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8-14 17:55:38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和我一起夢回前朝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1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摘自杜甫的《望嶽》

這首詩未必是杜甫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流傳度和知名度最廣的詩作之一,和另一首《春望》同為學齡前必讀唐詩。

所以詩中所表達的含義,大家也應該都是很清楚的。

但這首詩背後蘊藏的故事,可能老師在課堂上也不會講,如果你是個學生,希望你能認真看看;如果您是家長,空閑之時也可以講給自己的孩子聽聽。

會很有趣,并富有一定的人生意義。

甚至可以說,通過這首《望嶽》,我們能了解“詩聖”杜甫的一生。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2

因為,杜甫筆下有三首《望嶽》,分别作于老、中、青三個時代,後世的學者為了方便,便把這三首詩歸結到了一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首描寫“泰山”的,可視為《望嶽》的初章。

于學生而言,了解“詩聖”杜甫的生平,對将來寫論文、作學問都有很大幫助,就詩詞愛好者來說,也可以培養對古典文化的浪漫主義情懷。

我們先來看這首泰山《望嶽》,這首詩是杜甫24歲時所作,此前剛剛在洛陽科舉落榜,于是漫遊齊、趙之地。

你可能會有些疑問,泰山在山東,那應該是“齊魯之地”啊!

如果你有這樣的疑惑,那恭喜你,已經開始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古典文化中的歧義了。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至少我見過許多自媒體人,一起提《望嶽》就說杜甫登泰山之巅,之後又怎樣、怎樣……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3

既然是“望嶽”,那說明是遠看,而“會當淩絕頂”的意思是:有機會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頂。

當時杜甫的父親在兖州做司馬,他“裘馬輕狂”的青年時代,幾乎也是圍繞在河南、河北、山東一帶進行的。不否認杜甫是登過泰山的,但寫這首詩時杜甫是回家省親,兖州在濟甯,與泰安遙望。

同時杜甫還有一首《登兖州城樓》,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他對泰山的渴望之情,隻是還沒有親臨,遇見李白以後,杜甫才開始在山東一帶遊曆。

因泰山為“五嶽之首”,故有“岱宗”之稱,所以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20多歲時的杜甫,是有很高的雄心壯志的。

當然,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公元744年,32歲的杜甫在洛陽追星成功,偶遇了被賜金外放的李白,雖然李白此時已經沒有官職在身,但聲望正是鼎盛時期,這讓杜甫癡迷得不得了。

一起漫遊梁宋時,杜甫和李白又偶遇了高适,所以才有了李白“梁園題壁”之美談。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4

其實杜甫和李白僅僅相處了不到一年時間,并且三次見面都很短暫,之後就再也沒有相聚過了。分開以後,33歲的杜甫去了長安,他的命運也将由此而沉浮。

換句話說,一個更好的杜甫是從他踏入長安城那一刻才開始的。

他用自己的經曆诠釋了什麼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詩聖”的成長之路注定了不平凡。

35歲時,杜甫參加了科舉,本可一舉成名,奈何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緻使參加本次科舉的士子全部落榜。

為此,杜甫困居長安達近10年之久,直到44歲時,才得了一個河西尉的小官。因杜甫罷任,又改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當然這個官也不大。

同年11月,離家10年的杜甫回鄉省親,還未進門,就聞聽自己幼子被餓死的噩耗。之後,杜甫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問,為何杜甫官瘾這麼大,抛家舍業十年也要登仕途?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5

其實這很好理解,他出身名門,為“京兆杜氏”,有“去天五尺”之稱,僅隋、唐時期,杜家就出過10餘位宰相,爺爺杜審言更是“詩中大牛”,是連武則天都另眼相看的人物。

他隻有當官,“匡扶社稷”才算不辱門楣。

遺憾的是,杜甫剛剛當官,“安史之亂”就爆發了,此後兩年他一直在逃亡的路上,并見到了很多流離失所的百姓,這讓他的心裡變得異常悲痛。

于是,公元757年,46歲的杜甫去投靠了唐肅宗,并得左拾遺官職,可見識了蒼生百态後的杜甫,并沒有珍惜自己的官位,反而屢屢上疏彈劾朝内權貴,甚至作詩諷刺楊國忠,暗指楊玉環禍國。

最終,杜甫因營救宰相房琯而遭貶,唐肅宗甚至說“帝自是不甚省錄”,所以意味着杜甫的仕途之路徹底沒了希望。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6

在赴任華州的途中,杜甫再次感傷于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寫下了著名的“三别”、“三吏”,這也奠定了他“詩聖”的位置。

也正是在這期間,杜甫作了第二首《望嶽》:

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其中“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兩句深深表達了自己報效無門的感傷,并且從這首詩中看,此次杜甫依舊沒有親登西嶽華山,他隻是想借此詩表達渴望被重視的願景,以圖報效家國。

此後,杜甫的生活就過得更加颠沛和窮苦,基本要靠朋友的接濟才能養家度日,不過在嚴武等人的資助下,杜甫在“成都草堂”也有過兩年相對安逸的生活,至少能和家人團聚了。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7

可是公元765年,嚴武去世以後,杜甫不得不再次搬家,去往夔州投靠柏茂林,親自耕田下作,總算能把妻兒照顧得穩妥。

大約3年後,杜甫又離家外出,尋找為國出力的機會,于是到江陵、至嶽陽,經衡陽到潭州。

此時的杜甫,已經進入到人生末年,期間登衡山時,寫下了第三首《望嶽》: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潇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争長嶪相望。

在這首詩裡,杜甫依舊沒有放棄婉言勸君主行德之道,以仁為本的理念,隻是此時杜甫真的老了,病多纏身,滿目滄桑。

杜甫最霸氣的5首詩(杜甫最霸氣的一首詩)8

兩年後,公元770年,潭州兵亂,杜甫在北歸的路上遭遇暴雨,長逝于舟中,享年59歲。

杜甫這一生是偉大的,憂國憂民,人格高尚,即便最落魄的時候,也在關心着百姓疾苦。他用他的詩,激勵了很多人,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财富。

如同韓愈的評價一樣: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