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叫:下定義。
“什麼是桌子?”
“什麼是害怕?”
“什麼是正義?”
……
詞兒都很熟對吧,
那麼,試着和别人解釋看看?
……
相信大多數人此時腦袋裡冒出的念頭,
一定類似字典或百度詞條那樣的東西。
沒錯,我們就是這麼“訓練有素”。
(從小到大經曆成百上千次考試不是蓋的)
這種定義方法我們稱為“分析定義”(或“報道性定義”),即先明确被定義項的類别,然後說明被定義項與同類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如:害怕(被定義項)是一種情緒(類别),促使我們逃避所感知的危險(不同特性)。
當然,“強迫症晚期”的我們,還可以把這句話弄得标準些,變成這樣:
害怕是一種促使我們逃避所感知的危險的情緒。(100昏100昏)
So easy?
你再用這個方法對前面提到的“桌子”和“正義”試試看。
是不是覺得呼之欲出又如鲠在喉?(壞笑.gif)
還好,下定義的方法不止一種,還有這些:
1、列舉定義(或“實指定義”),如:大都市就是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鼠标就是這個(展示實物)帶有按鍵的東西。
2、同義詞定義(或“語境定義”),如:“吹毛求疵”就是“挑剔”;“除非”在邏輯中有時被定義為與“或者……或者”等價。
比較一下這些方法,你會發現,“分析定義”是最嚴謹的,為什麼這麼說?
隻有它點出了被定義項的本質,這也是它的獨特價值所在。
(當然,也是最難的)
時常給自己的腦子開開光,就用這個方法吧!
P.S.
用下定義的方法練腦子隻是我賦予它的衍生價值(調皮.gif),它的正經好處其實是這些:
1、告知詞語的通常意義(詞典定義);
2、約定在特定語境下的詞語意義(約定定義);
3、減輕模糊、抽象或消除歧義(精确定義);
4、用于影響和說服(修辭定義)。
回想一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的溝通不暢,是否就隻是因為雙方對某些詞句的理解不一緻?用定義讓彼此處于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頻道吧。
——————————————————
擴展閱讀推薦:
《批判性思維》
《邏輯思維建議入門》
《簡單的邏輯學》
《論證是一門學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