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141課

說文解字141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09:29:08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10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字也大多是生僻字,枯燥還在繼續。為了解決枯燥的問題,我們順帶講一下《說文解字》中連篆字為句這個特别體例。

關于《說文解字》的連篆字為句,有個小典故: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

(錢大昕銅像)

錢大昕(清代史學家、漢學家)在《十駕齋養新錄》中稱:“古人著書,簡而有法。好學深思之士,當尋其義例所在,不可輕下雌黃。以亭林之博物,乃譏許氏訓參為商星,以為昧于天象,豈其然乎?”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2

(顧炎武)

亭林,就是顧炎武(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在《日知錄》裡曾經批評許慎訓“參”為“商星”,是不懂天文。錢大昕認為這是由于他不了解《說文》此處之說解當與篆文連讀,因而造成的誤會。“五經無雙”的許慎遠沒有笨到參商不分的地步,所謂的篆文連讀,就是在解釋某個字時,要将本篆字與下面的釋義連讀。錢氏指出:

《說文解字》連篆字為句的例子很多,比如“昧爽,旦明也”、“肸響,布也”、“湫溢,下也”、“參商,星也”。他還指出《說文》中所有的山名、水名均當連篆文讀之,這些都是正确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遇到這些連篆字為文的地方,不能簡單地認為“昧”是“爽旦明也”;“肸”也不是“響布也。”當然,“參”也不是“商星也”。其實,這個問題是中國古籍沒有标點符号引起的誤讀之一,好在這些問題漸漸為後人解決掉了。因為,好一點的《說文解字》版本,都加了标點。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漢字分别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3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趑。讀音有兩個:

(一)z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趑,趑趄,行不進也。從走,次聲。”形聲字,“趑趄”是聯綿詞,本義指猶豫不進或行走困難。《易·夬(guài)》:“臀無膚,其行次且”唐代陸德明釋文稱:“次且,本亦作趑趄。”也就是說,趑趄,在古籍裡是可以寫作“次且”的。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王肅雲:趑趄,行止之礙也。按:馬雲卻行不前者,于次本字直其義也。”他認為馬融在注解《易》時,稱“趑”為卻行不前的原因是從“次”的本字得來的字義。《廣韻·脂韻》:“趑,趑趄趨不進也。”

比如張載的《劍閣銘》有:“一人荷戟,萬夫趑趄。”李善《注》:“趑趄,難行也。”一個人在此防守,千萬人馬都躊躇不前。講四川劍閣之險,一夫當關,萬馬不前。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4

(劍閣劍門關)

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足将進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niè rú)。”想舉腳走路又不敢走,想開口說話又不敢說。趑趄的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裡也經常用到,比如冰心《超人》:祿兒趑趄的走過來,歡天喜地的接了錢,如飛走下樓去。

本義之外,趑趄還有其他用法,如:(1)小心趨奉的樣子。唐代皇浦湜《論業》:“彼則趑趄于卿士之門,我則婆娑于聖賢之域。”他們在公卿之門侍奉,我則隻來往于聖賢之地,表示他與别人不同,他是氣節高潔之人,不趨炎附勢。《舊唐書·盧藏用傳》:“及登朝,趑趄詭佞,專事權貴,奢靡淫縱,以此獲譏于世。”也用此義。

(2)狂妄。比如司馬光《馮太尉谥勤威議》:“昔者晉人不恭,敢距大邦,負固阻兵,趑趄不庭。”

(3)盤據;騷擾。《隋書·高祖紀上》“陳顼因循僞業,自擅金陵,屢遣醜徒,趑趄江北。”指陳宣帝陳顼的南朝陳政權盤據江北,不斷騷擾邊境。

因為這個詞的解釋,牽涉今天的兩個字,所以說得較全面些。趑趄後面這三個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基本已經不用了,大家了解即可。

(二)c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組成連綿詞“趑趥(qiū)”,也有兩個用法:(1)不行。《類篇·走部》“趑,趑趥,不行。”(2)行不正。《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趑,趑趥,行下正。”

趑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5

(趑字的小篆寫法)

2、趄。讀音有兩個:

(一)j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趄,趑趄也,從走,且聲。”形聲字,本義還是組成連綿詞“趑趄”,表示行不進貌。詳見上一字“趑”。《字彙·走部》:“趄,行不進貌。”湯顯祖《牡丹亭·冥誓》:“暫時間奴兒迴避趄。”

本義之外,也用作阻隔。宋代李誡《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六·轉輪經藏》:“經匣長一尺五寸,廣六寸五分,高六寸(盝頂在内),上用趄塵盝頂,陷頂開帶,四角打卯”這裡的“盝",指盝子。古代小型妝具。常多重套裝,頂蓋與盝體相連,呈方形,蓋頂四周下斜,多用作藏香器或盛放玺印、珠寶、首飾、經書等。而盝頂的樣式多指古代建築,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6

(建築中的盝頂)

經匣的頂部也是盝頂的,這是古代匣子的制作樣式,如: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7

(盝頂官皮箱)

所謂的“趄塵盝頂”就是阻隔塵土的盝頂匣。

(二)qiè。讀音出自《篇海類編》。義為偏邪,傾斜。比如元代佚名《包待制陳州粜米》第一折:“(小衙内雲)休要量滿了,把斛放趄着。”王季思注:“趄,傾斜。”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我佯呆,我佯呆,一向志誠,不道他心趄。”心術不正意。又比如《水浒全傳》第二十二回:“宋江已有八分酒,腳步趄了,隻顧踏去。”此處的趄,相當于詞彙“趔趄”,指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又有另外幾種用法:(1)身斜,斜靠。如趄着身子。《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趄,身斜也。”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欹珊枕把身軀兒趄。”王季思注:“趄,斜靠意,不正意。”

(2)壞的。唐代陸羽《茶經·四之器·鍑》:“鍑以生鐵為之,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煉而鑄之。”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8

(鍑)

(3)用作方言。翹起。徐嘉瑞《金元戲曲方言考·補遺》:“趄,翹起也。昆明俗語把屁股趄着。”

趄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9

(趄字的小篆寫法)

3、<走虔>(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字形是<走 虔>)讀qi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虔>,蹇行<走虔><走虔>也。從走。虔聲。讀若愆<qiān>)”形聲字。組成連綿詞“<走虔><走虔>”,本義為蹇行貌。錢坫《說文斠铨》:“今吳人語行走邪遲雲<走虔><走虔>。”桂馥《說文義證》:“蹇行<走虔><走虔>也者,《易》‘王臣蹇蹇’,當作<走虔><走虔>。”單用義同。《玉篇·走部》:“<走虔>,蹇行也。”簡單地說,在危難之中奔走,稱為<走虔>,單用一個字和疊用意義相同。

<走虔>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0

(<走虔>字的小篆寫法)

4、䟒。讀qu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䟒,行䟒趢也。一曰行曲脊貌。從走。雚聲。”形聲字,本義是行曲脊貌。這個字後來用作踡,“䟒趢”跟“踡跼”意義相同,就是彎着身子走路的樣子。這裡的“一曰”,《字源》陳英傑先生認為可能是後人所竄改。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1

(彎腰走路的人)

又引申為曲脊,就是彎腰。

䟒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2

(䟒字的小篆寫法)

5、趢。讀l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趢,䟒趢也。從走,錄聲。”形聲字,組成連綿詞“䟒趢”,本義是行曲脊貌,詳見上一個字“䟒”。

本義之外,又組成連綿詞(也叫連綴詞)“趢趗(cù)”,有兩個意思:(1)小貌。《玉篇·走部》:“趢,趢趗,小貌。”比如白居易《中和節頌》:“龌龊唐虞,趢趗羲皇。”(2)小步,步子細碎。《集韻·燭韻》:“趗,趢趗,小步。”比如李賀《摩多樓子》:“曉氣朔煙上,趢趗胡馬蹄。”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3

(胡馬散蹄)

趢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4

(趢字的小篆寫法)

6、䞭。讀音有兩個:

(一)qū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䞭,行趚䞭也。從走,夋聲。”形聲字,本義是行速貌。就是快速行走的樣子。(這個字《漢語大字典》注音為cūn,我們認為不妥。《集韻》标音為“七倫切”。)徐锴《說文系傳·走部》:“䞭,行速䞭䞭。”田吳炤二徐箋異:“夋,行夋夋也。䞭從夋,故亦疊一字。小徐本是。”不見典籍有應用實例。暫缺應用例句。夋的本義是緩慢,加上了“走”用來表示快速行走的樣子,因為走本身就是跑的意思。所以,“䞭䞭”與“夋夋”算是反義詞。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5

(快速奔跑的豹子)

(二)qiǔ。讀音出自《廣韻》有兩義:(1)進。《廣韻·宥韻》:“䞭,進也。”(2)奔。《廣韻·釋宮》:“䞭,犇(bēn,同‘奔’)也。”

䞭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141課(說文解字第210課說文的)16

(䞭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1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