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越劇欠你一個梅花獎
2021辛醜牛年春節,上海逸夫舞台上演了一場越劇折子戲專場演出,主要是以上海越劇院的青年一代演員彩唱挑梁,中生代的演員作為清唱嘉賓演唱,久違舞台的張詠梅演唱了兩段呂派看家戲,《打金枝》中的公主和《紅樓夢》中的寶钗唱段,我把《打金枝》的視頻發在抖音上,瞬間引來無數留言,其中有一位戲迷的留言是:梅子應該得梅花獎的,可惜陰差陽錯給耽誤了,現在已經年過五旬,願她快樂~~
時間過得太快了,尤其對演員,他們需要讓青春留的時間再長點,再長點,可惜時間對誰都一樣,當然對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張詠梅也不例外,梅子已經過了五十歲,而越劇迷眼中,梅子還是那個活潑的紅娘,那個靈動的李鳳姐。
《早春二月》劇照
1. 破例被上海戲曲學校錄取
1984年,不到16歲的張詠梅瘋狂迷上了越劇,因為她看了一部叫做《五女拜壽》的越劇電影,她一口氣能連看8場,如果沒有電影票,她會站在劇場外面聽,那也是很入迷。就這樣她學會了劇中幾乎所有人物的唱段。
機緣巧合,就在那個時候上海戲校招收越劇班學員,張詠梅跟随着專業淮劇演員出身的媽媽來到上海,與600多名應考者競争40個名額。但是母女倆在戲校門口就被攔住了,人家一聽口音就知道她們不是本地人,而報考條件上赫然寫着,非上海戶口不接收。來自江蘇鹽城的張詠梅沒有死心,千方百計托人拿到了一張準考證,在主考老師面前,她沒有怯場,大方地唱起了她看電影學來的《五女拜壽》中的奉湯一段,音色柔美,嗓音甜潤,一下打動了主考老師們。于是這個來自蘇北的小姑娘被破格錄取進了上海戲曲學校越劇班。
那時候的張詠梅可以說是茅威濤的粉絲,她怎麼也沒想到後來成為了茅茅的同行,并且與茅茅同台在呂派藝術專場裡,合作經典劇目《西廂記》呢!真是陰錯陽差。
與茅威濤合作《西廂記》傳柬
從那以後,上海戲校裡多了一個來自江蘇的小姑娘,她刻苦練功,堅持練唱,成為了班裡的優等生。根據她的嗓音和外形條件,她學得最多的是呂瑞英老師的呂派唱腔,聽聽呂老怎麼評價她:詠梅的樂感良好,音色美,潤腔技法和真假變化自然順暢。表演風格上不嬌柔造作,純淨樸素有靈氣。于是,詠梅自然地成為了呂老師的學生,她也在傳承呂派的道路上開辟了另一條路。
2. 一部《梅龍鎮》,梅子成了越劇的“小燕子”
在采訪張詠梅時,她會提到一部戲,叫《楊乃武》,那是她加盟上海越劇院以後參演的第一部原創劇目,她在劇中成功刻畫了畢秀姑,也就是小白菜這個角色,與當時已經成名的越劇王子趙志剛的配合可以說是默契。
但是,這部《楊乃武》的影響卻遠遠比不過她在2000年排演的新劇目《梅龍鎮》,張詠梅把活潑開朗、聰明美麗的純情少女“李鳳姐”演繹得活靈活現,這個角色似乎是給她量身打造的,她沒有受傳統越劇套路的束縛,演得純情但不矯情,火候把握恰到好處。一時間,這部戲被衆多戲迷們追捧,也被衆多票友們模仿演出。至今20多年過去,熱度不減。
《梅龍鎮》劇照
用《梅龍鎮》的另一位主演,範派小生章瑞虹的話說,梅子就是越劇的小燕子!
梅子在這部劇中,這個人物裡注入了新鮮的張詠梅式的氣質,讓人過目不忘。這部劇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曹禺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及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優秀音樂獎、優秀舞美獎等十四項獎項。
3. 當代丫鬟王,與梅花獎擦肩而過
熟悉梅子的人都知道,她演出的人物基本都是大綠葉,如《西廂記》中的紅娘,《紅樓夢》裡的紫鵑,還有現代戲《早春二月》裡面的陶岚,在老一輩越劇藝術家裡,孟莉英老師被稱為“丫鬟王”,而當代的越劇名家裡,梅子應該是當仁不讓的丫鬟王了。
《紅樓夢》之紫鵑
在4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她大多數時間是站不到C位的,即使是當年的《梅龍鎮》她的戲份也被皇後娘娘占去一半,女一号也并非名副其實。這大概是為什麼她一直沒有被提名梅花獎的原因之一吧?但是,梅花獎不應該被定義為必須是頭号主角,而是演技高超,符合人物吧!
《西廂記》之紅娘
梅子的戲迷們曾經熱切希望她能得一次梅花獎,可張詠梅自己卻說“還是饒了我吧”,她隻想簡單開心快樂着。。。張詠梅這個名字注定和梅花獎無緣,但是這毫不影響她是越劇當今黃金一代的頂級名角兒。
《早春二月》劇照
借用這樣一段話送給我們的詠梅,我們可愛的梅子吧:
“甯靜而緻遠,淡泊而明智”。“甘于淡泊”,是脫離塵俗參透人生的适情而至,淡泊并不是聽天由命消極對待人生,而是适時的時候,讓自己能以脫軌的狀态,來思考一下你的路途。“樂于寂寞”能在寂寞中品出真滋真味的人一定是睿智的人,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寂寞中找不到人性的另一個性情釋放點。花無千日紅,人無百日好,花落,人漠這是事境之事,所以有時低調與忍耐就成了智中之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