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引火歸元祛虛火

引火歸元祛虛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5 06:42:45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1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會出現一邊上火牙龈腫痛、口舌生瘡,一邊手腳冰涼、腹痛腹瀉的情況,這究竟是“上火”還是“受涼”呢,傻傻分不清楚!

中醫稱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狀态,為「上熱下寒」。

何謂「上熱下寒」

中醫認為上熱下寒就是陽盛于上,陰盛于下,上下不交通,又叫心腎不交,表現為上身特别是頭、面、咽喉等有熱象,而下身特别是下肢卻是寒象的證候。

通俗的講,也就是身體的冷和熱沒有去到該去的地方,而引起這些問題。

「上熱下寒」的主要表現

上熱表現:反複發作性的口腔潰瘍、舌瘡、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熱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失眠等一系列表現為上熱證候。

下寒表現:肚腹不溫、經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痛經,飲食耐溫不耐寒,吃溫的東西舒服,吃涼的東西就難受。

「上熱下寒」的原因

缺乏運動

造成上熱下寒的最大元兇,就是——懶,缺少運動。現在很多人習慣了出門坐車、工作久坐辦公室,活動少了,就導緻氣血運行不暢、經絡血脈淤堵不通。

飲食不當

脾胃屬土,位居中央,是水火的分界。由于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貪食生冷寒涼等不良飲食習慣導緻脾胃濕重,造成胃氣不降、脾氣不升、腎氣不藏、水火不濟。

思慮過度

上熱下寒跟肝的氣機不暢也有關系,其中以“肝郁”為重。因為肝主情志、疏洩,如果肝的疏洩功能正常,五髒六腑氣機就順暢;如果經常精神緊張、壓力大,思慮過度,就會導緻肝氣郁滞不通或肝火、心火過旺,不利于氣血循環。

氣血不足

熱是火性,屬陽,火性炎上;寒是水性,屬陰,水性就下。氣血在全身經脈裡運轉,就是要将水火交融,寒熱平調,水不獨寒于下,火不單熱于上,保持陰陽平衡。若身體自身氣血不足,就會影響身體陰陽調和。

「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交通心腎

從中醫角度來講,上熱下寒的本質是脾腎陽虛,陽浮于上,不能溫煦下身。

上熱下寒的體質,不能以單一的清熱或溫陽的方法來調理,否則會導緻身體“寒上加寒、虛上加虛”元氣大傷。需要的是打通中焦要塞,引火歸元、交通心腎。

教您幾招引火歸元的好方法

艾葉水泡腳

艾葉泡腳:能把上焦的火引下來。虛火重又手腳涼、腿腫的人特别适合艾葉泡腳,泡到微微出汗即可。但是,艾葉泡腳會把頭面和上焦的氣血引下來了,所以氣血不足的人不能泡太久,泡過量了會頭暈,适量就好,一般泡15-20分鐘即可。

金雞獨立

金雞獨立:開啟寒熱對流。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法,為了保持“金雞獨立”的姿勢,你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大腿和腳上,人體的能量會向下轉移,心火就能下交于腎水,從而達到引火歸元的目的!

方法: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擡起,雙手自然下垂,雙目輕閉,站立3~5分鐘,一腳站畢,換另一隻腳,每天兩次即可。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2

艾灸補腎火,引火歸元

在中醫的概念裡,人體的氣血陰陽運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循環一樣。心主火,為居人體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陽;腎主水,位居人體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況下,心火借助胃氣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溫煦腎陽;腎水借脾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以濟心火,以平衡陰陽。艾灸以下穴位,可補腎火,引火歸元。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3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是胃的募穴,是治療脾胃疾患的常用穴位之一;艾灸此穴能溫胃補陽,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4

關元穴

關元穴為先天之氣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艾灸此穴可益氣補腎,是腎虛人士最好的“補藥”。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5

太溪穴

太溪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此穴有治療手腳冰冷、清熱安神、滋陰益腎的作用。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6

湧泉穴

《黃帝内經》中說:“腎出于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艾灸湧泉穴,有強腎滋陰,調理髒腑之功。

引火歸元祛虛火(上熱下寒應引火歸元)7

看完這篇文章,「上熱下寒」的體質的朋友們,要注意,生活起居生活要忌飲食寒涼、思慮熬夜、縱欲過勞,然後按照以上這些方法來調理,堅持一段時間就會初見成效了。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産生的任何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