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
古代的春節是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随着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化,我們已經慢慢簡化了一下過年的傳統習俗。
近日,甘肅省教育廳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聯合推出《過年,讓孩子聽聽這些故事》系列節目,來自全國各地的23名夢想老師作為主播,講述全國各地春節期間每一天過節習俗。
本專欄節目既可以讓大家了解春節的傳統習俗,同時可以了解現在中國各地過年的風俗習慣,每天更新一期。
今天是大年初五,一起聽聽王傑老師講述的故事吧。
點擊語音收聽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過年好,我是王傑,一名普通的夢想教師,我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中國鄭州給您拜年了。
今天是大年初五,在濃濃的商都文化裡,俗稱破五。在老鄭州,為讨吉利,春節期間有不少禁忌,最忌損壞物件,除夕夜不許關燈,要守歲;不許動針線,不能用剪刀,怕紮傷龍眼;不許打掃衛生,不許洗衣服,不許扔垃圾,因為果皮紙屑是财,要留财;女子不許随便出門,不許說不吉利的字,擔心亂說亂動沖撞神靈。過了初五,這些禁忌就可以破除了,所以稱之為“破五”。
初五也是送窮接财神的日子。迎接财神可是一件大事兒。心懷美好願望的人們,都想祈請财神早早趕到自己家,初五零時零分,人們便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财神表示歡迎。
古時候,初五燃放炮仗的方式可是有講究的,要從房屋的最裡面開始燃放,由裡及外,邊放邊走,寓意将一切不吉利、妖魔鬼怪統統轟将出去。還要打掃庭院--意為送窮。打掃庭院是要徹底的進行衛生大掃除,把從年三十兒至初五堆積的鞭炮屑全部掃出大門外,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所有的黴運、不快、一切的不如意都随着紅黃交錯的炮屑被清出家門,這也寓意送走了令人讨厭的窮神。每家每戶都幹幹淨淨、歡歡喜喜地迎接财神的到來。
古時候人們認為接财神要越早越好,一般認為隻有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财神也稱為路頭神,所以就開始”搶路頭”。蔡雲的竹枝詞這樣描述人們的心情:“五日财神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别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路頭神”名中有一個“路”字,也意味着旅行上路的意思,過了初五,大多數人都紛紛踏上新一年的征程,所以接“路頭神”的人家,都希望保佑家裡的每個人,行程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并且财源廣進,多金多福。
鞭炮一響把張開,招财童子兩邊排;增福财神中間坐,增福增祿又增财。一撒金,二撒銀,三撒騾馬成了群,四撒搖錢樹,五撒聚寶盆,五子登科六六順。在春節間休息的商家都在初五這天開市營業。商家店鋪為什麼要在正月初五開市呢?根據中國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财神爺的生日,人們一年的财運都是由财神決定的,所以衆多商家搶着在正月初五開市營業,目的是為“發利市”。
每家店鋪都要舉行開業儀式。古時候的開業儀式先由店主燒掉供奉的财神畫像,然後燃放鞭炮,夥計們猛勁搖算盤,用秤杆敲打秤盤,屋裡屋外,響成一片。聞聲而來的乞丐在門口唱“喜歌”,讨喜錢,店主也樂于施舍。在熱烈的祝願氣氛中,夥計們打開店鋪的所有門窗護闆,露出早已貼出的“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對聯,正式開始營業。
現在的商家保留了放鞭炮、拜财神、貼對聯的習俗。商家店鋪都認為:“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财源廣;正月初五摸元寶,大錢小錢用不了;正月初五請财神,家家戶戶财源滾;正月初五神進門,五谷豐登福滿門。”初五開張利市,也是讨個好彩頭。
在老鄭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體現在食物上。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剁餡時口中念念有詞,故意把菜闆子剁得震山響,讓街坊四鄰樓上樓下都聽見。餃子褶要捏得嚴嚴實實,意為“捏小人嘴”。女人們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把針腳拆開,用封存幾天的剪刀把破布剪碎,俗稱“拆小人”“,這樣可以減少黴運,生活一帆風順。
歲月不居 時節如流。不管時光怎樣流轉,不管世界怎樣轉換,永遠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這裡,我是王傑,我在中國鄭州祝福大家新春愉快、萬事如意,想啥來啥,做啥啥成,凡事都是中中中。
大年初一,壓歲錢的來由原來是……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要注意!
大年初三,來一碗熱騰騰酥油奶茶
大年初四,這些禁忌務必要知道!
聯合出品:甘肅省教育廳、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
圖片:網絡
點擊“閱讀原文↓”制作定制賀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