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又稱為OGTT,是檢查人體調節功能的重要方法。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後,血糖水平略有升高,2小時内恢複正常,這稱為耐糖現象。
OGTT一般采用無水葡萄糖75克,檢測空腹和口服葡萄糖水後各時間點的靜脈血漿葡萄糖。
臨床中對一些不能确診的疑似糖尿病患者,通常用 OGTT 試驗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一般分三種情況。正常人空腹血糖小于 6.1 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小于 7.8 mmol/L。空腹血糖受損的患者,空腹血糖一般在 6.1~7 mmol/L 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小于 7.8 mmol/L。糖耐量受損的患者,空腹血糖小于 7 mmol/L,而餐後兩小時血糖在 7.8~11.1 mmol/L 之間。
所以在臨床當中,可以根據上述的檢查結果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或者有糖尿病的風險。
正常人糖耐量胰島素及血糖正常範圍見下表:
0 h
0.5 h~1 h
2 h ~3 h
胰島素 (uIU/ml)
8-20
空腹的 5~10 倍
逐漸恢複到空腹
血糖 (mmol/l)
3.5~5.5
<11.1
3.3~7.7
二、OGTT是怎麼做的?
參照下圖,大家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OGTT的做法。
三、檢查時注意事項:
✔空腹進行,空腹時間不少于10小時,不大于16小時;
✔一般在早晨7~9時進行;
✔試驗時避免劇烈體力活動,試驗前病人應靜坐或靜卧至少半小時;
✔試驗前、中避免精神刺激;
✔試驗過程中不能進食;
✔試驗中如果口服糖水後出現嘔吐,應擇日再做;
✔試驗前3天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應激可使血糖升高,如發熱、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等,這些情況下不建議進行OGTT。
四、影響結果判定的其它因素:
1、體力活動:長期卧床不活動病人可使糖耐量受損;
2、疾病:肝髒疾病、心髒疾病、腎髒疾病、胰腺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包括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内分泌疾病均會導緻血糖的變化;
3、藥物:藥物影響血糖波動。
❀可使血糖增高的藥物:噻嗪類、糖皮質激素、醛固酮、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速尿、女性避孕藥、消炎痛、氯丙嗪、咖啡、尼古丁、生長激素。
❀可使血糖下降的藥物:磺脲類、雙胍類、對氨水楊酸、異煙肼、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抗甲狀腺藥物、 水楊酸、心得安、丙磺舒等。
五、什麼情況下需要做OGTT?
當靜脈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間并有臨床症狀,疑診糖尿病時,應該進一步做OGTT試驗,明确糖耐量情況。
一般,以下人群需要做OGTT:
1、年齡>45歲,空腹血糖≥5.6mmol/L;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
4、反複早産、死胎、巨嬰、難産、流産的經産婦;
5、屢發皮膚疖腫、皮膚感染、泌尿系感染者;
另外,部分糖尿病早期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出現下一餐前低血糖現象(未到吃飯的時間,饑餓明顯),這種情況下也需要做OGTT,而且根據饑餓發生的時間可以進行3小時或者4小時試驗。
C 肽是什麼?為什麼要檢驗 C 肽?
C 肽又稱連接肽,是胰島 β 細胞的分泌産物,它與胰島素有一個共同的前體 —— 胰島素原。一分子的胰島素原在胰腺蛋白酶和羧肽酶的作用下裂解成一分子的胰島素和一分子的 C 肽。
C 肽和胰島素是存在同一個顆粒囊中的,最終等分子量分泌并釋放入血。從門靜脈進入肝髒後,胰島素會被肝髒攝取一部分,并且其數量不定;但 C 肽被肝髒攝取的甚少,主要經腎髒直接通過尿液排洩,清除速率較慢;且同胰島素相比 C 肽的半衰期較長,因此,血中兩者濃度不相等。
檢測 C 肽水平能較穩定而全面地反應胰島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并且 C 肽與胰島素無交叉免疫性反應,并能克服胰島素受體的幹擾。
對于已經應用外源性胰島素或者已經産生胰島素抗體的糖尿病患者,測定外周血中的 C 肽水平能更準确、及時的反應内源性胰島素的水平,更能代表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用于指導糖尿病的治療。
檢驗 C 肽有什麼用?
✦ 有助于糖尿病的臨床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島功能。
✦ 因為 C 肽不受胰島素抗體幹擾,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直接測定 C 肽濃度,以判定患者的胰島 β 細胞功能及評價臨床胰島素治療效果。
✦ 可鑒别低血糖的原因。對于經常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如 C 肽超過正常範圍,可認為是胰島素分泌過多;如低于正常,則為其它原因所緻。
✦ 測定 C 肽水平有助于胰島素瘤的診斷及相關手術的效果評價。若術後血清 C 肽水平仍很高,說明胰島素組織有殘留;若血清 C 肽水平不斷上升,提示腫瘤複發或轉移的可能性較大。
✦ 根據 2020 國際專家組共識,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管理中,推薦依 C 肽水平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管理:
「C 肽 < 0.3 nmol/L」建議按照 1 型糖尿病治療方案,采用胰島素注射治療。「0.3 ≤ C 肽 ≤ 0.7 nmol/L」建議按照 2 型糖尿病治療方案,推薦二甲雙胍、GLP-1RA 或 DPP-4i、TZD 和 SGLT-2i 口服降糖藥治療方案,如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标,及時使用胰島素治療。「C 肽 > 0.7 nmol/L」建議按照 2 型糖尿病治療方案,可考慮使用除磺脲類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藥治療方案,并建議每 6 個月或血糖惡化時,重複 C 肽檢測,并再次制定治療方案;并應注意與自身抗體假陽性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相鑒别。
常見 C 肽釋放曲線類型有哪些?
1、糖耐量試驗各點均在正常範圍,但是 C 肽水平升高,尤其是空腹 C 肽升高,表明存在空腹胰島素抵抗,多見于超重和肥胖者。
治療方案主要為管理生活方式:适當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運動、肥胖者減輕體重,不需要降糖藥物治療。1 年左右複查糖耐量試驗和 C 肽釋放試驗,如果生活方式控制好,可以恢複正常的 C 肽分泌曲線。
圖源:作者繪制
2、糖耐量試驗各點均在正常範圍,空腹 C 肽水平升高,表明存在空腹胰島素抵抗,服糖後峰值為空腹值的 5 倍以上,但峰值延遲,是 2 型糖尿病早期的表現,提示患者易出現餐前低血糖,屬糖尿病高危人群。
圖源:作者繪制
3、糖耐量試驗提示糖調節受損,空腹 C 肽水平升高,峰值在 0.5 ~ 1.0 h 出現,峰值為空腹值的 5 倍以上,3 h 仍為較高水平,沒有回落到空腹水平。
治療方案主要為管理生活方式:适當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運動、肥胖者減輕體重,降糖藥可以選擇 α 糖苷酶抑制劑,肥胖者也可以口服二甲雙胍。
圖源:作者繪制
4、糖耐量試驗提示為糖尿病患者,空腹 C 肽水平可以正常、偏高或偏低,服糖後釋放曲線上升遲緩,高峰延遲,在 3 h 釋放曲線仍然沒有回落到空腹水平,此為典型 2 型糖尿病的特點。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長,胰島 β 細胞功能逐漸減退,其空腹 C 肽水平逐漸降低,試驗餐後釋放曲線上升更加遲緩,其高峰後移更加明顯等。
圖源:作者繪制
5、空腹 C 肽水平偏低,服糖後釋放曲線上升平緩,幾乎成一直線,無峰值的特點。排除糖毒性後,說明患者的胰島 β 細胞功能非常衰竭,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需要胰島素長期替代治療。
如果是青少年患者,伴有酮症,1 型糖尿病可能性大;如果是中老年患者突然發病,消瘦,病情進展迅速,伴有反複酮症,要考慮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結合胰島相關的抗體進行确診;如果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較長,一直以足量的降糖藥物治療,效果漸差,應考慮為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 β 細胞功能衰竭。
圖源:作者繪制
如何判定 OGTT 結果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 3.9-6.1 mmol/L 左右(不超過 6.1 mmol/L);餐後 0.5-1 小時血糖達高峰,但不超過 11.1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在 3.9-7.8 mmol/L 左右(不超過 7.8 mmol/L);餐後 3 小時血糖恢複至空腹水平(3.9-6.1 mmol/L)。
(1)當靜脈空腹血糖<6.1 mmol/L,OGTT 兩小時血糖<7.8 mmol/L,說明人體對進食葡萄糖後的血糖調節能力正常,為「糖耐量正常」。
(2)當靜脈空腹血糖<7.0 mmol/L 并且 OGTT 兩小時血糖介于 7.8-11.1 mmol/L 之間,說明人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輕度下降,已達到「糖耐量低減(IGT)」的診斷标準。
(3)當靜脈空腹血糖介于 6.1-7.0 mmol/L 之間,且 OGTT 兩小時血糖 ≤ 7.8 mmol/L,說明人體對進食葡萄糖後的血糖調節能力尚好,但對空腹血糖調節能力輕度減退,已達到「空腹血糖受損(IFG)」的診斷标準。
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減低(IGT)皆屬于「糖尿病前期」,倘若不加幹預、任其發展,很可能進展為糖尿病人。
(4)當靜脈空腹血糖 ≥ 7.0 mmol/L 或 OGTT 兩小時血糖 ≥ 11.1 mmol/L,說明人體處理進食後葡萄糖的能力明顯降低,已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小結正确分析糖尿病患者的 C 肽釋放曲線,評估患者的胰島 β 細胞功能,對糖尿病分型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往研究認為 C 肽無生物活性,僅用于判斷胰島 β 細胞功能,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C 肽可以舒張血管、改善紅細胞變形性、加強胰島素信号系統的功能、促進肌肉對糖和氨基酸的利用、增強 Na -K -ATP 酶活性等作用,在糖代謝,以及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和心血管病變等糖尿病并發症的發展過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