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4 03:49:16

“蘋”這種植物在《詩經》裡出現了兩次,一是《召南·采蘋》 的“予以采蘋,南澗之濱”;一是《小雅·鹿鳴》裡的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這兩首詩裡的“蘋”字雖然都有比較一緻的解釋,但細究起來卻都“似是而非”。

在讨論之前,需先了解一下“蘋”、“萍”、“蘋”這三個字的區别和聯系。

“蘋”字的古今用法不太一緻,現代文字工具書中的解釋:

①“蘋”,作“蘋果”解釋時,讀píng,通蘋,如蘋(蘋)果;②作為俗稱田字草的蕨類植物解釋時,讀pín,通蘋;但最新版的《中國植物圖像庫》已将“蘋”正名為“蘋”。③作“藾蒿”解釋時,讀píng,不通蘋和萍。④作“浮萍”解釋時,讀píng,通萍(《辭海》)。在植物學上蘋不通萍。

古籍中的“蘋”、“萍”、“蘋”。

蘋。《爾雅·釋草》:“蘋,藾蕭。”《說文解字》:“蘋”:“蓱也。無根,浮水而生者。” 又釋“蓱”:“蘋也”。《說文解字注》:“許君則蘋蓱萍三字同物。”

萍。《爾雅·釋草》:“萍,荓。其大者蘋。”《說文解字》:(萍)“蘋也。水草也。”即,“蓱也。無根,浮水而生者。”

蘋。《毛傳》:“蘋,大蓱也”。《說文解字》未收錄“蘋”為“薲”:“大蘋也。”(《玉篇》:薲,同蘋)。

陸玑《毛詩草木疏》解釋“于以采蘋”: “蘋,今水上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謂之蘋,小者曰蓱。季春始生,可糁蒸以為茹,又可用苦酒淹以就酒。”

綜上,“蘋”、“萍”“蓱”在《說文解字》裡互訓,指的是同一物,即無根浮水之萍;蘋是指“大蘋”,不通“蘋”“蓱”“萍”。《爾雅·釋草》之“蘋”同名異物,一說頼蕭;一說“其大者蘋。”《毛傳》和《說文解字》裡的“蘋”,就是《爾雅·釋草》裡的“蘋”。 “其大者蘋”或“大蘋”可以這樣理解:“萍”是浮水植物的統稱,而“蘋(蘋)”既可能是單指,即,指某一種比無根浮萍大的植物;也可能是統稱,即,指凡比無根浮萍大的漂浮類植物。

關于《召南·采蘋》“予以采蘋,南澗之濱”之“蘋”,現比較一緻的解釋是指今之蘋科蘋屬之蘋。蘋俗稱萍、蘋、田字蘋、四葉蘋、四葉菜、田字草等,是一種生于淺水,根在水底,葉片由4片倒三角形小葉組成,漂浮于水面或挺于淺水的蕨類植物。也能生長在水邊的濕土中。

最早說“蘋”是四葉菜者可能是李時珍。 “蘋,乃四葉菜也。葉浮水面,根連水底。其莖細于莼 、荇。其葉大如指頂,面青背紫,有細紋,頗似馬蹄決明之葉,四葉合成,中折十字。夏秋開小白花,故稱白蘋。” 他的描述有些混亂。“蘋”(田字草)作為蕨植物門植物,不開花,也不結果,隻生有孢子果(看起來像果實),孢子果内含多數孢子囊,可以繁衍下一代。因此“開小白花,故曰白萍”之說純是張冠李戴。再是,說“四葉菜”的葉“頗似馬蹄決明之葉”,也不準确,馬蹄決明(決明)的葉是一回羽狀,小葉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像花生葉;而“四葉菜”的葉子是由四片倒三角形的小葉片組成,其質感、形狀都不像馬蹄決明(決明)。蘋的葉片長寬各1-2.5厘米,小于荇菜(直徑1.5-8cm),不是浮水類植物的最大者。說四葉菜是蘋,查不到任何出處,隻有楊慎(明)《藝苑厄言》裡說“荇”一名四葉菜。《本草綱目》裡的“蘋”失去了參考價值。

那麼,“予以采蘋”之“蘋”到底是什麼植物呢?

晉代以前的《說文解字》、《爾雅·釋草》、《毛傳》、《毛詩草木疏》等權威古籍說“大者為蘋(蘋)”。 所謂“大者”,沒有量的說明,應該是相對于浮萍、紫萍、蕪萍、黑藻、滿江紅等無根漂浮類植物而言。比這些無根漂浮類植物大的,除了睡蓮科的蓮和各種睡蓮外,還有睡蓮科的萍蓬草、莼菜,龍膽科的荇菜、金銀蓮花,水鼈科的水鼈(芣菜),天南星科的大薸,槐葉蘋科的槐葉蘋,蘋科的蘋(四葉菜)。

陶弘景(南朝齊梁)《神農本草經》說∶“水中大萍,五月有花白色”。這裡的“大萍”應該就是《爾雅》裡的“萍,荓。其大者蘋”。蘇恭《唐本草》說“萍有三種∶大者名蘋,中者名荇,葉皆相似而圓;其小者,即水上浮萍也。”這說明“蘋”是比荇菜大者。比荇菜大的有萍蓬草、莼菜、金銀蓮花、水鼈(芣菜)和大薸,而開白花者隻有金銀蓮花、水鼈(芣菜)和大薸(佛焰苞白色,似花)。

金銀蓮花。金銀蓮花别稱白花莕菜、印度荇菜,葉很像莕菜,但比莕菜大,革質,未見有食用的記載,古人也沒有金銀蓮花是“蘋”之說。

芣菜。陶弘景(南北朝)《本草經集注》:(水萍)“此是水中大萍爾,非今浮萍子。《藥錄》雲:五月有花,白花。”陳藏器(唐)《本草拾遺》說,“蘋,葉圓闊寸許,葉下有一點如水沫,一名芣菜。”宋代的《本草圖經》中也說:“水萍,今處處溪澗水中皆有之。此是水中大萍,葉圓闊寸許,葉下有一點,如水沫,一名芣菜。《爾雅》謂之蘋。其大者曰蘋是也。”

芣菜即今之水鼈科水鼈,俗稱馬尿花,有的地方叫水鼈菜。浮水草本。葉簇生,多漂浮,有時伸出水面;葉片心形或圓形,長4.5-5厘米,寬5-5.5厘米,大于蘋(蘋葉片長寬各1-2.5厘米),葉下面有蜂窩狀貯氣組織,即是古人說的“水沫”。雌花白色。其幼葉柄可作蔬菜食用。

大薸。鄭樵(宋)《通志》說:“蘋,水菜也,葉似車前,《詩》所謂于以采蘋是也。”葉似車前、北方有産的水生植物有兩種,一是水鼈科水車前屬的龍舌草。龍舌草俗稱水車前,雖然花多為白色,也可以作野菜食用,但是沉水植物。二是天南星科的大薸。大薸俗稱水白菜、水浮萍、大萍葉等,浮水草本,佛焰苞(似花)白色。該種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熱帶地區有野生,不知古代的召南地區是否有産。未見有食用記載。

也有說“蘋”是指莼菜。《呂氏春秋·本味篇》雲:“菜之美者,有昆侖之蘋。”古之昆侖,一說在埃及,一說在印度,一說在今之青海、西藏、新疆交彙的青藏高原一帶。今之所言昆侖,顯然是指後者。據《中國植物志》,今之青海、西藏、新疆交彙的青藏高原一帶不産莼菜、金銀蓮花、水鼈、大薸等植物。有篇文章考證說“昆侖之蘋”裡的昆侖,是指今之武陵山脈,而“昆侖之蘋”之蘋是指莼菜,并說《山海經·西山經·昆侖丘》“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就是指這種大蘋,現在的鄂西北還依然盛産莼菜。莼菜古來就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但是,其一,《山海經》明明說的的是“蘋”是昆侖丘之草,不是水中之菜。其二,純菜在《詩經》裡另有它名——《詩經·魯頌·泮水》裡的“薄采其茆”之“茆”,就是指的莼菜。莼菜的花是暗紫色,不是白色。

綜上所述,《召南·采蘋》“予以采蘋”之“蘋”,應該是指芣菜。據藍紫青灰的博文說,《辭源》中有“白蘋”一條:“白萍:一種水中浮草。即馬尿花。”也認為“蘋”即芣菜。

其實,詩中之說“予以采蘋”,并沒有說“蘋”開什麼樣的花,也沒有具體說葉子的大小。我們從《詩》中知道的,隻是“蘋”生于山澗之濱的可食植物而已。《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又有别解,那麼,《召南·采蘋》之“蘋”與《小雅·鹿鳴》之“蘋”真的是兩種植物嗎?另見《鹿吃的“蘋”是什麼草》一文。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1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2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3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4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5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6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7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8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9

采果是一個詞語嗎(予以采蘋采的不是蘋)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