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賬号的可讀性,周六、周日、節假日發布學習筆記。(筆記為摘抄,不代表個人觀點)
1、情緒,歸根結底在于自己,與他人無關在我看來人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很多的“應該”和“标準”。
當别人做的事情、說的話,不符合我們的标準,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沒有被滿足,就會生氣。
當你覺得别人是在故意惹你生氣的時候,其實是你想多了。
他隻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理解做事。
所以情緒,歸根結底在于我們自己,與他人無關。
2、執行失敗,根本原因在自己身上大多數時候,人的執行失敗不是真正因為外界的阻撓。
因為别人的破壞和搗亂,也不存在被誰打敗了,根本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是自己被心中的懷疑、恐懼和自卑所打敗;
是自己讓失敗出現在徹底放棄的那一刻。
一個好的願望,一個好的路徑,也會被沒有執行完成而爛尾,會因為放棄才變得困難,甚至越來越困難。
願望的實現從事後看,像是一個正确連着一個正确,一個勝利連着一個勝利;
但從過程看,會是一個壓力連着一個壓力,一個問題連着一個問題;
但這往往就是實現之路。
3、潛意識中的壓抑對我們的影響
生活中的壓抑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而我們的心理又常常遵循着“追尋快樂”的原則,隻把喜歡的記住,而把那些不願意面對的“忘掉”。
結果,久而久之,我們的思想、行為就成了一座冰山,在冰山之上,是我們喜歡的、已經習慣的那個自我。
而在冰山之下,卻是那個敏感的、焦慮的、小心翼翼的自我。實際上,心靈的傷害是時時發生的。
在生活中,人們會努力保持心理平衡,讓潛意識中不安分的成分隐藏起來,讓生活繼續保持陽光、快樂。
但是在不經意之中,這種防衛機制會放松,這些隐藏在内心裡的内容就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使我們做出異常的行為。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說錯話、做錯事,情緒異常、心不在焉,一些奇怪的夢,自己意想不到的行為,等等,往往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的結果。
嚴重時,還可能導緻心理出現不适,對我們的生活産生很大的影響。
——摘自《潛意識》
4、認識孩子的多元智能
父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樹立科學教育觀,認識孩子的多元智能,開啟孩子的最佳智能區。
每個孩子身上都凝結着父母的希望,每位父母都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然而,盡管有良好的出發點,很多父母努力的方向卻“偏”了。
其中最典型的一種就是,父母們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套方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有的父母花重金讓孩子學鋼琴、練繪畫,但許多孩子往往興趣不高,甚至産生厭煩的情緒,這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方向“偏”了,沒有找到孩子的最佳智能區。
舟舟指揮了很多場重大的音樂演出,但是他的智商隻有常人的百分之三十,這在醫學界被稱為不可逆轉的先天愚型。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給予孩子的全部希望都破滅了。
但是有一次舟舟的父親發現,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舟舟都表現得特别安靜。
樂手們問舟舟想不想指揮演奏,舟舟脫口而出:“想。”
他不聲不響地走上指揮台,拿起指揮棒。
在音樂聲中,舟舟就是一個正常的指揮家。
從那以後,他的音樂天賦不斷顯現出來,雖然他的智商僅相當于一個三歲兒童,但是他對音樂的理解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
由此可見,雖然舟舟智商低下,但因為找到并開啟了自己的最佳智能區,他仍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孩子因為某一方面智能不高,其他智能就被全盤否定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
這種傳統的認識使教育帶有片面性,阻礙了兒童的健康成長。
所以,父母應該樹立科學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教育理論來衡量孩子。
5、技多不壓身,對孩子的成長沒多大好處
當孩子對某一學科專注起來,他們就由被動地學習變成了主動地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同時對這一門學科的研究也就更加深入,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如同萬·列文虎克,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最後就在這件事情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很多父母秉承“技不壓身”的傳統觀念,讓孩子涉足多個領域,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多大好處。
因為孩子在每一個領域裡都是淺嘗辄止,還沒來得及對這件事情産生興趣,注意力就被轉移到另一個方面。
如果孩子對每一個領域都不感興趣,也就不會在這些領域裡取得成功了。
相反,如果讓孩子專注甚至癡迷于他感興趣的某一領域,他就會在這個領域中深入地研究,樂此不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