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冬至來臨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冬至來臨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2:20:00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從冬至起,白天開始變長,一陽始生。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就排在了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冬至”,顧名思義,即意味着冬天真正來臨。“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的民諺更形象地說明冬至以後的天氣變化情況。

冬至來臨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明日冬至有哪些習俗)1

冬至有哪些習俗?

祭天

漢代,人們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賀。此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為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征、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團,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贈鞋帽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将冰藏窖中,封閉嚴實,同時藏入各種鮮果,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顔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南方沿海居民,也習慣在冬至後修繕冰窖,儲藏冰塊,以便第二年打魚期間為魚保鮮。

日常養生

1、起居有常,不妄勞作:适當進行些戶外鍛煉是非常必要的。但應在陽光出現後才出外活動,這樣做可防止陽氣過度消耗。此時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适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極疲”。

2、防寒保暖: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乏力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松軟、穿脫方便的冬裝也很重要。有關節炎、風濕病患者,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于保護心、胃和肺部,不緻受寒。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飲食要點

1、多用溫補少食寒涼:冬至之後,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于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

2、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冬至養生滋補可從四方面着手: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補氣食品,是指具有益氣健脾功效,對氣虛證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藥、胡蘿蔔、豆漿、雞肉等。

從流傳至今的冬至習俗看,古人的時間制度和觀念,代表着一種文化歸屬。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變化的關鍵點,這天陰氣雖處于最高值,卻也是陽氣開始生發之始。于是,老百姓在冬至這個節氣點,通過繡、繪、數“消寒圖”等方式,在最寒冷的環境中營造新期待的心境,進而帶來一種共同的感受,凝聚了大家的認同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人最早開發“冬至”節氣,其實蘊含着一種生命哲學。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