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群衆認為問責有力嗎

群衆認為問責有力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9:49:15

群衆認為問責有力嗎(問責不妨多聽聽群衆聲音)1

日前,新修訂的《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出台,使黨的問責工作更趨于常态化、規範化。常态化問責,及時鑒照黨員幹部德行舉止,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提升了黨員幹部自省頻度和維度,引導黨員幹部主動糾偏歸正、擔當作為。常态化問責不妨多在基層蹭蹭“柴火爐”,吹吹“院壩風”,聽聽群衆的聲音,讓問責的導向與發展的宗旨、惠民的初心緊緊相偎相依。

聽聽群衆“怎麼說”,度量更精準。“三個區分開來”定義的不是錯誤類别,劃分的不是政治界限,遠非對與錯那麼簡單,即便“泾渭分明”,清水濁流也會因彼此徑流量變化發生界線漂移,更如拉鍊般龃龉不斷。黃河故道不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不變,一切工作為了人民,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擎于天,那麼對黨員幹部的問責也應聽聽民衆的聲音、問問群衆的想法。不是隻有群衆自己的事情才可以問群衆,而是隻要關乎群衆的事情都可以問群衆。常态化問責應強化群衆的參與和監督權利,既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要善于敢于把刀柄捧給群衆,敲一敲、打一打,讓群衆聽“刃響”、掂“力道”。莫讓群衆“掂”出“塑料刀”“美工刀”,也莫讓群衆“掂”在刃上,甚至原本就沒有“刀套”造成“兩敗俱傷”,要将“鈍刀”磨快、“利刃”包好,讓群衆對問責“有話說”“敢說話”,讓群衆對黨員幹部“敢谏言”“谏真言”。我們的工作直接受益的是群衆,體會最深的是群衆,群衆的感同身受就是最好的評判标準,群衆的真情實感就是最好的評價尺度。常态化問責要本着對每一位黨員幹部負責、對廣大群衆負責,像雜食性的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不隻做“王謝堂前燕”,不管栖身哪裡,都是“青草和泥”巢居屋檐下,不與群衆“搶地盤”“定調子”,而是歸來“泥香帶花”。

聽聽群衆“怎麼評”,評議更精準。問責不是目的,嚴管厚愛、治病救人才是歸宿。或許有時出于保護幹部、愛護幹部的初衷,違紀違規案例披露較多,問責典型案例通報較少,一怕自我揭短影響幹部情緒,二怕問責不夠精準傷害幹群關系。其實這樣的擔憂大可不必。一團和氣、一味客氣、投鼠忌器式的問責不是良好政治生态,遠遠起不到警醒震懾的效果,反而容易助長恃寵生嬌、寡廉鮮恥的風氣。黨員幹部要發揚鬥争精神,自省自警自勵,自我揭短不可怕,自我護短才可怕,猶如呼喊“狼來了”的那個孩子,等真正的“狼”來了,縱使“亡羊補牢”也為時已晚。“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時刻葆有鏡鑒之思,既要有前覆後戒的自照,也要有以人為鏡、以群衆為鏡的自覺,既要在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上像“解剖麻雀”一樣解剖自己,也要在群衆屋前的窪地水坑中照出自我。要用好用實“問責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制度”,充分利用融媒體和公示欄、“小黑闆”,像工作值日表、工作職責制度一樣昭示出來、擺在顯眼位置,讓群衆看得見、底數清,讓群衆評判認識夠不夠深刻、整改徹不徹底、目标明不明确、方向把沒把正。用百姓話說,用百姓話講,把群衆的意願真實真切地表現出來,讓群衆問得貼心、答得順心。

問責不是結果,問責隻是下一步工作的開始,不能一問了之,也不能一“責”了事,要把問責更多體現在整改中,體現在群衆的真切感受中。一次形式上的問責遠未結束,問責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隻是群衆的心結剛剛打開,仿似一顆種子才剛剛開始生命的旅程。要把“問”字訣一步步念下去,念到群衆滿意為止,念到黨員幹部的心中,念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問責制度要像河流兩岸不斷湧入的清流,聚彙群衆的涓涓細流,擘動黨員幹部隊伍這條大河不斷激濁揚清、自我淨化,榮歸初心“奔流到海不複回”,最終實現海晏河清、時和歲豐!

作者:張文 單位: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委組織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