣和地來到孩子身邊,讓孩子把手裡的事做完即可。因為幼兒集中注意力做事時,其注意力一般隻會持續幾分鐘。如果你不來到孩子身邊等待,會發現寶寶從對一件玩具的注意上很快轉移到另一件玩具上面,或者轉移到對另一件事的專注上。總之,不會轉移到你的指令上來。
✿場景描述
這是一個周二的早晨。牛牛,男孩兒,四歲。鬧鈴響後,孩子在床上雖然坐起來,但是迷迷糊糊,不想穿衣服。
媽媽:“牛牛,不要磨蹭了,快點穿衣服,衣服就在你床頭枕頭邊,你快點啊,穿好後下地小便,然後洗漱。一定要快,不然吃飯晚了,你要遲到的。”
牛牛表現:坐了一會兒,又躺下了,但是沒有睡。
媽媽在廚房忙碌着,為一家人準備早餐。等了一會兒,見孩子沒有動靜,又大聲催促着。
媽媽:“牛牛,你聽到媽媽的話沒有?怎麼還不快點穿衣服下地?你這麼大了,還要我天天這樣催促你,你煩不煩!”
牛牛表現:聽到媽媽的話,磨磨蹭蹭地又坐起來,心情不是很好,但是他仍沒有穿衣服,反而拿起一件玩具在玩耍。
媽媽又等了半天,仍不見孩子從卧室裡出來,放下手中的活兒,急匆匆地來到卧室,當他看到兒子竟然坐在床上玩玩具,并且沒有把睡衣脫掉,換上衣服。這時火冒三丈。
媽媽:“小兔崽子,你真是我的活祖宗,你每天都樣子,你讓我說你什麼好。如果你再這樣磨蹭,不僅你去幼兒園會遲到,我們上班也會遲到的。來!伸出手,我給你穿衣服,快點!”
媽媽幫助牛牛把衣服匆忙穿上,拉起孩子的手,邊拖帶拽,氣兇兇地來到衛生間,盯着孩子上完廁所,洗漱完,又趕着孩子來到飯桌前。
✿場景分析
牛牛媽媽下達指令時的位置:第一次在廚房邊張羅早餐邊下達,第二次也在廚房,第三次來到卧室。
下面我們看看小龍對媽媽指令的理解:
第一次指令後果:孩子面對穿衣服、下地、小便、洗漱、吃飯這麼多件小事,不知道該選擇做哪件,在沒有秩序感培養的情況下,孩子完全找不到做事目标。
第二次指令後果:孩子把穿衣服和媽媽認為自己煩聯系起來了,他對媽媽說自己很煩,還是比較敏感的,同時這句話也引起了孩子情緒上的不快。在執行指令與否的問題上,此時孩子比較猶豫,想穿又不想穿。正在這時孩子發現了玩具,馬上眼前一亮,不快瞬間消失,把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來,于是便專注于玩玩具了。
第三次指令後果:面對氣勢洶洶的媽媽,牛牛這下害怕了,在媽媽的強迫下,他不得不順從。
牛牛媽媽做法對孩子的影響:
由于指令沒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雖然媽媽的意思是讓孩子起床穿衣下地,但是表達中卻把事件無限擴大化了,這樣形容使孩子在理解指令上就造成困難,不知道該優先幹哪一件事情。同時由于家長對孩子有負面評價語言,引起了孩子在情緒上的不快,無形中産生了心理反抗情緒。
盡管牛牛最後也順從于媽媽的指令,但這是在媽媽所制造的高壓和強迫之下進行,一旦解除這種壓力,孩子便會把媽媽的指令當作耳旁風,這對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合理做法
第一步:媽媽放下手中的事情來到卧室,問候兒子:“寶貝,早上好!”用禮貌和尊重給牛牛美麗的心情。當兒子回應完早上好後,媽媽可以溫和地告訴孩子:“寶貝,睡好沒有?現在心情怎麼樣?”媽媽關心兒子情緒感受的話,會讓孩子感覺到特别舒适,從而避免了因心情不快而引發的心理反抗行為。
第二步:媽媽打開牛牛的衣櫃,指着三件不同顔色的衣服問孩子:“寶貝,今天天氣不錯,你想選擇件衣服呢?是藍的這件,是綠色的這件,還是白色的這件?”這時再看孩子,會非法認真地盯着三件衣服,然後做一個選擇。當孩子選擇其中一件後,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來,你脫下睡衣,然後到櫃子裡把你選擇的這件衣服穿上,我相信你一定會有一個特别美麗的心情的。加油!寶貝,動作再快一些,你就是更出色的小男子漢了”
第三步:牛牛穿上衣服後,媽媽可以問兒子:“寶貝,簡單的整理一下床鋪,我們下一步要做什麼啊?”用提示的語言,引起孩子的思考,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願意接受的。孩子馬上就清楚了自己要做的事,先是整理床鋪,然後去衛生間。
第四步:媽媽回到廚房,這時可以邊準備早餐,然後根據兒子的進展發出指令:“寶貝,媽媽現在需要一個小幫手,你可以來幫助媽媽嗎?媽媽愛牛牛。”這樣的話會引起孩子的注意,讓孩子的責任感得到激發,接下來會看到孩子馬上做完手裡的事,來到媽媽身邊。
這時媽媽給牛牛安排事情:“寶貝,能幫助媽媽把碗筷擺放到桌上嗎?媽媽現在手不夠用喽,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是最出色的寶貝,媽媽相信你是最愛幫助人的小小男子漢,是嗎?”面對媽媽的贊美之詞,牛牛肯定願意參加工作中來。
✿ 拓展思考
1、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關愛。從早晨開始,你就要盡可能給孩子一份美麗心情。比如禮貌問候,比如擁抱和親吻孩子,比如對孩子說我愛你,比如贊美孩子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實的愛。
2、幫助孩子建立做事秩序感。當孩子處于心情不錯的狀态下,家長再用合理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自覺做事,明确做事,有順序地做事,這對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會有很大的幫助。
3、事後與孩子一起做總結。比如牛牛這個事例,如果家長事後給孩子做一個總結性引導,讓孩子明白早晨起床後需要做事的順序,同時明确告訴孩子,媽媽會陪伴你一段時間,直到你熟練地完成早晨要做的每一件事。
4、及時表揚孩子做好的事。到那時媽媽會放開手,你肯定就可以自己輕松來完成早晨的事了。最後再強調:一個好孩子,出色的好孩子,一定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給孩子一個信心上的極大鼓勵。
案例三:家長勉為其難,寶寶得寸進尺
✿場景描述
上午十點,二歲零九個月的女孩兒瑩瑩,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廣場上玩耍。在廣場的邊上有一家商店,門口放着兩台搖搖車,隻要投入一枚一元的硬币,寶寶坐在上面,就可以随着搖搖車的節奏快樂地聽着歌玩耍着。
第一枚硬币用完了,搖搖車停下。瑩瑩沒有盡興,用小手拍着搖搖車,對媽媽說:“媽媽,我還要小鴨子搖。”
媽媽滿足了女兒的要求,投入了第二枚硬币。
瑩瑩随着搖搖車又快樂地搖了起來,但是當車到了時間停下來後,和第一次一樣,要媽媽再放入硬币。
媽媽:“寶貝,我們該走了,不要再玩了,好嗎?”
瑩瑩:“不嘛,要我小鴨子搖,我不走。”孩子絲毫沒有走的迹象,反而要求媽媽再放硬币。
媽媽:“寶貝,媽媽帶你去廣場上玩兒,好嗎?聽話,下來,我們走。”
瑩瑩:“我不,我還要小鴨子搖。”看到孩子如此堅持,媽媽隻好繼續投入第三枚硬币。
當車停下來後,瑩瑩又故伎重演,這次媽媽沒有滿足寶寶的要求,寶寶開始哭鬧起來,頓時娘倆僵持住了。
✿場景分析
媽媽三次滿足女兒的要求,但是三次滿足前皆沒有明确告知瑩瑩,讓孩子清楚,你可以搖幾次,到次數後我不會再允許你繼續。媽媽這種沒有讓寶寶有任何遊戲要求的做法,反而讓寶寶獲得了經驗,隻要我堅持,我就可以不停地搖啊搖。
✿合理做法
第一步:第一次坐搖搖車前,媽媽應該對女兒說(家長如何說,需要自己靈活把握,下面對話隻是模拟):“寶貝,媽媽知道你非常喜歡這台小鴨子搖搖車,但是今天媽媽有一個要求,你隻能搖兩次。你現在要考慮一下了,如果你在搖完兩次後主動下車,我們離開,我就滿足你的願望。現在想一想,能不能做到?”
這時寶寶肯定會立刻回應說能做到。但家長還要提出延伸目标:“如果你這次答應了,但是到時耍賴,媽媽下一次絕不會再允許坐搖搖車了。你想下一次沒有搖搖車坐嗎?”
事前和女兒明确提出遊戲要求,讓瑩瑩清楚遊戲目标,從心理上做好準備進入遊戲。
第二步:當搖搖車第一次停下來後,媽媽這時不要馬上投入第二枚硬币,而是應該與女兒對話,告訴瑩瑩你還有一次機會或者兩次機會。可以這樣說:“寶貝,剛才玩兒的開心嗎?媽媽也非常喜歡聽小鴨子唱的歌呢,我想你肯定非常喜歡是吧?”
媽媽和女兒交流感受,會讓瑩瑩把注意力暫時得到轉移,用一種快樂的心情和媽媽對話。
瑩瑩回應完後,媽媽繼續說:“寶貝,剛才在坐搖搖車前,媽媽和你說過,我們這次要坐兩次,你已經用完一次機會了,下面你還有一次機會,你要做好離開的準備喲?如果你下一次在車停下來後,從車上下來,你就是最棒的寶貝。你想做最棒的寶貝嗎?”
媽媽提出好孩子的概念,讓孩子為做最棒的好孩子而去努力。
第三步:當搖搖車第二次停下來後,為了避免瑩瑩耍賴想繼續玩兒,這時可以馬上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媽媽可以說:“寶貝,看到你非常開心,媽媽也很高興呢。來,是你自己從車上下來,我還是媽媽把你抱下來呢?”
用選擇法可以讓瑩瑩把注意力放在是自己從車上下來,還是讓媽媽抱下來。
當瑩瑩做出選擇後,媽媽便可以做出回應。
第四步:當寶寶從車上下來後,媽媽要及時表揚寶寶:“寶貝,你真棒,說到做到,你是好樣的,媽媽為你自豪!”媽媽說完,可以親吻一下寶寶,或者擁抱一下寶寶,這樣做,會讓寶寶更加開心。
補充步驟:有的寶寶如果此時仍然不願意從搖搖車上下來還想繼續坐,家長也不要生氣,着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用假裝離開(或者其他理由),轉移寶寶注意力。家長可以告訴寶寶:“寶貝,兩次坐搖搖車的機會你都用完了,如果你還沒有坐夠,你可以在車上坐一會兒,摸摸小鴨子的頭,媽媽現在要離開了,就在不遠處,你可以看到我。”說完後,媽媽可以慢慢離開搖搖車前。
對于兩歲多的寶寶來說,特别粘着媽媽,一看到媽媽要走,大都會把注意力從車上離開,而希望媽媽帶自己一起走,或者媽媽留下來陪自己。
✿拓展思考
1、說話時眼睛要平視孩子。在和孩子對話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眼睛平視,這樣才能達成溝通的意向。否則,家長站着高高在上說話,孩子看不到大人的眼睛,可能會專注于其他事,或者盯着其他地方,沒有認真聽大人的說話,這樣會對孩子執行目标指令不利。
2、家長要把握好對話的時機。如本例中上搖搖車前,媽媽就要明确告知女兒,媽媽為什麼要允許你坐搖搖車,你可以坐幾次,好孩子應該如何做等。這些都可以讓女兒清楚自己該怎樣做,從而讓寶寶做事有目标和自信心方面得到鍛煉。
3、家長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該溫和地提要求時,用不着嚴肅,用放松的心情去鼓勵孩子做最棒的寶寶。該嚴肅地警告孩子時,就要放慢說話節奏,這樣可以讓孩子沒有機會再去找借口,注意力完全被家長牽引着往前走。
結束語:通過上面三個案例,寶媽或寶爸是否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建立良好的親子子互動節奏感!而想達到這個節奏感,必須要充分做事親子對話前的心理準備工作,從上面三個事例中媽媽們皆沒有做到。還有,就是在和幼兒互動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隔空喊話,因為幼兒捕捉目标指令能力非常弱,隻有在孩子身邊下達指令,溫和或有嚴肅地說話,才會引起孩子聽覺和視覺的注意。好了,關于怎樣正确引導處于幼兒反抗期的寶寶,就介紹到這裡,如果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評論中給我留言。
關注家庭教育,關愛父母與孩子的成長,我是寒石冷月,如果你願意請點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