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工行推行的融e購裡的産品質量咋樣

工行推行的融e購裡的産品質量咋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7:02:11

工行推行的融e購裡的産品質量咋樣?摘 要:做金融和做電商平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需要的比較優勢也各不相同當下,銀行對于電商業務的調整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的理性回歸,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工行推行的融e購裡的産品質量咋樣?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工行推行的融e購裡的産品質量咋樣(工行停止融e購相關業務)1

工行推行的融e購裡的産品質量咋樣

摘 要:做金融和做電商平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需要的比較優勢也各不相同。當下,銀行對于電商業務的調整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的理性回歸

在各大互聯網電商平台為“618年中大促”預熱造勢之際,卻有銀行為旗下電商平台業務按下“停止鍵”。

5月30日,工商銀行(下稱“工行”)分别發布兩則公告指出,其電商平台“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以及企業商城公開銷售、商圈銷售、跨境貿易等相關服務,将于6月30日24:00時停止。

對于上述業務停止原因,據新浪财經報道,此次調整與監管要求有關。此前,監管部門明确要求銀行剝離非銀業務,銀行項下不得成立非金融業務子公司。目前,銀行相關電商業務根據監管規定,均已事實上叫停或徹底剝離。

多家銀行内部人士告訴《财經》記者,此前确實收到監管“窗口指導”,要求銀行剝離非銀業務。“監管強調自營平台一定要與銀行主體剝離,考慮到現實情況,銀行要不就将平台更換運營主體繼續,要不就選擇直接砍掉這塊業務。”某國有大行内部人士表示。

截至《财經》記者發稿前,工行暫未對業務停止原因進行回應。

《财經》記者注意到,在工行“融e購”之外,已有銀行将電商相關業務剝離。如農業銀行的“中國農業銀行扶貧商城”(現為“興農商城”)在今年1月1日後,由農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平台運營主體自今年4月25日起,變更為建信金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近年來,銀行系電商平台發展狀況被市場總結為“不溫不火”,其背後涵括多重原因。有銀行業人士直言,做金融和做電商平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需要的比較優勢也各不相同。同時,與電商企業相比,銀行的管理體系、文化理念、成本管理等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可能并不适合發展這一業務。當下,銀行對于電商業務的調整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的理性回歸。

工行按下“停止鍵”

“沒有使用過。”在《财經》記者向多位手機銀行用戶提及“融e購”和“銀行系電商平台”後,這是絕大部分人的回複内容。

事實上,在此次停止個人商城等相關服務之前,工行“融e購”已上線八年(2014年1月推出)。

公開資料顯示,“融e購”B2C電商平台以“名商、名品、名店”為定位,集網上購物、消費信貸于一體。同時,工行亦研發了面向企業客戶的“融e購”B2B平台,提供供應鍊、專業批發等市場模式。

2015年,時任工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融e購”已成為部分商戶戰略轉型的重要平台,部分知名商戶已開始将經營主戰場從以價格戰為主的傳統電商網站,向以“品質為先”的“融e購”轉移,交易份額也已逐漸超過其在其他電商平台的銷售占比。

從過往公開資料亦可看出,“融e購”在上線之初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工行年報顯示,2014年,“融e購”注冊客戶超1200萬人,交易額突破700億元。工行稱“‘融e購’跻身國内電商前列。”此後的2016年-2018年,工行“融e購”電商平台年交易額分别為1.27萬億元、1.03萬億元和1.11萬億元。截至2019年末,“融e購”用戶達1.46億戶。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近兩年的工行年報中,“融e購”年交易額及用戶數等相關數據已鮮少出現。

2021年12月29日,工行發布公告稱,将對“融e購”個人商城進行功能升級,升級後,将關閉非自營商品或服務的純現金購買模式。

據工行5月3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及企業商城公開銷售、商圈銷售、跨境貿易等相關服務均将于6月30日24:00時停止。對于個人用戶,如需進行積分兌換、購買貴金屬和公益捐贈,可登錄手機銀行辦理;對于企業用戶,票據經紀、工行集采、司法拍賣等服務功能入口則遷移至工商銀行門戶網站首頁。

對于工行此次業務調整,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财經》記者,“工行聚焦主業,剝離副業,說明副業經營不是很順利,沒有通過電商金融生态的融合實現原有目标,不得不有所取舍。另外,剝離副業也是為了響應監管的要求。”

亦有觀點認為,工行此次調整與監管可能并無直接關聯,銀行在開展電商業務方面不具備比較優勢才是主要原因。

銀行系電商“遇冷”

事實上,雖然此次工行僅是進行業務調整,但卻備受市場關注,因為其背後折射出整個銀行系電商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随着信息溝通、物流、支付體系的逐步完善,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迅速增長。同時,主流電商企業業務開始滲透至金融領域,對傳統銀行業的經營帶來沖擊和挑戰。銀行如夢初醒,試圖通過自建電商平台增強客戶黏性。

2012年,建設銀行成立國内首家銀行系電商平台善融商務,開啟了銀行系電商業務發展先河。此後,包括交通銀行“交博彙”、農業銀行“E商管家”、中國銀行“中銀易商”、工商銀行“融e購”、光大銀行“購精彩”等平台相繼上線。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大有想與互聯網電商企業一較高下的仗勢。”某中型銀行内部人士告訴《财經》記者,但經過多年發展,當初被寄予厚望的銀行系電商平台,如今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這背後涉及多方面原因。有銀行業人士認為,一方面,電子商務業務對銀行中間收入的貢獻不足,收入占比表現不高,所以銀行系電商平台一直處于銀行業務的邊緣地帶;另一方面,銀行系電商平台在功能建設、産品體系、客戶體驗、倉儲、物流等方面,均與大型電商企業有不小差距。

不過,在不少金融業人士看來,銀行做電商平台本身并不是為了盈利。“銀行系電商平台是銀行自建場景的一種方式,最終還是為金融業務服務。銀行系電商平台定位主要還是服務客戶,提升客戶黏性,積累客戶數據,而并非以銷售額最大化為目标。”有金融業人士分析指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複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接受《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打造電商平台并非出于直接盈利目的,主要包括兩方面原因:第一是服務客戶,更好地滿足C端和B端客戶需求;第二是通過積累數據,與銀行自身一些結構化數據形成互補,更好地洞察客戶行為,進而推動産品與服務的創新。

基于上述情況,《财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部分銀行或是選擇直接關停旗下電商平台,或是将電商平台與本行手機銀行或信用卡商城進行整合。

“其實這背後也涉及到銀行開放的問題。現在很多銀行之所以會選擇與第三方平台合作,就是因為之前不甘心客戶被互聯網企業搶走,先去‘試水’電商平台,結果發現自己做不來,最後隻能接受與更多的場景方一起來做。”此前,某股份制銀行高管告訴《财經》記者。

未來何去從

正是基于上述現實情況,有國有大行内部人士告訴《财經》記者,在監管進行“窗口指導”後,有銀行将旗下電商平台更換運營主體繼續,要不就選擇直接關停這塊業務。

“此前銀行希望模仿電商平台,從電商出發逐步演化出金融服務,由此形成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閉環生态,由此在場景更具競争優勢。”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接受《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做金融和做電商平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需要的比較優勢也各不相同。同時,與電商企業相比,銀行的管理體系、文化理念、成本管理等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可能并不适合發展這一業務。

從比較優勢的角度看,銀行系電商并沒有達到最初預期,更多是朝另一個方向演變。曾剛進一步指出,随着時間的發展,銀行的競争重心已經在發生調整。比如招商銀行“掌上生活”App已經基本形成一個生活場景,通過給客戶提供便利和優惠,增強客戶黏性和提升活躍度。所以對于銀行來說,做一個大而全的電商,形成“四流合一”的閉環模式,可能不如在App上做一個開放的生活場景。

另一方面,随着監管的強化,閉環模式面臨一定挑戰,互聯網企業出于規範要進行拆分。在此背景下,銀行模仿電商搭建閉環生态的壓力會減小。“現在打造閉環的必要性沒有那麼大了,加上确實也缺乏比較優勢,這個時候更應以合理的心态來看待自己的能力。”曾剛說。

“砍掉這塊業務是很現實的選擇,因為銀行做了很多年始終做不起來;繼續保留這塊業務的也沒有太大起色,僅是一個與用戶互動的渠道。”上述國有銀行内部人士認為,“本質還是在于場景是銀行的短闆。近幾年市場常提到招行在場景上的成績,比如掌上生活App,但很多人沒看到背後是招行投入了大量資金等,這些都是無法複制的。”

招行2021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1.27億戶。報告期内,掌上生活App日活躍用戶數峰值747.73萬戶,期末月活躍用戶數4593.44萬戶,用戶活躍度居同業信用卡類App前列。

對于未來是否還會開展相關業務,以及是否有其他規劃,截至《财經》記者發稿前,工行暫未回應。

董希淼認為,個别銀行電商平台停止服務并不意味着銀行未來不再探索這一業務。“要有一個準确的定位,比如一些中小銀行,為了打造本地生活圈或者為了服務鄉村振興也會推出電商平台,這方面我覺得還會有進一步的探索。”

在曾剛看來,當下銀行對于電商業務的調整是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的理性回歸。“放棄這個領域可能是個好事,不做電商不意味着不和電商合作,銀行要以更開放的心态,将電商的服務整合到自己客戶的需求或生活場景中,由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客戶體驗,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曾剛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