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8:08:10

前面兩篇文章總綱我們寫明了陶鬲的由來及由鬲衍生的有鬲氏部落,夏朝和有鬲氏的關系研究,限于篇幅有限,沒有具體剖析,現在開始對夏商周時期這些諸侯部落開始詳細分析,主要分析部落由來,部落遷徙路徑以及部落後代。由于有鬲氏太過古老,誕生于青銅器時代前夜,經過夏商周三朝的發展遷徙,後面又誕生了大大小小幾十個諸侯部落,這個系列的目的就是找出這些諸侯國後裔以及分析他們的基因,由于有鬲氏和姒夏族群關系緊密,這也為華夏民族溯源特别是姒夏族群的溯源提供其他側面的證據支撐。5000多年前的鬲文化作為一個群體文化集合,不僅僅隻誕生了有鬲氏(鬲國),還衍生出了其他一些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在夏初主要集中于河北山東等北方地區,後來由于各種原因特别是周初的分封和軍事動蕩,一部分諸侯國已經遷到了河南湖北一帶。表現出共同的部落屬性,文化,發展以及遷徙。時間緊急,閑話不表,下面直奔今天的主題——郦。

郦氏源流:

第一個淵源:源于風姓,出自遠古骊山氏女娲,屬于複姓省文簡化為氏。上古有骊山氏一族,出自遠古女神女娲。女娲又稱“骊山老母”、“風後”、“女陰”等等,有十數個稱号。在古代,“郦”與“麗”、“骊”三字通假,因此在女娲的後裔子孫中,多有将骊山氏省文簡化改為單姓郦氏、骊氏、麗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于偃姓,出自黃帝後裔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中的記載,郦氏是黃帝之後。夏朝建立後,夏禹追封黃帝的先代遺族,封偃姓後人于郦邑(今河南内鄉),建立了郦國。

以上兩種說法是目前普遍使用于各種場合的官方說法,比如百度百科,郦氏族譜等等。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兩種來源:

第一種說法就跟上古傳說一樣,有點捕風捉影,看似很有道理,其實沒有任何實質内容,因為女娲是骊山老母,所以郦姓出自女娲,這種說法就跟華夏民族是炎黃子孫一樣,正确卻毫無意義。

第二種說法是目前主流的說法,前半段郦氏是黃帝後裔,正确而無實質内容。後半段是重點,夏朝建立後,夏禹追封黃帝的先代遺族,封偃姓後人于郦邑(今河南内鄉),建立了郦國。這一段字少事大,内容還是很豐富的。短短幾個字,就點名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說明郦氏在夏朝前後誕生了,而且和姒夏關系緊密,被夏禹所封為姓,地點在河南内鄉(值得再商榷),同時是否是偃姓也需要再商榷。

說到姓氏,我們不得不從姓氏本身的字體起源說起,因為古代一般以國名和地名為氏,而國名又往往反映了該國的某種社會風俗或者特别突出的特征。夏代前後字體本身并不多,對于“郦”字的來源就更加需要深入分析了。我們先來看看最早的郦字是如何起源和演變的。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1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2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3

從這些字體源流來看,“郦”字最初有兩種寫法,酈 和 鬲阝,區别在于左邊的主體部分不同,右邊都是邑旁。那這兩種寫法到底有什麼區别和聯系呢?先分析第一種“酈”字。“酈”字左邊是類似的麗字下邊加一個鹿字的結合體,鹿字好理解也好解釋,夏禹所封的郦國地界鹿特别多,所以以加上鹿字作為國家的突出特征。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4

鹿字最開始的甲骨文和金文還是特别像鹿這種動物的,到了春秋時期開始逐漸符号化抽象化,而且春秋時期,河南确實有個郦國在鹿邑,說明這個地方确實盛産鹿。如果認為郦國僅僅隻是鹿多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隻是因為盛産鹿,郦字應該寫成鹿阝才對,讀音也應該發 lu 音,而不是寫成酈和讀 li 音,但目前的說法是把金文“鹿”和“麗”看作同一個字,也就是說“麗”字在古代文字裡既是“麗”字也是“鹿”字,然後現代人把它簡化拆分就得到了鹿字和麗字,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如果麗和鹿是同一個字麗,那古人書寫的時候如何區分鹿和麗?美麗的意思到底是漂亮還是美麗的鹿?所以隻有一種解釋,麗字不是簡單的鹿演變而來,如果隻跟鹿有關系,應該寫成鹿阝,讀lu。那為什麼要在鹿的頭上加上類似于麗字的形狀呢?而且讀音也變成了li?不妨看看金文“麗”字的來源。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5

從文字源流來看,麗字從鹿,頭上有兩對稱之物,至于這兩對稱之物具體是什麼,很顯然不是鹿的兩隻角,如果是鹿的兩隻角,那就和鹿字一模一樣了,所以,頭上的兩對稱之物比下半部的鹿字更重要,頭上兩對稱之物既是形也是聲,但目前的學術界沒有給出具體答案,而本文會給出答案,請看下文分解。在回答這兩對稱之物是什麼之前,我們先來分析郦字的金文另一種寫法鬲阝。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6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2

“鬲阝”就很好理解了,左邊一個陶鬲的鬲,然後加上邑旁。個人覺得這種寫法是郦字最早最原始的寫法。理由如下:

1.夏禹所封郦國最初應該在山東魯國境内,一直到春秋時期魯國境内仍然有郦國。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8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9

從正字通的解釋來看,郦字确實有“二地二音”的說法,而且春秋時期,魯國境内也有郦國。《左傳.僖公元年》記載,元年春王正月。齊師、宋師、曹伯次于聶北,救邢。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齊師、宋師、曹師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齊人以歸。楚人伐鄭。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柽。九月,公敗邾師于偃。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于郦獲莒拏。這是史書明文記載魯國境内有郦國,和河南南陽的郦國一南一北相對應。魯國境内的郦國最初的寫法應該是鬲阝,因為我們在前面幾篇文章已經分析了有鬲氏和鬲文化最初就在山東德州地界,後來東擴進入山東全境。鬲文化發展而來的姓氏及其基因研究(總綱)也就是說,郦字的演化順序為鬲—鬲阝—酈—郦,鬲阝字比酈字早。

2.如果說郦姓是偃姓,而偃姓明顯是東夷族群的姓氏,更加證明了郦國最初封在山東魯國一帶。

3.從其他鬲文化衍生的姓氏遷徙來看,在夏初,鬲文化衍生姓氏基本都是圍繞着有鬲氏的地界,也就是分布在河北山東一帶,後來由于在西周初年的分封和軍事動蕩,一部分諸侯國已經遷到了河南湖北一帶,我在文章之前就已經寫明了,鬲阝姓既然是鬲文化的衍生姓氏,自然也不例外。

4.從郦姓名人來看,也普遍有河北山東一脈,比如涿候郦商,冀州刺史郦道元等等。

從以上幾點能得出,山東魯國境内也存在郦國,而且寫法應該是鬲阝,鬲阝比酈更早,讀音也是取的鬲字的 li 聲。(後來在河南鹿邑境内産生的厲國也是鬲文化衍生的諸侯國,以後再分析,這裡隻是提供郦姓是鬲文化衍生姓氏的一個證據,二者都從山東遷到了河南鹿邑,并且都還讀 li)

通過對鬲阝字的分析,我們就不難知道上文提到的 麗 字結構裡,鹿字頭上的兩個對稱物是什麼了。沒錯,就是兩個簡化的鬲,頭上這兩對稱物不僅是形還是聲,底下的鹿字應該是後來加的,所以,酈字仍然讀 li,而不是 lu ,而且後世把酈字簡寫以後仍然是保留頭上兩對稱物,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郦字,而不是保留鹿,寫成鹿阝。(麗字由兩個鬲簡化而來)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10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11

綜上種種分析,郦姓源流終于搞清楚了,不再是模糊籠統的黃帝和女蝸後裔,夏朝建立後,夏禹追封黃帝的先代遺族,封鬲文化族群的一支——郦氏祖先于山東魯國境内(前面幾篇文章已經提到姒夏族群和有鬲氏的關系,不僅很親密,甚至有鬲氏的統治階級有可能是姒夏基因),建立了鬲阝國,後來由于周初的分封和軍事動蕩,一部分鬲阝國後裔遷到了河南鹿邑,建立酈國,後來酈國子孫以簡化後的郦為姓,再後來到了西漢初年,郦氏後人曲周侯郦商被劉邦封于河北涿郡一帶,從夏禹時代到漢朝建立,經過了2000多年的輾轉周折,郦氏後人又有一支算是回到了鬲文化的故鄉,而另一支則南下去了浙江。至于目前的主流說法,郦氏是偃姓後代,這點還存疑,暫且不做分析,因為從浙江諸暨郦氏家族的基因來看,是姒姓的概率大。

郦氏遷徙與名人:

郦氏最早是被夏禹封于山東,在周初南遷河南,後來在周代顯赫于河南,再後來漢代以後北遷河北,南下江南,擴散至全國,其中尤其以浙江諸暨郦氏家族最為龐大。

諸暨郦氏遷徙路線:山東魯國境内→河南内鄉→河南新蔡(固始)→陝西骊山(臨潼)→河南陳留(開封)→河北涿州→江蘇維揚(揚州)→浙江會稽(長子);浙江蘭溪(次子);浙江諸暨(三子);浙江台州(幼子)。其中,浙江諸暨郦氏發展到江蘇丹陽、江蘇鎮江、江蘇常州、山東青州、安徽安慶、上海市區、廣東肇慶、浙江義烏、浙江衢州、浙江杭州等地。

郦道元:(?-527年),字善長,範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郦範之子。郦道元以父蔭入仕,為官之後,仕途坎坷,在朝中曾任禦史中尉、北中郎将,外出曆任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執法嚴峻,有威名 ,但也招緻一些宗室怨恨。孝昌三年(527年),鎮守雍州的齊王蕭寶夤出現反狀,宗室元徽等趁機推舉拜郦道元為關右慰勞大使,前去監管蕭寶夤。同年,郦道元在陰盤驿被蕭寶夤部将郭子恢殺害。武泰初年,被追封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郦道元幼時随父訪求水道,博覽奇書。後遊曆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風土民情、曆史故事及神話傳說。在遊曆的過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畢生心血,撰成《水經注》四十卷。《水經注》文筆隽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内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成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水經注》是六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共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注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此書不僅開創了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曆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經注》在後世學者對其不斷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郦學。

郦氏基因:

郦氏雖然是小衆姓氏,但經過幾千年的繁衍遷徙,難免會有各種原因加入郦氏家族的,不僅郦氏如此,其他姓氏也是如此,特别是大姓更加如此。所以這裡就隻選取郦氏裡邊最大的聚居地——浙江諸暨郦氏進行分析。浙江諸暨郦氏主體還是JST002611,其他還有一些O1,C南支,jsT002611下有兩支比較大的家族,這兩支家族共祖時間上萬年,太過久遠,說明郦氏從一開始就分成了好幾個超級祖宗,這幾個超級祖宗隻是都居住在郦國,然後集體姓郦,僅此而已。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12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13

時間緊急,就寫到這,以後如果有新的研究成果再補上。下一篇文章我們開始寫鬲文化衍生的姓氏(四)——葛/諸葛,敬請關注。

郦道元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學家(地理學家郦道元居然是有鬲氏後裔)14

本文最早發布于微信公衆号物與人文化傳播,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