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奶茶風靡全國甚至全球,其實奶茶不止有現在連鎖店中的多少甜度之分,我國的奶茶種類多樣,還有甜鹹之分。不同地區,流行的奶茶各具特色,而且與當地的地理條件、曆史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一起來了解博大精深的奶茶文化。
其實奶茶很早開始就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常飲品,農耕文明的茶和牧區重要食物奶融合,在草原上誕生的奶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而且相關的傳統可以說千百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到現在奶茶仍然是他們待客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國西部和北部,他們習慣喝的草原奶茶是鹹味的,元朝時,奶茶文化已經開始往世界各地傳播。
西北部的鹹奶茶可以追溯到唐朝出現的西藏酥油茶。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太宗李世民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後。文成公主平生愛茶,有喝茶習慣,亦喜以茶敬客。西藏地處高原,氣候寒冷幹燥,人們主要以肉食為主,果菜甚少。為了适應這裡的生活習慣,文成公主用餐之前會先喝半杯奶,然後再喝半杯茶,這樣能讓腸胃舒服一些,經過一段時間,就演變成為如今的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特色飲品,酥油是牛奶或羊奶煮沸攪拌,冷卻後凝結在表面的一層脂肪,所以酥油茶也算作廣義的奶茶。酥油茶的茶, 可選雲南普洱茶、四川沱茶、或用磚茶。它的做法是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加入适量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複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可。酥油茶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鹹裡透香,有禦寒提神、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藏也有甜味奶茶,這是上世紀初從印度、尼泊爾傳入西藏的。拉薩甜奶茶用紅茶熬汁、加入牛奶或奶粉以及白砂糖調制而成,味道可口,深受當地人喜愛,現在仍能在拉薩看到甜茶館供應這種奶茶。
蒙古奶茶的起源,很可能就是受到藏族酥油茶的影響,蒙元時期曾流行以末茶和酥油為主要原材料的“蘭膏”和“酥簽”,它們的具體做法還有記載:“蘭膏,玉磨末茶三匙頭,麺、酥油同攪成膏,沸湯點之;“酥簽,金字末茶兩匙頭,入酥油同攪,沸湯點之”。清朝,皇宮曾專門聘請蒙古熬茶人,可見滿族皇室喝的奶茶,應該是奉蒙古奶茶為正宗。
蒙古奶茶的茶一般用磚茶,磚茶又稱蒸壓茶,是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蒙古用的磚茶産地來自我國中部和西南的鄂、湘、川、滇等省市。蒙古奶茶的做法是:先将磚茶砸碎放入燒開的水中,為增加茶的色澤與濃度,放少量純堿于水中。茶煮好後, 倒入鮮奶和配料。配料包括炒米、奶皮子、黃油渣、稀奶油、黃油、綿羊尾油等,口感酥脆香甜,而且可以果腹。在蒙古牧區,有“一日三次茶,一日一頓飯”的說法,可見奶茶在蒙古民族的生活中多麼重要。
維吾爾族的奶茶與蒙藏奶茶做法相似:先把磚茶弄碎,在沸水中熬煮,再加入鮮奶,期間不斷攪拌,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葉,加鹽即成。維吾爾人認為茶葉是“生”的,放入冷水中煮會破壞茶的滋味與營養,所以一定等水開後才加入茶葉。除了鮮奶,還可以加入奶油或奶皮,味道更為濃郁。維族人家招呼客人,都會用奶茶,還會配以馕切成小塊放入碗中一起食用。相比哈薩克、蒙古族人用的小瓷碗,維吾爾族則喜歡用較大的瓷碗,盛得更多,以示熱情。
内陸的奶茶曆史悠久,相對而言,香港和台灣的奶茶則顯得更為新派。
17世紀,英國貴族喜歡在茶裡放糖或奶,在殖民時期,英國人也把這種文化帶到香港,後來和本土特色結合,形成現在的港式奶茶口味:采用多種茶葉混合的濃茶,配以經蒸餾去掉了一半水分的奶,再經過“拉茶”工序,即用白布袋過濾茶渣。由于白布看上去和絲襪相似,港式奶茶又被稱為“絲襪奶茶”。港式奶茶更加濃郁香滑、醇厚柔順,比英國的口味更濃,形成了本土的特色。後來還發展出另一香港特色飲品的“鴛鴦奶茶”,混合港式奶茶和咖啡,正好可以調和咖啡的苦味。
奶茶從各個地區的地道飲品變成風靡的商品,從台灣奶茶的興起開始。台灣是優質茶葉産地,用作制作奶茶的有阿裡山紅茶、日月潭紅茶、白毫烏龍、青心烏龍、凍頂烏龍等等。而近三四十年左右,台灣人用各種茶,不但加入牛奶,還加入了各種甜品混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珍珠奶茶”。珍珠是木薯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圓,外觀晶瑩剔透。除了珍珠,奶茶中還可以加入“西米”、“椰果”、“燒仙草”等當地特色甜品。可以說,台灣的對奶茶的創造激發了奶茶産品的衆多可能。
現在我們能喝到的奶茶更是豐富多彩,那麼,你今天喝奶茶了嗎?
【2019年7月刊:西部地區高原湖泊】,椱ァ製這段描述₳E6u7Y7lTp22₳後到◇綯℡寳
複制以上内容,打開淘寶APP即可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