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堂盒子,這名字乍一看會讓人一頭霧水。其實,雙堂是個村名,就是雙堂村,它位于雄縣縣境東部,距縣城19公裡,1953年設雙堂鄉,雙堂村就成了鄉政府的駐地,這很明白,可是在這個村名後面加上個盒子,就感覺有點兒風馬牛不相及,看了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要徹底鬧明白,就得說說這盒子是咋回事兒。
盒子,是人們将藥線煙火編排好後放入盒子裡,搭架懸盒,點燃後盒中藥線逐層燃燒脫落,可幻演多層形象,俗稱“放盒子”。這種放煙火的形式是從宋代藥發傀儡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時有人為了使傀儡戲更加具有欣賞性,便把煙花與木偶結合起來,在發展過程中借鑒和吸收了戲曲造型、提線木偶等藝術特點,逐漸形成了這種集禮花、戲劇人物造型于一體的特殊的煙花藝術。宋代周密撰寫的《武林舊事·元夕》中記載“宮漏既深,始宣放煙火百餘架”,記述的就是燃放這種煙花的情景。到明代,人們對藥發傀儡戲又進一步加以創新,并裝到盒子裡燃放,就成為了後來人們所說的“放盒子”。明代劉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記載:“煙火則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層至五,其所藏械:壽帶葡萄架、珍珠簾、長明塔等。於斯時也,絲竹肉聲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無妍,煙胄塵籠,月不得明,露不得下。”從這個記載中,可以了解到明代放盒子煙花的大緻情況。這種盒子又叫花盒盒子戲,在幾百年前已經是集編紮、造型、剪紙、彩繪、煙花制作等于一體的技藝了,雖然沒有音樂旋律伴奏、說唱匹配,但其中已經蘊含了木偶戲、皮影戲、手影戲、紙影戲等民間藝術形式類的藝術元素和功能。
雙堂盒子
說到這裡,雙堂盒子的意思就不言自明了,雙堂村燃放的盒子煙花就是從明朝盒子制作工藝的頂峰時期繼承下來的,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曆史,雖曆經滄桑變幻、時代變遷,但一脈相傳,從無間斷。盒子在明代最為流行,到了清代放盒子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知道那個時候雙堂的盒子燃放的情景,但從《清朝的雜技與遊藝》一書的記載中也可以略見一斑。那個時候“盒子之制,大小方圓不一,大架式高懸,一盒三層,一層為‘天下太平’四大字;二層為鴿雀無數群飛,取放生之意;三層為四小兒擊秧鼓唱秧歌,唱‘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一首。每個盒中包含許多小的花彩,人物花鳥無所不有。”由此可見,清代雙堂的盒子煙花一定也是這般的争奇鬥豔、異彩紛呈、妖娆多姿。
現在的雙堂盒子,作為一種融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觀賞性于一體的民間藝術,它以其藝多、技絕以及其魔術般的燃放表演,深為民衆所喜愛。整個制作過程内容繁多複雜,技藝精妙,主要技藝大體包括盒子編紮、故事單紮、引線撚制、隔火設計、故事安裝、盒子總裝、盒子燃放等,每個項目的具體制作環節和細節,都涉及到了文學、藝術、數理化科學、工藝技藝,乃至民族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知識的應用。藝匠在操作時,都必須根據上述知識,事先計算和精心設計,寓文學、藝術、科普于“盒子”技藝之中。這不僅集中體現了民間藝匠的社會閱曆、個性氣質、藝術天賦、文化修養,還體現了藝匠的文藝精神、科學精神、高超智慧和才能。盒子裡組裝的戲文是一層一層由牽線連在一起的,以一根總藥撚為引子,通過導線一層一層燃放。在每個節目中又有多個小藥撚串連,先引着哪個,看多長時間,都要按設計要求精心制作。盒子中最精彩和最難制作的是滿架葡萄、百子千孫和八挂九聯燈,隻有每個環節都做到了細緻入微、分毫不差,才會出現葡萄萬架、子孫拜壽、紅燈高挂的絢麗場景。随着時代的變遷,因為地域性、民俗性、傳承性的殊異,其他放盒子盛極一時的地方都已經失傳,惟獨雄縣雙堂盒子仍然以原生态的技藝特征流傳至今。
雙堂盒子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法旺
雙堂村曆史上燃放盒子煙火都是在村中的中心廣場進行,為的是增添元宵燈會等民族節日的節日氛圍,娛悅群衆,寓教于樂,民族節日的文化特征非常凸顯,具有着濃郁的鄉土氣息。雙堂“盒子”的創始人名叫李老四,原名李雲山,祖籍京城,後來因為戰亂在雙堂村落戶,從小拜師學做煙花,會做以煙火照明和驅動的傀儡戲,并以制作和販賣煙花為生。每年正月十五雙堂村人家家戶戶燃放煙花,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李雲山的煙火傀儡戲。雙堂盒子的第二代傳人李子全,是李雲山的兒子,據村裡人傳說此人心靈手巧,能描善畫,他用了不少的精力研究“煙火木偶戲”的制作,後來他把這些裝入一個圓柱形的竹編紙糊的盒子裡進行燃放,正是他的妙手神思,使放盒子這一民間工藝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現在傳承下來的八挂九聯燈、百子撒花等都是他創制出來的。李子全晚年很注重盒子煙花的技術性、觀賞性,在複雜程度上大為提高,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了,他的兒子李本亭,鄰居劉根要、劉根需都幫着他制作,也就形成了後來雙堂盒子的非家族式傳承方式。後來,李本亭、劉根要、劉根需組織村民成立了冰雹會,因為他們正月十五燃放的煙火遠近聞名,人們又給他們叫煙火會,李本亭被推舉為會頭,他把制作盒子煙花的技術帶入煙火會,成為煙火會入會及學習的手藝之一,雙堂盒子至此發展成了雙堂全體村民年年必做、年年必放的民間傳統。
雙堂盒子的瑰麗多彩,是煙花制作中的奇迹,而從明洪武年間至今600餘年從來沒有中斷過,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可謂傳承有序,延綿不絕。如今雙堂村已經成為“盒子”這一特殊藝術的惟一傳承地。2010年5月,雄縣雙堂盒子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文章來源于《老保定叢書》(第一輯)——《保定老行當》,作者王磊,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