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須拍馬”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對他人阿谀逢迎,對他人不切實際甚至虛妄地誇大、“贊揚”,以博取對方的好感。這個詞是由意思相同的兩個詞組合而成——“溜須”與“拍馬”。“溜須”與“拍馬”二詞,一個出現于中國中原地區,一個出現于中國北方的遊牧地區,由于“志同道合”,所以“合體”。
“溜須”之“須”,可不是普通人的胡子,而是指北宋宰相寇準之“須”。寇準,北宋著名大臣,以正直敢言著稱。宋真宗時,寇準得拜同平章事(宰相)。丁謂是寇丞相的副手,時在真宗朝任參知政事。丁謂是個奸臣,宋真宗崇信道教,丁謂為讨聖上歡心,大建道觀,因此得到重用。丁謂不但巴結皇帝,還巴結頂頭上司寇準。一次,兩人一起在朝房用飯,寇準不小心将幾粒米粘在了自己的胡須上。丁謂見狀,立馬上前為寇準拂去胡須上的米粒,并不失時機地贊美寇丞相的胡須,“好漂亮呀”。寇準見丁謂這樣巴結自己,心中不快,但考慮到他畢竟是為自己服務,故不便将怒氣發出,于是笑着說道:“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翻譯過來就是說“難道天下還有堂堂的副宰相給長官溜須的嗎?”這便是“溜須”一詞的由來。
再說“拍馬”。“拍馬”的全稱叫“拍馬屁”,該詞源于我國北方養馬的遊牧地區。由于水草豐美,北方草原盛産名馬、寶馬。熟人見面之後,難免寒暄幾句。與中原人見面問“最近怎麼樣”“吃了嗎”不同,草原人相見,往往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并對其馬贊揚一番,這是拉近彼此距離、博得馬主歡心的極好方式。一開始,人們評價馬的話語還算真實、客觀,但後來,不論馬之優劣,人們都會拍着其屁股、譽其為良駒寶馬。時間一長,“拍馬屁”便逐漸成了阿谀逢迎、巴結谄媚的代名詞。随着中原與北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深入,“溜須”與“拍馬屁”便自然地合成為一個新的詞彙——“溜須拍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