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充滿禅意的提點意在告訴我們:人生需要諸多磨煉,心境才會愈加清明。
昨天的文章中志哥提到自己最欣賞的詩人是有着“詩佛”之稱的王維,他的詩總是充滿了禅機禅意,總能在讀者眼前浮現一幅立體生動的畫卷,讓人感覺心曠神怡又倍加通透。王維生于盛唐時期,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一生參禅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樂等,多詠山水田園,其詩、畫成就都很高,志哥特别欣賞的另一位大文豪蘇東坡,贊其曰“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今天志哥就帶大家品味王維的幾首極具韻味的千古名篇。
《終南别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王維的一首極具禅意、闡述人生境界的代表詩作。從水窮到雲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有身體的,有心理的,還有外界環境的,如果因為遇到困難而想要退卻,就要把念頭回到初心上來。最初時什麼也沒有,但回溯當時再看現在,不是已經克服困難走了相當長的路了,隻要堅持下去終将有所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是王維的幾首畫面感極強、“詩中有畫”的田園代表作,也是志哥非常喜歡的作品。每首詩都是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詩情畫意躍然紙上,幽靜空靈而富有禅意,讓人讀後不禁心曠神怡、倍感灑脫。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别》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縱觀王維的一生,經曆了很多悲痛,幼年喪父、而立之年喪妻喪子,但他在情感之路上始終堅守如初,這也與其長期參禅悟理脫不開關系。上面幾首王維的代表作都是借景生情,表達了相思之情、離别之情、思鄉之情等不同的情感。在景色的刻畫上王維可以說是功力深厚,短短一行字便将讀者帶入意境,進而将感情充分地表露出來,不愧是能在畫中展現詩意的高人。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首王維作品中比較少見的邊塞詩,這首詩記述了王維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王維沒有像其他邊塞詩人一樣來描寫戍守邊關的苦寒之情,而是恰到好處的來描繪邊塞的景象,借歸雁、大漠、落日等充滿邊塞風情的景象來抒情,全詩既展示了邊關将士的慷慨悲壯之情,又顯露出一種對塵世豁達的情懷,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千古名句将西域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描繪的淋漓盡緻,甚至讓讀者産生了無盡的向往,其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千古少有。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需要不斷曆練,喜怒哀樂經曆過才能得到感悟。志哥建議朋友們在心燥不安時多去讀一讀王維的詩,跟随那空靈的意境讓思想沉澱,讓浮躁的心得以找到安靜的港灣。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歡迎關注志哥的詩與遠方,我是志手遮天,用思想帶你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過往原創作品,歡迎品鑒
《黑夜》《病了》《落日餘晖》《我生活在一個沒有冬天的地方》《歸途彼岸花》《無題 · 白露将至有感》《詩詞對話古今:通透人生的十句良言》《忽然之間》《那些常被我們讀錯名字的三國人物》《愛在深秋:描繪秋天的詩詞賞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