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7 09:18:46

在《三國演義》,後主劉禅是個不受歡迎的角色,襁褓中,趙雲為救他在長坂坡殺個七進七出,連劉備都說為了犬子險損大将;繼位後,諸葛亮在世時全賴他一人主持大局,坐享其成,諸葛亮去世後,又偏安一隅,貪圖享樂,不思進取;降魏後,又樂不思蜀,數典忘祖……

劉禅在人們的心中就是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鬥"成了對劉禅的戲稱。

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同樣是投降的皇帝,劉禅做了八年的安樂公後壽終正寝,東吳的孫皓則被司馬炎毒殺。在政治權謀争鬥中,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例如周瑜……

我們常說的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可以用在一直被大家小瞧的阿鬥身上的!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34樂不思蜀)1

一,

劉備去世後,劉禅繼位成了蜀國皇帝。諸葛亮等人相繼去世,蜀國實力逐漸哀弱。

後來魏國伐蜀,劉禅投降。劉禅被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劉禅為安樂公,還把劉備的子孫和原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34樂不思蜀)2

有一天,司馬昭大擺酒宴,邀請劉禅及原蜀漢大臣參加。宴會中,特地叫了一班歌女表演蜀地歌舞。

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掉下了眼淚。隻有劉禅看得喜笑顔開,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

司馬昭觀察了劉禅的神情,宴會後,對賈充說:"劉禅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既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

二,

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禅時,問劉禅:"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禅樂呵呵地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一直陪伴劉禅的大臣郤正在旁邊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禅的府裡,郤正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劉禅問:"依你的意思,該怎麼說呢?"郤在說:"以後如果晉王再問起你,您應該流着眼淚說:我的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裡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回答,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劉禅點點頭:"你說得對,我記住就是了。"

後來,司馬昭果然又問起了劉禅,說:"我們這兒待你不錯,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禅想起了郤正的話,就把郤正的話原原本本地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子,但是擠不出眼淚,隻好閉上眼睛。

司馬昭看到他這個樣子,心裡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說:"這話好像是郤正說的啊!"劉禅吃驚地睜開眼睛,傻裡傻氣地望着司馬昭說:"對,對,正是郤正教我的。"

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司馬昭終于看清了劉禅确實是個糊塗人,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就打消了殺劉禅的想法。

三,

劉禅也因此在人們的心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鬥"成了對庸人的戲稱,事實真是這樣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劉禅雖然不是一個聰明有為的君主,但也不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他起碼擁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頂"扶不起的阿鬥"的帽子,實在應該摘掉的。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34樂不思蜀)3

劉禅從公元223年登基,到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稱帝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兵禍連結的動亂年代,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

也有人把劉禅能安穩地做皇帝歸功于諸葛亮的盡力輔助。其實,諸葛亮死于234年,他死後,劉禅還做了29年皇帝,這很難說是全憑諸葛亮輔佐之功。

四,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34樂不思蜀)4

《三國志》記載,劉備給劉禅的遺诏中有這麼一段話:

射君到,說丞相歎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複何憂?勉之,勉之。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諸葛亮對射君稱贊劉禅的智慧,射君又将這贊辭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給予勉勵。

諸葛亮應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劉備也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見劉禅并非庸人。

并且,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禅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也說明阿鬥并非愚蠢的人,不然,諸葛亮豈不是有心諷刺了?

五,

在北伐問題上,劉禅的頭腦也十分清醒,諸葛亮急于北伐時,他規勸道:

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盡管諸葛亮置規勸不顧,但北伐一旦進行,劉禅還是全力支持。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34樂不思蜀)5

諸葛亮去世後,劉禅馬上就停止了勞民傷财的北伐。司馬懿征伐遼東公孫淵時,劉禅唯恐蔣琬犯諸葛亮的老毛病,專門下诏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動,"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魏延造反,卻誣告楊儀造反,劉禅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楊儀等衆,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後,劉禅也未一概否認,而是降旨曰:"既已名在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椁葬之。"

為了防止大臣權力太大的問題,劉禅以費袆為尚書令和大将軍,主持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持軍務,二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

蔣琬死後,劉禅乃"自攝國事"。獨掌大權,徹底結束了蜀國依賴丞相的政局。

六,

夏侯霸投降蜀漢,其父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劉禅在接見夏侯霸時說:"卿父自遇害于行間,非我先人手刃也。"輕描淡寫,消釋前嫌。

又指着自己兩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淵的堂妹乃張飛之妻,而張飛之女又是劉禅之妻,故有此說。

然後又對夏侯霸厚加賞賜,封官爵,一套懷柔拉攏手段使得十分娴熟。

劉禅收服一個敵人的表現(34樂不思蜀)6

青年帝王劉禅能從長遠着眼,十分合理地處理權臣問題,也算是十分難得。南朝史學家裴松之評價"後主之賢,于是乎不可及"。

盡管劉禅與諸葛亮有不同意見,但劉禅一直保持克制态度,顧全大局。當諸葛亮北伐失利時,劉禅會給予安慰:"勝負兵家常事。"而等諸葛亮打了勝仗,後主又适時恢複諸葛亮的職務。

諸葛亮的死訊傳來時,劉禅連日傷心,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龍床之上。當靈柩運回時,劉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裡相迎。

"樂不思蜀",在當時寄人籬下,随時有性命之憂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生存策略。起碼,劉禅做了八年的安樂公後壽終正寝,而孫皓則被司馬炎毒殺。

(圖片來自網絡)

(讀得其樂,堅持原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