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子産品感興趣的小夥伴會發現,有的産品用mAh來标注電池的大小,而有的産品會用Wh,甚至有的是kWh來表示電池的大小——同樣都是儲電和放電的器件,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反映“容量”?
我們知道電池有幾個重要參數,分别是工作電壓(V)、毫安時(mAh),還有我們在筆記本電腦電池上常見的瓦時(Wh)。通常我們在比較電池容量大小的時候,往往會以毫安時(mAh)作為比較大小的單位。比如小時候我們玩的四驅車充電電池、手機裡面電池、移動電源的電池大多都用毫安時(mAh)表示。
那麼瓦時(Wh)究竟和毫安時(mAh)究竟有什麼關系呢?
我們來回顧一下物理課上的電流的定義公式:從I=Q/t 可知Q=It,如果電流I的單位為mA(毫安),t代表時間,單位hour(時),mAh代表的就是電池内的電荷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塊電池容量标識1000mAh,那麼在工作時電流為100mA的時候,理論上可以供電使用10小時。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沒懂,換句話說,其實Wh電池能量的表示方式理論上是更加準确、更全面的。手機等小型電子設備一般使用mAh其實隻是習慣問題,它們一般是單電芯,有額定電壓(但實際充放電時電壓會有所浮動),而锂電池額定電壓為3.7,因此用它來表示這類電子産品電池的大小基本沒有太大問題。
那是不是毫安越大電池航也就越長?
要知道電池有“邊際效應”,一味增加容量并不可取。什麼是“邊際效應”?舉個簡單例子,當你很餓時,吃第一個漢堡會讓你很滿足,它給你帶來的效用很高。可是,第二個漢堡就沒第一個那麼滿足,邊際效應就少一點,等到了第三、四個,這種滿足感便逐步遞減,這就叫“邊際效應遞減”,所以并不是毫安越大電池續航也就越長。
最後提醒大家,電池屬于易耗品,隻有你單獨使用電池工作的時候便會對電池有損耗。一般來說锂電池的設計使用循環次數是有限制的,一次充電循環意味着完全用完電池的全部電量,但不一定意味着進行一次充電。例如,你使用筆記本電腦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用完一半電量後即重新充滿。如果第二天仍是如此,則可計為一次(而不是兩次)充電循環,因此,完成一次充電循環可能需要幾天時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