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常識22個

佛教常識22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21:22:53

【感謝】

該文章源自整理喜馬拉雅音頻,閑者知無涯老師的《新佛學金剛經系列課》

感謝 【安端】 的引領和指點!感謝 STONE、蘆葦、厚樸、李潤、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師兄、雙林居士、生顯、幸運花413、唐木、乒乓SOD、松哥、天涼好個秋、小占、質多醫伽阿羯羅多的幫助與支持!

本節課音頻首次上線:2019-2-15

佛教常識22個(246-理事雙明-君臣五位)1

佛教通史-閑者知無涯

上一節課最後講了曹洞宗複雜的正偏五位——正位、偏位、正中偏、偏中正、兼帶這五種位置……“理”和“事”五種位置與五種關系。

用“正偏五位”學說來解釋和比喻君臣之間的關系,就是曹洞宗著名的“君臣五位”理論。那,誰為正位,誰為偏位呢?君,為正位;臣,為偏位。我們用“理”“事”關系來看,就是說,君占着理,臣占着事。

君事臣,這個就叫:正中偏——實際上,“正中偏”就是“君事臣”。君讓臣辦的事兒都叫:具體事兒——對吧,所以這叫“背理就事”……具體的事兒啊,就是具體的事兒,不用談理……背理就事。

臣向君,這就叫:偏中正。為什麼?因為臣辦君交代的事情的時候,你就要把握君的心理和君的理……君的心意和君的理。這就叫“舍事入理”。

那,君臣道和……那,就是:兼帶。

這就叫:君臣五位。君正位;臣偏位;君讓臣辦的事兒,這就叫……具體事兒,這叫:背理就事……這就叫“正中偏”;臣辦這件事情把握君的心和理……在辦具體事兒的時候,這叫“偏中正”—— 舍事入理;君臣道和……哎,雙方配合地很默契,這就叫“兼帶”。“君臣道和”,實際就是互相有度,也就是儒家常說的: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各自把握好各自的身份。這是一個角度展開的“君臣五位”學說。

另一個角度展開“君臣五位”是說:君是理;臣是事;理事之間,如果隻有君這方面在發揮作用,就相當于舍事入理,那就是“正中偏”;如果是隻有臣這方面發揮作用,那是“偏中正”,這就叫背理入事——那,雙方這都失位,失了身份的表現。所以,隻有“君臣道和”才是“理事圓融”……那,又用華嚴宗的理論灌進來了。所以,“兼帶”,或者說“君臣道和”,就是理想化的君臣關系、君臣結果和君臣相處之道。

這個比喻很複雜,但是呢,曹山本寂,他用詩來對“君臣五位”做了一個特殊的解釋。什麼是君呢?……就按“君臣五位”的理論,他做的詩啊……什麼是“君”?君,叫:“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虛”——哎……大家自己體會吧。那什麼是“臣”呢?“靈機弘聖道,真智利群生”——哎……就是靈機弘聖道,完全把握住聖心,然後再利用智慧讓衆生得利。如何是“君事臣”呢?……就什麼叫“中偏正”呢?“妙容雖不動,光燭本無偏”。如何是“臣向君”呢?“不堕諸異趣,凝情望聖容”——哎呀……很有感情。那,什麼叫“君臣道和”呢?……就是“兼帶”呢?“混然無内外,和融上下平”。【五位君臣原文: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雲。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埋就事。兼帶者。冥應衆緣。不随諸有。非染非淨。非正非偏。故曰虛玄大道無著真宗。從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當詳審辨明。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語。時有僧出問。如何是君。雲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虛。如何是臣。雲靈機弘聖道。真智利群生。如何是臣向君。雲不堕諸異趣。凝情望聖容。如何是君視臣。雲妙容雖不動。光燭本無偏。如何是君臣道合。雲混然無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稱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也。因作偈曰。學者先須識自宗。莫将真際雜頑空。妙明體盡知傷觸。力在逢緣不借中。出語直教燒不著。潛行須與古人同。無身有事超岐路。無事無身落始終】

曹山本寂就用詩歌,把“君臣五位”各自的狀态作了描述。本寂同學是不是特别有才?特别有詩才?對。因為曹山本寂,他的師父洞山良價嘛……他的師爺——雲岩昙晟。雲岩昙晟少年時有兩個好朋友,這兩個好朋友是誰?寒山、拾得——我們《佛教詩詞》課裡講過啊,佛門兩大詩人啊。這個石頭系一系都非常有詩才,你看,從藥山惟俨以下——船子德誠,寫一“大”《船歌》;道吾圓智寫一個《樂道歌》(關聯參考閱讀 佛教通史 第240,241課),哎……到洞山良價這兒,都分别寫詩。而且,曹山本寂,本身他就是寒山、拾得那個詩集——《寒山集》的編輯人。

曹山本寂的這種政治觀,是有他的來源的。中唐以來,“節度使制”是中唐以後的一種政治體制——是政治、軍事合一的一種體制。這種“節度使制”導緻自中唐以後藩鎮割據,地方勢力大增。所謂“安史之亂”,那都是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那都是節度使。尤其是大量的外族節度使……他倆還都是外族,而且産生了雇傭兵制,就威脅着中央政權。所以,中唐以後,科舉出身的官員都要求堅持郡縣制,來強化君主集權。韓愈的奏疏寫得很清楚:明君道,正臣直,直言天下。那,這一句話,實際後來不怕死的忠臣老用,海瑞也用過——“明君道,正臣直,直言天下第一事”【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其實這話皇上不愛聽,你這話等于教育皇上。

曹洞宗的這個“君臣五位”學說,實際就是中唐以後這種政治思潮的延續——就是要強化君主集權。曹山本寂,他支持加強軍權,反對這種“節度使制”——就是“節度使”這種政治、軍事合一的政治體制。但是,他也反對把君權絕對化,所以,他講“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什麼意思啊?就是——必須二者兼帶……意思就是說:君臣必須“道和”,上下平等,損害任何一方都是有害的。說穿了呢,曹山本寂,他就屬于一個調和派,說——雖然君主我給你最大的權利……我支持給你最大的權利,但你不能亂用,要“君臣道和”;雖然你是核心,我們緊密圍繞在你周圍,但是不能讓你為所欲為。洞山良價的“倫理學”,加上剛才講的這個複雜的,曹山本寂的政治學,它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禅宗——曹洞宗的政治學。用禅學形式闡發的,我們也可以叫作“禅政治學”——這是非常獨特的一塊。

前面的課裡講,曹洞宗的禅觀、哲學觀——四大塊,對吧,第一塊是“君臣五位”;第二塊,是配合它的“五相偈”。“五相偈”,偈語的“偈”。那,這個就很神啦,它就進入玄學範疇了。對于曹洞宗的核心理論,就是所謂說的“君臣五位”,他雖然用詩歌講了,但是呢,他還進一步把它玄學化了——曹山本寂,他用“五相”來表示“五位”。什麼叫“五相”呢?“五相”就是用詩歌配合為“五相”做解釋。這個像什麼呢?就是……說白了,就像《易經》,它就向這個方向發展。

簡單的道理,如果你跟《易經》合上,那完蛋……你都立刻複雜,那何況還是複雜的道理。他就是把“君臣五位”用《易經》的形式——因為《易經》每一個卦,它都有卦辭,他也就是把“君臣五位”像卦辭一樣,用詩歌作卦辭,來解釋這個“君臣五位”。

國學裡,有兩個領域是最複雜、最難學的:一個是佛學;一個是《易經》。對吧,如果跟佛學和《易經》比啊,儒家那個什麼《論語》、《大學》、《四書》、《五經》那都不叫事兒。曹洞宗講理事關系……這個“君臣五位”理論,它是從哪兒發端出來的呢?它是從《華嚴經》系統發端出來的,就是……理事關系、五位關系。而《華嚴經》在佛教裡,叫:萬經之王。萬經之王……《易經》它是儒家的,在儒家裡叫:群經之首。哎……你聽這兩名字——萬經之王,群經之首……然後,把它合在一塊兒,就是“五相偈”。那,這是難上加難,了不得了,對吧……沒有最難,隻有更難!

等于曹洞宗,将它的“君臣五位”學說,用《易經》的方式變成一種卦象,然後,配合上了卦辭——就配合了“周易”的卦象。這個卦象,解釋曹洞宗的“君臣五位”就叫作:五位旨訣。這就向更玄妙的方向推進啦……這個我就不講了,主要是我也不懂。

正中正叫“大過”;偏中至叫“中孚”;正中偏叫作“巽卦”;偏中正叫作“兌卦”;然後,兼中正叫“重離”。這個……它就跟“周易”的“卦”配上了。中國的學問,你隻要跟周易的卦象配上,那你就上了一個台階兒了啊!如果你再配上卦象的釋文加以發揮……就是……“周易”隻要配上卦文放在任何一個領域去發揮,其實它可以解釋任何領域的事情,哎……這就是“易經”的本領,“易經”是可以解釋任何領域的。它的好處,就是會顯得很高級,它的壞處呢,就是會變得很難以理解……高級……它肯定難以理解。而且,它有的時候會讓很清楚的主張變得很模糊。

其實“理事關系”這四個字,它就是曹洞宗的全部理論的一個基礎——就,華嚴宗的理事關系就是曹洞宗的理論基礎。讨論曹洞宗的基本問題,抓住這個四個字就夠了——因為,洞山良價,他經常用的也就是“體”、“用”;“動”、“寂”;“偏”、“圓”……這些“理事關系”來解釋他的禅觀。

洞山良價在《玄中銘》裡說過,“混然體用,宛轉偏圓……虛玄不犯,回互參旁”【原文:竊以,絕韻之音,假玄唱以明宗,入理深談,以無功而會旨。混然體用,宛轉偏圓。亦猶投刃揮斤,輪扁得手。虛玄不犯。回互傍參。寄鳥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該括。然雖空體寂然,不乖羣動。於有句中無句,妙在體前。以無語中有語,回途復妙。是以用而不動,寂而不凝。】——就是說,認識體用、回互都是手段,目的在于指導參禅者的現實生活。那,如何指導現實生活呢?《玄中銘》後面說,“雖空體寂然,不乖羣動……用而不動,寂而不凝”——這又聽着很玄妙是吧?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句大白話,叫作: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這就是洞山禅說的“體”、“用”最終如何指導生活。所以,洞山良價在《玄中銘》中,歸結洞山禅的玄中之旨,是十六個字,叫“用而無功,寂而虛照,事理雙明,體用無滞”【原文:是以高歌雪曲,和者還稀。布鼓臨軒,何人鳴擊。不達旨妙,難措幽微。傥或用而無功,寂而虛照;事理雙明,體用無滞玄中之旨,其有斯焉】。這就是洞山禅的玄中旨。

曹山禅延續了洞山的禅觀——就是他回答他師父那句話:“去不變易處”。不變易——不動,就是延續了洞山禅的禅觀,實際就是——最終曹洞宗禅觀體現出來的“不乖羣動”。這是必然的。“不乖羣動”,或者說,“不動”地處世,而且要“理事雙明”。所謂不動的處世,是——世事動,我不動……那就不怕處世,對吧,同時“理事雙明”。這樣,曹洞宗就從開始的這種悲觀遁世……哎,也不能叫“悲觀遁世”啊,就是……曹洞宗就從藥山禅系開始的這種“避世”逐漸走向了弘化人間的這種理論過程,或者說,藥山禅系從避世到積極人間政治的理論跳闆,就是——曹洞宗的這個“玄中旨”、“不變易”、“體用無滞”。

最後……曹洞宗終于要講完了……太複雜。最後,我們就簡單地講一下曹洞宗的接機——就是“賓主問答模式”。因為,可以說,這是一個“行腳天下”的新時代嘛,前面的課在講臨濟宗最後的時候,講的就是臨濟宗的接機——就是接待客人的主賓對答。臨濟宗的接待主賓的對答,它是有原理的,總綱叫“三玄三要”;具體的操作叫“三個四”——四照用、四料簡、四賓主。那,曹洞宗對應的……可以說,每個宗派對應的,都有它的接機,就是——如何接待主賓問答。

曹洞宗的接機,那就跟臨濟宗的接機不一樣了啊——接機對象就不一樣。什麼叫接機對象就不一樣呢?臨濟宗接機的是什麼?上門求教,或者說上門蹭飯的同行,對吧,上門來讨教,然後,我接待你,我問問你。曹洞宗接機不一樣,曹洞宗接機對象是什麼?是君臣問答——那個就高級了。對吧,如何跟皇上回話,或者說,大的官僚……它是一個君臣問答式的對話,都是跟什麼……領導之間的對話,對吧,不一定是皇上啦……如何跟皇上對話啊……君臣奏對……這是曹洞宗的接機對象,都是領導。

所謂曹洞宗的接機理論,跟臨濟宗一樣,也是四句話——(臨濟)它那個“四照用”不就是四句嘛……“四料簡”……四句。曹洞宗也是四句,叫作“主中賓,青山覆白雲;主中主,常年不出戶;主賓相去幾何?長江水上波;賓主相見有何言說,清風拂白月”……哎,不懂就算了啊,一般你們也聽不懂。

主中賓,實際表示的是事理所覆;主中主,表示的是事理之間的自我堅持……這套理論特别龐大,聽個概念就可以了。因為君臣奏對這種事情呢,我也碰不上,你們也碰不上。但是碰不上,這裡為什麼還要提一下這麼複雜的東西呢——就是他的這套接機理論?因為曹洞宗的這套接機理論傳到日本,給日本佛教史開了個頭兒,就是說,我們将來要講日本佛教史,要接着曹洞宗的這套接機理論講下去。

在曹洞宗接機理論裡,洞山良價曾經用詞解釋過君臣的關系,說“臣奉于君,子順于父,不順即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如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就是說,作為臣子要如愚如魯,哎……就是特别蠢笨……就是要默默地堅持着……本能地去侍奉君主……到底——侍奉君主要像侍奉父親一樣。這就是堅持了臣子之理,符合自己的身份。這就是“主中主”。

呐,看過《菊與刀》這本書的人就能聽懂了。曹洞宗的這套接機理論,實際上就是日本文化裡的“義理”——家臣對主公要服從義理。“義理”這個概念中國是沒有的啊,隻有日本有……就是,家臣要服從這個義理。這是曹洞“四賓主”要闡述的。曹洞宗的這套理論,他對日本禅宗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

在曹洞宗理論裡,還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說:即相即真、幻本元真這些命題,其實都是發源于華嚴宗的概念,然後去闡述體用關系、體用一緻、事理圓融……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思想的來源——可以說,整個兒“曹洞”的思想來源,都可以追溯到石頭希遷的那本《參同契》——就是,我們去年結課講的那本書。所以說,曹洞宗的政治學,它還是透着湖南禅的風骨,這也許是——最終,把曹洞一系……就是,他的精神是南嶽法汝,但他的政治學确實屬于《參同契》一系……就,最終把他歸入青原一系的原因。對吧,他的枯木禅、賓主句,明顯的是南嶽江西禅的風格。

所以,可以說,禅宗“五家七宗”的第三家——曹洞宗,實際是中唐以來,南嶽、青原兩大禅系,他們禅思想共同發展,(所)作的一次徹底的總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