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市中醫院 李知行 主治醫師原創
相信大家都聽過“三分治,七分養”這句話,意思就是要想治好病,治療占三分,保養占七分。
脊柱病尤其适合這一說法。
什麼是脊柱病呢?比如說頸椎病、胸椎小關節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跟脊柱相關的疾病,這類疾病都會引起身體的不适感,最常見的就是疼痛。
現在門診看到很多這類疾病的病人,他們喜歡問這個問題能不能治好。
坦白說,就症狀的控制而言,針灸推拿正骨都有很好的療效。
但要想保持療效,不再複發,這就不是單純的治療能做到的。
脊柱病除了外傷暴力引起的,基本都是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所導緻,這種情況往往會引起“筋出槽,骨錯縫”,通俗的說就是肌肉和骨關節勞損。
長期的姿勢不良,肌肉骨關節會形成一種畸形的生物力學平衡,而這種“平衡”就是導緻脊柱病的原因。
脊柱病引起的常見症狀為疼痛、痠脹感和活動受限,不适感容易引起焦慮,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
所以有脊柱相關疾病的病人都迫切想擺脫這種困擾,為了保持療效,不容易引起複發,病人的自我鍛煉非常重要。
因為治療的不良效應會被不良姿勢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所抵消。
頸椎病的病人我們會叮囑盡量少低頭幹活;
胸椎小關節紊亂的病人我們會叮囑盡量少駝背;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我們會叮囑盡量少坐矮闆凳、少彎腰;
......
然而做到這些隻是預防了問題的進一步加重,然而對于脊柱相關疾病的修複卻微乎其微。
因為弱化的肌肉群不足以維持脊柱的穩定性,所以自我鍛煉顯得尤為重要。
靜止狀态下我們的垂直肌肉鍊在幹活,這樣會壓縮我們的脊柱,引起椎間盤變形;運動狀态下我們的螺旋肌肉鍊在幹活,這樣可以提拉脊柱,引起椎間盤再生。
當你看到我在門診針灸推拿的時候,你萬萬想不到三個月前李醫生也曾經通過核磁确診為腰椎間盤脫出症,這個比腰椎間盤突出症更嚴重的疾病發生在我的身上。
當時的症狀是右腳麻脹、右腳大指無力,我以前就被診斷過腰椎間盤突出症,我前面的文章也有說過這個問題。
但症狀發生的時候我還是有點惶恐,然而惶恐沒有意義。
因為了解情況的我肯定不會手術治療,隻能通過保守治療,每天讓同事幫自己針灸推拿,這還不夠,我還為自己制定了簡單的功能恢複鍛煉。
每天5組臀橋、每組一分鐘。
每天5組卷腹,每組20個。
每天5組雙腿擡高,每次20s。
這樣持之以恒的日複一日鍛煉,後面症狀也就慢慢消失掉,沒有麻痛感,肌力也恢複了。
所以自我鍛煉是防治複發的最好手段,也是根治問題的關鍵。
這些動作的好處在于是在解除重力的前提下訓練的,所以不會對腰椎間盤造成負擔。
有人建議遊泳鍛煉,但親測不大合适。
因為在水裡雖然解除了重力來鍛煉,但是中醫講水性寒涼,我腰椎間盤突出那期就因為遊泳過多而出現腰痛加重的狀況。這是題外話。
所以說,如果不想症狀反複,最好要做好自我鍛煉的心理準備,而且這種鍛煉必須是規律而又持之以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