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有三個兒子,父親最小卻是家裡的頂梁柱,為了照顧祖母,我們一家四口一直與祖母在老屋同住,直到祖母去世。小時候家裡生活拮據,玉米面做成的餅子,是我們的主食,每頓桌上那一個白面饅頭,必須是祖母的。我是家裡最小的,祖母心疼我,有時候偷偷掰一塊給我。這要是讓父母看見,是不允許的。祖母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家裡的菜總是煮的爛爛的,方便祖母咀嚼。我家所在的小鎮,每五天一個集,趕集最常買的水果就是老面瓜,這種瓜裡面的瓤,沒有牙都能吃了,軟面的厲害,祖母最愛吃。這種飲食習慣影響我至今。
為了照顧祖母,父親放棄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父親好文筆,遠近皆知。市史志辦創立之初,曾想調父親到史志辦工作。這個機會,可以讓父親從當時的工人身份轉成幹部身份,可以走出我們居住的小鎮,進入市裡,在别人看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父親說:父母在,不遠遊。為了照顧祖母,父親放棄了這個機會,留在老人的身邊。
母親受父親影響,也将祖母當成自己的親娘孝敬。她說:“自己的母親去世的早,這就是俺的親娘”。在祖母近九十歲的一個冬天的早晨,祖母在燃着的爐火旁,不小心将棉衣的角點燃了,是母親沖上來,用雙手把火撲滅,自己的雙手卻被嚴重燒傷。祖母一直很知足,逢人便誇自己有福,有個好兒子、好媳婦,享福了。
祖母最後幾年,父母親一直與她睡在一個炕上,晚上,父親一直不敢睡沉,拉電燈的繩子繞在父親的手上,一聽到祖母有動靜,父親就立刻起床,照顧她起夜。長期的睡眠不良,導緻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下肢腫脹的一按一個坑,可父親從來沒有想過讓祖母跟别的兄弟過,他說,他不放心。祖母一直在父親和母親的親自照料下,于2009年壽終正寝,享年104歲。
對家人愛—包容是最可貴的修養父母屬于先結婚後戀愛的那種,母親經常開玩笑說,是被父親“騙”來的。因為嫁過來之後,才知道婆家這麼“窮”。說歸說,但風風雨雨四十多年過來了,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相互扶助,不管生活中遇到什麼溝溝坎坎,倆人總是攜手共同面對。
姥姥在我剛出生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媽媽的兩個兄弟一個妹妹都未成家,老姐比母,媽媽就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們的責任,無論是從經濟上周濟、還是叫到家中常住,父親從不怠慢,從無一句怨言;舅舅有了兒子,也是最愛住姑姑家,甚至想把戶口轉到姑姑家常住。因此,兩個舅舅和小姨一直很尊敬這個姐夫。現在,他們還三天兩頭地到父母家去看望他們。
而母親對父親也是無怨無悔地付出。因為祖母在我家同住,一到過年,一些親戚就會過來給老人拜年,從初二開始,家裡就要接待一些親戚,每每這個時候,就是父母最忙的時候,頭一天晚上,父母就要準備出第二天接待客人的菜,洗淨切好備用,第二天一早,父母就忙活開了。那時候老屋裡沒有暖氣,廚房裡冷得伸不出手,母親是大廚,經常在廚房裡一忙一上午。這樣的接待,母親一幹就是三十多年。
随着我們慢慢長大,越來越懂得了,父母之間那份深沉的愛和無私的包容。父親很有才華,卻因為照顧祖母放棄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母親沒有抱怨,默默地站在他背後給予支持;姥爺中風癱瘓後,父親會用自行車帶着母親,騎行二十多公裡,一周一趟,風雨無阻,隻為圓母親一顆盡孝的心;倆人用愛和包容,一起走過了生活中的溝溝坎坎,現在生活好了,兩位老人也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倆人更加形影不離,出門時,父親是母親的向導,拉着母親的手,母親隻管跟着走;在家裡,母親是父親的首長,指揮父親擇菜、切菜,父親一一聽從;閑暇時,倆人最愛打撲克,父親是“常輸将軍”,每當父親又輸了,母親笑話他“臭手”時,父親總是不争辯,轉身悄悄給我們說,他是故意輸給母親的,為了哄她開心。
對他人讓—善良是最高尚的品質父親經常教導我們姐妹倆,要與人為善,凡事不要計較。小時候,家裡隻有父親一個正式工人,母親在當地學校當臨時教師,最少的時候,一個月掙五塊錢,家裡有地,但兩個女孩一個老人,都不是整勞力,日子過得并不寬裕。那時我們家與伯父家在一個院子裡南北屋住着,每次家裡做了什麼好吃的,都要送給伯父家一份。八十年代初,随着家裡孩子長大成人,父親與伯父也到了分家單過的時候,父親主動提出來要與祖母一起留在老屋,還把家裡積攢的全部的錢貼補給伯父家蓋新房,當時分家的中人都看不過去了,說父親太吃虧了,可父母親說,一家人還計較什麼。
我家鄰居有個姑姑,丈夫在鐵路工作,常年不在家,家裡老人孩子一生病,就會來敲我家的窗戶。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每次父母都二話不說,就趕過去幫忙。後來,她的丈夫又中風癱瘓,家裡更加拮據,經常向我父母借錢。那時候姐姐上中專,我上高中,家裡經濟也不寬裕,記得有一次,為了交姐姐的學費,父親把家裡的糧食推到糧所,賣了換成錢。但盡管如此,每次鄰居求上門來,父母總是想方設法盡力幫助她,父母說,人不到難處不張口,沒有多還有少,不能傷人家的心。
因為與人為善,我們一家人緣特别好。在老家時,家裡買了一台黑白電視機,每當夜幕降臨,鄰居們就會聚集到我家看電視,每次父母都會沏上茶水、擺上瓜子,男人們在外屋喝着茶水、拉着家常,姑娘媳婦們在裡屋織着毛衣、嗑着瓜子,就象溫馨的一大家子。現在,父母都搬到城裡住上了樓房,與鄰居們還是相處地很好,每次下了雪,父母親就會第一個到樓下清理積雪;父親還經常掃樓道,他不隻是掃自己家門前,而是把五層樓全掃一遍;鄰居們都很感動,大家紛紛效仿,現在,父母所在的樓道一直是幹幹淨淨的。有一次在父母樓下遇到一樓的鄰居,他向我打聽父親的名字,說要向市裡推薦我父親參選身邊好人,他說,你父母是真正的好人。
美德的傳承—好家風代代相傳父母用他們幾十年的付出,營造了一個和睦的家,也用他們的言傳身教,教會我們姐倆用孝、誠、仁、愛這些美德,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面對漸漸老去的父母,我們姐妹倆真是恨不能讓時間停滞,讓我們多一點、再多一點陪伴父母的時間。這些年母親已經成功地将大廚交接給我們姐妹倆,我跟姐姐約定好,每天中午她過去,晚上我過去,為老人做飯,陪他們聊天,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逢父母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我們都會一起為父母挑選禮物,送給老人一個驚喜;周末,隻要我們倆有一個有時間,就帶老人去遊玩,這些年,我們達成了默契,老人到了周末,就有了一種期待。在大自然中,親近花花草草,看草長茑飛,聽泉水叮咚,父母開心,我們也開心。父母經常說,他們很知足,這輩子開了些眼、看了些光景,夠本兒了。
2016年父親靜脈曲張動手術,我和姐姐跑前跑後地照料,晚上我倆輪流守夜,白天母親守在床前,讓我們回家休息。可一到吃飯的時間,我們倆又不約而同地帶着做好的菜來到父親的病床前,病房的病人們羨慕不已,直誇父母有福。
成家後,父母經常教育我倆,要拿自己的公公婆婆當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對待。我倆過年過節給老人買東西,都是一買雙份,有父母的,就有公婆的;婆婆跟我同住八年,情同母女,沒有紅過一次臉;每次我們夫妻發生争執,婆婆都站在我這邊。姐姐的公婆身體不好,公公長年半癱瘓,婆婆患有肺癌,姐姐一直盡心照料,給婆婆洗澡,給公公理發,兩個老人臨終前,對自己的子女說:“跟老大媳婦享福了”。
在我們家客廳挂着一幅對聯,是父親自己題寫的,上聯是:身體健康全家福,下聯是:家庭和睦萬事興。這是我們家的真實寫照,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家風,更是我們家最好的風水。
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是傳統,家風是正氣,家風是美德,願好的家風能夠代代相傳,激勵我們,确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建設和諧社會而共同努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