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如火如荼,央4台消息三伏頭一天,武漢六萬人排隊貼三伏貼。
1、徐博士群内部培訓
2、編輯:健康小管家
今天咱們圍繞着“三伏貼”話題展開多方面的闡述,三伏貼的運用背景,如何對症去使用三伏貼,敷貼三伏貼将如何去選穴等等。
先來了解一下三伏的含義
三伏的‘三’,顧名思義,包含三個階段,分别為初伏,中伏,末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于地下。三伏結合來看就是這一整個時間段将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也是最炎熱、濕氣比較大的時候。
今年7月16日進入初伏,到7月25日初伏結束,初伏階段持續十天。
中伏從7月26日開始直至8月14日,中伏持續時間略長,将達到20天。
末伏始于8月15日,結束于8月24日,和初伏一緻,持續十天。
整個三伏将維持整整40天的時間。每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十天,中伏就不太固定,因為有的年份受計算方法的影響,可能為十天,也有可能為20天。
三伏貼是三伏概念衍生的産物
具體的形式是由天灸概念演化而來的,唐代的孫思邈提出了這個天灸的概念。
所謂天灸就是經由中藥對穴位産生微面積化學性、熱刺激性,結合了針灸、經絡與中藥學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要說詳細的記載,清代《張氏醫通》所記載的白芥子發泡療法:藥物以麻黃、白芥子、甘遂等辛溫散寒的藥為主調配而成,分别在頭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藥膏貼于後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陽氣,最後達到“冬病夏治”之目的。
說到“冬病夏治”,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聽說過。那麼具體來講何謂冬病,何謂夏治?“冬病”就是在冬天易發的病,比如哮喘鼻炎,關節炎,婦科類疾病,例如宮寒痛經,都屬于冬病的範疇,此種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體内沒火”,陽氣不足。通常的症狀是手腳冰涼,畏寒喜暖,畏風怕冷,神态疲軟。
我們會選擇人體陽經的一些俞穴,用三伏貼或者三伏灸這些溫熱的理療手段,順應天時,借自然之力以陽補陽,讓藥性尋人體的經絡,驅動陽氣,補發我們受損的髒腑,升發體内的陽氣,最後達成陰陽平衡,氣血調和的這樣的效果。這個就是夏治。
這樣理療的好處是因藥物不經過胃腸道代謝,故能保護髒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打針吃藥之苦。
具體聊一下如何對症去敷貼三伏貼
首先我們講講有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的。中醫學将呼吸系統稱為肺系,其包括鼻、咽、喉、氣道(氣管)、肺髒等組織器官。與這些器官相關的病症我們都可以看作是呼吸系統疾病。比如鼻炎、慢性咽炎、哮喘、慢性咳嗽,肺氣腫等。不過三伏貼适用于經中醫辯證論治屬虛寒證類型的才可以使用,熱症不用。比如伴有濃黃痰涕、發熱就不适合了。
符合情況的話,可以敷貼以下穴位:大椎穴、天突穴、膻中穴、膏肓穴、膈腧穴、肺腧穴、心腧穴、腎腧穴、定喘穴。
另外再提醒一下,非中軸線穴位我們要對稱貼,因為人體經絡本身是對稱的,所以左右都要貼上。
脾胃虛寒指脾胃陽氣虛衰,陰寒内盛。
此類體質可能患有慢性胃腸炎、胃潰瘍這些腸胃疾病,具體表現如食冷腹瀉,胃脘疼痛、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同時還伴有神疲乏力,手足不溫的情況。女性朋友可能伴随白帶稀薄且量多。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敷貼以下穴位:足三裡、中脘穴、脾腧穴、胃腧穴。
足三裡位于膝蓋位置下方3寸位置,大概自膝蓋眼下四橫指處。
中脘穴位于肚臍上方4寸距離
脾俞穴和胃俞穴
脾俞穴要找到兩側肩胛下角,往中間劃水平線,到達第七胸椎棘。然後下滑四個錐體,旁開兩橫指,約1.5寸處即是。
胃俞穴則沿着脾俞穴下移一胸椎棘位置即可。
女性朋友最為關心的問題:虛寒性的婦科疾病該怎麼去敷貼?
我們經常也會在門診上接觸到很多案例,十女九寒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比如說一些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的案例,其實這跟子宮虛寒有一定的關系。
前段時間我們的老師也接觸了幾例不孕不育的情況,年紀也不大,30歲上下,去醫院體檢婚檢,指标都是正常的,就是懷不上。其實這個就要從體質上去解釋,有些女性朋友體寒,子宮環境不好,也屬于虛寒性,那麼受精卵在這個環境中是無法很好存活生長的,就比如種子進土壤一樣,冬天總不會鋤地播種吧,所以着床的環境很重要!把寒氣驅除,保持體内溫暖,改善好體質,才有利于受孕。
另外再說說年輕朋友的月經不調問題。除了痛經反應,還伴有色淡,量少,腿腳腰部冰涼問題。俗話說:“不通則痛”,如果人體受寒,氣血凝滞了,血流不順暢,肯定就會産生疼痛,寒冷。剛剛我們講的卵巢早衰很大原因也是由于體内的寒氣導緻的。三伏的陽氣很旺,就是要趁着這段時間好好調理,可以進行三伏貼或者三伏灸,把體内的寒氣給拔出來。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關注我@中醫康康堅持分享健康醫學心得,轉發點贊,有問題留言,謝謝支持
#健康樂享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