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歡迎關注明月~
這裡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亦有最精美的配圖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代 高骈 《山亭夏日》
喜歡夏天,陽光總是那樣清亮,鋪陳了一世界的綠色,捧一卷書香,墨染流淌,沉醉在古詩詞中,仿佛夢回前朝,蕩着一葉扁舟,荷花人面,畫船聽雨。
似遠處飄來笛聲陣陣,白衣少年躺在牛群之間,悠然地看着藍天碧水,試問采蓮人:山中可有青竹翠,作得玉骨送佳人。
高骈這首夏日絕句作得唯美,綠柳成蔭,樓台倒影,微風漸起,吹一院薔薇花香。
難得,高骈作為武将,能有這樣細膩的情感,遺憾生在亂世,鐵馬兵戈,野心勃勃,負了這一身才華,最終死在刀光劍影裡。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宋代 楊萬裡 《夏夜追涼》
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9年,已經不惑之年的楊萬裡回鄉小住,放下繁忙的政務,抛開官場的爾虞我詐,一心地享受夏日風光。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兩句頗有意境,神似王遇《句》中的“不知何處雨,一覺此間涼”,均有“心靜自然涼”之意。
初夏讀來,涼風習習,月色灑滿庭院,不知是誰的溫柔,又溫柔了誰的相思。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代 司馬光 《客中初夏》
春末夏初,人間最美四月天,柳絮已經飄盡,隻有葵花在向陽搖曳着碩大的頭顱。
也許,他年幼時,就是在這樣的夏日裡,砸碎了那口老缸。
宋神宗熙甯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開始變法,司馬光持反對意見,蘇東坡上表指責王安石。不久後,舊黨遭到打壓,蘇東坡自請離京,遠去杭州,而司馬光退居洛陽,閑适之時,寫下了這首《客中初夏》。
實際上,司馬光不會把一首詩寫得這麼淺薄,其中韻味,暗指自己不會像柳絮一樣沒有操守,會如同向日葵般,堅定地向陽。無論身在何方。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宋代 蔡确 《夏日登車蓋亭》
蔡确這首詩,甜美而又舒适,讀後讓人昏昏欲睡,恨不得立入夢鄉。而醒來之後,仔細回味剛剛的淺夢,忽聞得幾聲清亮的漁笛回旋在滄浪水上。又清醒了。
所以夏日讀書,确實有些艱難,眼皮總是會變得很沉重。
蔡确是王安石的簇擁,支持變法,早年得志,官拜右丞。公元1086年,神宗駕崩,哲宗繼位,高太後臨朝聽政,司馬光複相,新黨派遭到打壓,蔡确被貶安陸,夏日登車蓋亭,作了十首詩,此為第二首。
遠處的滄浪漁笛,亦指朝中的紛亂。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
宋代 李重元 《憶王孫 · 夏詞》
李重元這首詞,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隻是單純地享受夏日田園風光,門前的池塘裡,水草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夏雨過後,滿院都是荷花的香氣,去果園裡摘一些桃李、西瓜,放在井水裡,半晌就如冰雪一樣涼快。躺在涼席上,誰還有心思去做針線女紅呢,隻想着美美地睡上一覺。
從最後一句可以看出,李重元有一個不錯的家庭,女眷閑來午睡,不必拘謹庭規。
《憶王孫》共有四首,分别為春夏秋冬,皆被收錄在《全宋詞》,都很唯美,值得一讀。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