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調歌頭古詩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古詩明月幾時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4:13

這首詞是宋朝大詞人蘇轼的代表作之一。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詩題材廣泛,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水調歌頭古詩明月幾時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

五彩缤紛的天空以明亮的滿月飛越竹林的傍晚, 甯靜自然的背景。用我的相機拍攝的月亮

這首詞是作者在公元1076年的中秋,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詞中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皓月當空,親人千裡,孤高曠遠的畫面。當他 擡頭遙望中秋明月時,那種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把對明月的思念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既向往天上又留戀 人間的矛盾心裡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 。“起舞能輕影,何似在人間”,說明作者更熱愛人間的生活吧,與其飛往高涵的月供宮,還比如留在人間趁着月光起舞呢!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别,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和無常。“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中秋佳節,月圓而人不能圓,是多麼遺憾的事。然而“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之情,含蓄地表達了對離别人們的同情。

接着,作者筆鋒一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别而感到憂傷呢?

詞的最後,“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既然人間的離别是再所難免的,那麼隻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裡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 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起來。“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裡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明月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就是說“好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态度。充分顯示詩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

這首詞是蘇轼在中秋之夜,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之情,對所有經受這離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但又不限于此。此篇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中秋詞中的絕唱。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作者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适,人生長久樂觀和美好的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作者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給人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