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從五個角度講了現在開始指數定投,應該選什麼指數。在文章下面的評論區裡,有小夥伴提出了更多的疑問。
選滬深300還是MSCI A50?
創業50和創業闆指有什麼區别呢?
科創50和雙創50哪個好?
今天,我就來逐一給大家解答這些疑問。
一、滬深300還是MSCI A50?MSCI A50這個指數比較新,是去年8月份發布的,全稱是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互聯互通指的就是滬深港通這個交易機制,也就是說,MSCI A50指數的樣本是可以通過北向渠道買入的所有股票。
MSCI A50指數的成分股挑選規則還是蠻有意思的,具體分為兩步:
1、按全球行業分類标準(GICS),分成11個大類行業,選取每個行業裡市值最大的 2 隻股票,一共22隻股票。
2、刨除上面22家公司後,在剩下的滬深港通樣本裡,選出市值最大的28隻股票。
通過這個選取規則就能看出,MSCI A50指數對于各個行業的代表性是很高的,行業覆蓋更加均衡,金融行業的占比較滬深300指數更低。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至2022年5月4日
從前20權重股裡,能更清晰的看出MSCI A50指數在行業均衡方面的特點。許多行業裡的領軍企業,由于市值在全市場排不到太靠前的位置,所以在滬深300指數前20權重裡也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例如邁瑞醫療、順豐控股、萬華化學等。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至2022年5月4日
從指數基日以來近10年的時間裡,MSCI A50指數獲得了比滬深300指數更高的收益率,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體現盈利能力的淨資産收益率。行業龍頭們的競争力是很強的,所以盈利也就有了保障,股價的回報也就更高。
相比之下,滬深300指數有300個成分股,每個細分行業裡覆蓋了少則幾家企業,多則幾十家企業的情況。而且這些“同行們”的體量都不小,能被滬深300選中的公司都是各行各業的頭部公司,這就更容易出現直接競争關系,更有可能導緻業績此消彼長的情況,最終拖累整個指數的表現。
另外,MSCI A50指數的50隻成分股是北上資金的核心标的,以僅約2%的股票數量,獲得了接近50%的北上資金持股市值,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MSCI A50指數所具備的核心資産屬性。
總體來說,想要行業均衡、突出核心資産的小夥伴,就選MSCI A50指數;想要盡可能的覆蓋全市場、代表A股整體的走勢,就選滬深300指數。
二、創業闆50還是創業闆指?創業闆指是由最具代表性的100家創業闆上市企業股票組成,新興産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高,偏成長風格。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創業闆的上市公司都是新興産業、高科技公司,部分小夥伴容易在這一點上混淆。
創業50是在創業闆指100隻成分股當中,挑選出50隻股票組成的。它們三者的包含關系如下圖。
從成分股的方面看,創業50和創業闆指是高度重合的,在權重排名的順序上也是一模一樣的。排名靠前的成分股裡面,創業50剔除掉了溫氏股份、華測檢測、金龍魚等公司。由此可見,創業50是更傾向于成長性突出、創新性突出的企業,較創業闆指更加的精選一些。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至2022年5月4日
由于成分股數量的不同,創業50裡靠前的權重股對指數的影響更大,個股的波動也就更容易導緻指數的波動。
目前,跟蹤創業50的基金數量要比創業闆指更少一些,共有7隻基金。
總的來說,想要緊密跟蹤創業闆指的走勢,就選創業闆指的基金;想要進一步突出成長風格和創新性、更注重創業闆指的頭部企業,就選創業50的基金。
三、科創50還是雙創50?做這個抉擇就更簡單了,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隻想配置科創闆,還是科創闆and創業闆兩個都想要?
2、如果兩個都想要,更希望買市值大的公司,還是覆蓋面更廣一些?
回答之前,先幫一些小夥伴理一理,科創闆和創業闆的股票是沒有重疊的,科創闆是滬市,而創業闆是深市。創業闆更偏向新能源、醫療等行業,而科創闆則側重半導體、計算機等科技領域。
如果隻想買科創闆,那就配置科創50的基金就好了。如果科創闆和創業闆兩個都想配置,更傾向于買大市值公司的小夥伴就選擇雙創50就好了,更希望覆蓋更多公司的小夥伴們,就可以同時配置科創50和創業50,或者是科創50和創業闆指的組合。
為什麼提到大市值公司這個層面呢?主要是因為雙創50的入選機制很簡單粗暴,就是科創闆和創業闆的所有公司都放到一起,選擇市值排名前50的公司。
這一點就導緻了雙創50對于科創闆的覆蓋不是特别到位,因為科創闆的大市值公司數量較少,總市值不足100億元的公司占比很高。所以就使雙創50排名前20的成分股裡,僅有4隻股票是科創闆的,而且權重排名也比較靠後。雙創50更像是創業50的“科創增強版”。
好了,今天先聊到這裡了。你還有關于指數定投的哪些問題呢?歡迎下方留言,别忘了點贊加關注,我們下期見。
本文系好買研習社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于“好買研習社”。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内容為基于公開資料研究完成,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研習社,更多内容,關注我們@好買研習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