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點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
各朝各代的曆史之中,但凡與“吃”有關的文獻,
基本都會或多或少地聯系到糕點。
而在現今的宮廷影視劇中,糕點的“出鏡率”有時甚至比普通演員還高。
其實糕點對于自身的“流派”分類十分的嚴格,
我國按照地域劃分,有着京派、廣派、潮派、揚派、閩派等共12個派别;
而從烹饪工藝上分類,它也有諸如漿皮、油酥、蒸糕、混糖等8個類别。
其實我國的糕點大多口感甜酥細膩,部分地方甚至能把更多的食材融和一體,
包羅萬象的塑造手法,巧奪天工的制作工藝,極富口感的品嘗風味,
一度上在我國的飲食文化篇章中潑墨重筆,它們的名氣早已享譽海内外,口感層次更是經曆數百年的洗禮。
在重要的日子裡,糕點也是出鏡率很高的傳統美食,這不,轉眼端午節就快來臨了,6款傳統糕點安排上,口感甜糯細膩,祈福納祥諸事順。
1:驢打滾
在京派糕點之中,論及美味口感以及傳播名望,驢打滾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式名糕。
作為一款廣泛流行于東北、天津、北京一帶的糕點,
它表層淺薄的黃豆粉,是不是有點像舊時毛驢在黃土中打滾的狀态呢?
現如今,這款糕點的做法已經逐漸親民,但凡在家嘗試過幾次的朋友,
基本都能把這款糕點做得有模有樣,
豆沙餡的甜潤,搭配糯米團餅的裹制卷起、撒上絕配的黃豆粉,
軟糯适口、甜入人心,喜歡的朋友也可以在家試着做下哦。
2:桂花糕
每當老家屋後的3棵桂花樹盛開時節,我總會帶着妻兒去鄉下小住幾日,
相比于城市的壓抑和繁忙之景,鄉下的環境顯得更加滋養人心。
空氣中被桂花香籠罩,偶爾搜集一些桂花,做成桂花糕真心惬意。
桂花糕傳承于明朝末年,制作工藝相對簡單,
也就是糯米粉、白糖、桂花蜜、桂花碎研磨融合制成。
糕香撲鼻,糕色誘人,糕味潤甜,吃上一口,着實滿足。
3:綠豆糕
都說端午節延續了多少個歲月,綠豆糕就風靡了多少時日。
就在即将到來的端午節,各個商場的綠豆糕又開始大賣了。
綠豆本身在夏天頗為熱銷,
熱了可以做成綠豆湯,饞了可以做成綠豆糕,餓了可以熬綠豆粥,
口感微苦卻很回甘,适當在夏天吃一點,對身體可是非常不錯的哦。
4:鳳梨酥
鳳梨酥源于三國時期的閩南,在當地人的語義中有着“旺來”的意思。
其實古時的鳳梨酥個頭較大,一般隻有皇親貴胄才能吃得起,
後來傳于民間,老百姓才把原先的款式做成50-100克的小份,
這樣每逢過年過節,在桌上壘上一小盤,喜慶又不失體面。
當然了,鳳梨酥自然是因甜潤酥口的特色才被人們所鐘愛,
喜歡這款糕點的朋友也可以去網上買些嘗嘗看哦。
5:老婆餅
以前小夥伴們總拿“老婆餅”開玩笑,說這款餅“名不符實”,
為什麼買餅不送一個“老婆”呢?
這款餅出自明朝馬皇後之手,相傳朱元璋起義之時,馬皇後以冬瓜、小麥粉、饴糖等材料做成了此餅為其當成幹糧,後來建國之後,此餅就稱之為老婆餅。
現如今的老婆餅已經經曆數代革新,不僅款式多樣,而且甜鹹兼具哦。
6:千層糕
千層糕又稱九層糕、中元糕,取步步高升之意。
古人對于糕點的制作并不局限于一種材料,一種色澤,
而千層糕就是其中最出衆的代表。
多種食材搭配,多種色澤層疊,多種口味融合,
半透明的甜糯質感,讓人咬上一口就會被深深吸引住。
介紹了這麼多關于中式的糕點,你是不是也非常喜歡呢?如果你對文章寫的内容頗為認同,可不要忘記給我點贊、關注、評論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