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5 00:34:03

看到這個主題相信大家都知道,手機攝影已經是常态了,同時這兩年小視頻也發展到前所未有的熱度,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在躍躍欲試,想要加入手機視頻創作的行列。但是怎麼樣才能拍出好看又有氣場的視頻卻會讓很多人都非常的頭疼。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手機視頻拍攝的十個技巧。這些技巧不需要你去擁有什麼高端複雜的設備。隻要有一部智能可以拍攝視頻的手機,或再加一把手機支架或自拍杆就可以輕松搞定。

那麼開始拍攝前,需要我們了解一下自己的手機,就是關于你手機相機的相關功能,現在很多手機已經開始支持4K視頻的尋制也創作,但是需你能夠熟練的找到并設置好這些功能。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

如果沒有4K高清功能,也可以用我們傳統的1920*1080的分辨率進行錄制拍攝。基本上都可以滿足現在的視頻播放需求,所以我們不用去過多的糾結分辨率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聊聊關于拍攝時的一些技巧,在拍攝手機視頻時我們常見的兩種方式,這個大家也非常熟習就是橫幅或豎幅拍攝的風格,橫幅被我們常理解為電影模式的拍攝,那麼豎幅風格即我們理解來生活模式的拍攝,也是現在很多視頻平台比較常用的博客式拍攝。

1、這裡主要給大家分享關于橫幅拍攝的技巧

因為橫幅拍攝模式,可以現在的很多播放設備上通用,可以充滿整個屏幕,所以建議在練習拍攝的時候可以嘗試選擇橫幅拍攝的模式。豎幅拍攝視頻看似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手機本來就是一個豎幅屏幕,但當你想在其他地方或者其他屏幕播放此視頻時,則會出現屏幕兩邊有黑邊占用空間,影響觀影體驗。因此,為了更好的觀看效果,開始高标準的視頻練習和保持橫幅拍攝吧!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2

就像上面的圖片一樣的效果,豎幅會閑置大量的展示區域,同時也會相對壓縮縮小視頻主體的展示比例,從而造成在一些環境上的不利因素。

2、拍攝視頻時要保持要對的平穩

如果沒有穩定器,那防抖真的就要全靠手了,但是我們都知道拍攝視頻如果抖動的太厲害時,讓觀衆看起來會感覺到頭暈。會産生很強的不舒适感。所以穩定防抖是拍攝一部優質視頻的前提。不過還好的時候現在的智能手機體積相對較小,重量也很輕。隻要我們進行一些相對的練習,就可以保持相對的穩定。比如在沒有三腳架的時候,以身體形成三腳架,用雙手同時持握手機,以此獲得相對穩定性。不過這時還是會有些輕微的抖動,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拍出優質穩定高清的視頻,建議可以考慮采購一部穩定器。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3

另外在拍攝運動鏡頭時,同時你的手卻不适宜活動時,可以以腳為基礎,讓整個上身随着相機一起運動。這樣也可以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3、拍視頻和攝影一樣,仍然需要學會一些簡單的構圖知識。

如果你看過一些著名導演拍的視頻,你就會發現每個電影視頻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畫面。各種唯美,各種主體與陪體的合理搭配與安放,都剛好恰到好處。其實事實上,想要拍出這樣突出的片段不是專業電影攝影師特權,你也是可以的!隻要學習一些構圖知識,然後運用在一些重要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中,就可以通過使用構圖規則,去吸引觀衆,引導觀衆的視線。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4

在拍攝視頻中和拍照片一樣,最常用的還是三分法,同時也是常見且相當重要的,使用三分法是一個成功的開始。你可以在手機中打開網格模式,有的手機叫參考線,在相機設置的功能表裡。盡管有的手機攝像模式無法打開網格,你也可以通過拍照模式的網格去觀察,在框架中線條相交的點是放置對焦點或拍攝主題的好位置,在攝像中物色好位置,如果你正在拍攝一個人,不妨在構圖時把他們放置在其中一個點上。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5

當然構圖的技巧與種類不僅僅隻限于這些,還有很多,比如電影中常見的三角構圖,對角線構圖等等,當你熟練了之後可以根據環境去輕松運用。

4、除了構圖還要學會利用光線,和攝影一樣同樣需要去創造并使用光影的特質

光線是一種很神奇的現象,在拍攝視頻中可以是一道光束,或是一個在黑暗處隻暴露出眼神的敵人,但是在一些場景中也可以讓你的視頻作品錦上添花。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去利用現有的光線,并且知道如何利用才能對你的作品更有利。在室外時,盡量去嘗試找一個陽光照射均勻的位置。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6

假若鏡頭某些部分看起來太亮或太暗,嘗試改變你的位置或重新找一個角度,同時養成這個習慣,這樣你仍然可以達到你的目标,拍到想要拍的場景。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7

另外光線的角度我們來了解一下,比如順光拍出的作品比較平實,側光拍出的作品比較有層次感,逆光拍出的視頻會有較唯美的眩光現象。我們可以去嘗試各種角度,來加強我們對光線在不同角度産生的效果的體驗。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8

5、拍攝一個場景最常用的三種鏡頭及混剪方法

為了讓一個知視頻更有趣味性,有經驗的攝影師不會隻拍一個鏡頭片段,會去嘗試從多角度去拍攝同一個場景,比如我們常用的特寫、中景、全景皆可,有時候還會用寫實的手法去拍攝,也會通過重複拍攝同一個運動狀态,從多方面和緯度去展現。不管你的拍攝主題是什麼,你都需要去思考可以用怎樣的鏡頭去豐富你的主畫面和故事。所以任何一個小視頻都要想着去拍成故事性的效果,這樣你就可以吸引更多觀衆的眼球。

比如上面這個小視頻就是用了這種鏡頭的方法拍攝的,分别用了特寫、全景、遠景、寫實、以及用了一些後期疊化的效果。很簡單的交待了一個主角的來去叢叢與拍攝油菜花的過程。

6、學會手動設定曝光與對焦

但是這裡想要提醒一點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機都可以設置參數,不過你可以通過按下屏幕某個區域激活自動對焦/自動對焦鎖定功能。用手機拍攝視頻時,最常用最重要的就是自動曝光鎖定功能,這樣可以讓手機在拍攝中不會頻繁改變曝光和對焦點。尤其是在帶窗的室内場景時,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要不然你拍出的畫面可能就是時暗時亮的情況,這樣會讓你在後期剪輯時出現更多的麻煩。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9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新手,建議從一開始就試着使用鎖定曝光,并在你想接近一個物體進行拍攝時,學會手動對焦是最好的,需要通過手動設置去把相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定區域。手動對焦現在非常簡單,隻需要在屏幕中用手指去點擊你要對焦的地方就可以。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0

7、音頻的錄制技巧

我們都知道不好的音頻可以毀掉一個優秀的視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手機視頻創作者,一般不會将自己錄制到的音頻直接放出來的原因,他們往往會進行二次錄制和加工;當然在安靜無噪音的環境下,可以錄出清晰的音頻。因為手機隻适合在相當安靜的環境下去記錄畫外音。但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依靠它。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1

但是如果你想拍攝某個人說話或是演講,那麼請盡可能地靠近聲源,以避免環境噪音的影響。但毫無疑問的是内置的麥克風所錄制的聲音很難完全清晰無噪音,因此在後期視頻剪輯中需要做好因音頻無法使用的準備。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藍牙麥克風或聲音接收器。

8、如果想要創作一些專業的視頻,可能需要你具有一些專業的設備

在中國真的是無所不能的,中國人的智慧可以創造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有很多民間電影都是愛好者用手機拍攝出來的,我們看到的幾乎很多常見的電影鏡頭每一個步驟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實現。但有一些配件可以把你的手機變成一個專業的視頻制作器材。當然,在這裡我們需要投入一些資金,所以要想清楚自己所想要達到的效果。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2

如果獲取靜态的鏡頭是你的目标,那麼一個手機三腳架或者穩定器便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手機收錄的音頻不符合你的要求,那麼一個收音外置話筒就是你的需求了!

9、在拍攝工作開始前記得檢查手機的一些參數

這個小編就遇過兩次情況,一次是拍攝的過程中内存不夠用,然後拍攝工作無法繼續,暫停下來,删了一些曾經的圖片和視頻。還有一次,忘了給手機準備備用移動電池。那次搞的很尴尬,因為給一個美女拍視頻,中途沒有電了,然後兩個人超級尴尬的在哪兒發愁。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3

所以在開拍前記得一定要檢查手機的内存及電量,同時也要檢查手機的相機性能是不是正常。如果可以你可以多準備一部手機。這樣可以保證拍攝更加順利的進行。

10、學習一個視頻剪輯軟件

幾乎所有拍過的視頻如果想要更好的表達出相對的主題和含義,都需要進行後期剪輯的。将一些多餘的元素或雜質去除。然後對視頻的時間,轉場效果、以及音頻的整理;還有比如是字幕的處理,視頻效果的添加等等。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4

11、做好的視頻一定要學會分享

這是拍攝視頻的最後一步。如果沒有通過分享得到觀看和評論,你就很難知道和去評估你拍攝的作品的質量是否有所提升。現在可以發布視頻的平台還是有很多的,你完全可以大膽的嘗試。反正也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不用怕也不用擔心什麼。

短拍攝制作技巧就看這5大點(手機拍攝優質的11個創作技巧)15

最後總結一下:不想指望着一個視頻就能立刻火爆起來,隻有不斷的多加練習和發表自己的作品,才能得到較大的提升。本篇内容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