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留下了很多書法作品,歐體楷書中,論精到者,當推《九成宮醴泉銘》,在很多方面,會給學習楷書的人有很大啟發。
一、“短筆畫”
歐體楷書大特征是嚴謹,且有長大筆畫向外伸展,由于出色的結構處理,又不失“靈動”。
靈動從何而來?小巧的短筆畫起了很大的作用。
試作分析:
比如“雲”,上面四個小點和下面的撇提、點,寫得極短;“蔽”除了上面草的兩豎,左下的橫勾、豎,右下的的撇捺,其餘筆畫要極短;“珠”除了豎勾為長筆畫,其餘都要很短;“公”所有筆畫都成點;“避”除了左面的撇、右面的豎、長捺,其餘要處理得很短;“竦 ”,左部橫,右部分豎勾和捺,其餘都是短筆畫。
以上隻是找了幾個例子,帖中比比皆是。
短筆畫的意義在于增強真各自的靈透之氣,必須要注意短筆畫的斷開,增加空間,所謂“疏處走馬”之趣,萬不可以為歐體楷書都是長槍大戟,一味鼓努挺拔。那樣會缺少内涵,任何字隻在某一點上突出,便會産生單薄之感,不禁玩味。
我的體會是,臨寫此碑,短小筆畫萬萬不能夠寫長了,那樣,靈巧的、活脫的趣味就失去了,寫得可以比他短,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會讓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要重視短筆畫的應用。
二、“橫對應”
《九成宮醴泉銘》在結構處理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其中,左右兩部分有橫的時候,左右的橫常有一處或多處位置對應的時候。這樣,增加了字的嚴謹性。
下面,試從帖中找出一些例子,進行分析。
三、“倚側”
倚,是“靠着”的意思。側,有歪斜、傾斜的意思。兩個字和在一起,表現了在處理左右結構的字時的方法。不這樣行不行?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藝術就應該有藝術性,要有藝術的元素,要進行藝術處理,這樣,字才會“活”起來,活與死是對立的。
缺乏藝術手法,寫出的字會死闆,沒有生氣,啟功先生主張用筆要看墨迹,就是因為“活”這個字。結構處理也是這樣,所有的藝術手法,都是要達到這樣的一個目的,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和觀念,認為好的字就是平正嚴謹的,隻要看看古代大師們的字,就理解為什麼要“變化”了。
唐人楷書,後人稱為“尚法”,法度嚴謹,歐陽詢楷書是典型之一,但毫不拒絕藝術手法,今檢出若幹字做一些倚側手法運用的分析。
這兩個心字底的字,故意把“心”向右挪動,造成整個字向左傾斜。
“然”這個字,上面的“犬”是向左傾的,因為左面有個天生就長得斜的“夕”,,這樣就相互支撐。也可以看成是“上合下開”。這種一部分向另一部分依靠的還有很多,比如:
還有一類,就是“上開下合”,兩部分互相向外面傾斜,比如:
還有兩個字要分析一下:
“徒”是除了捺畫以外,都向右傾斜,最後的捺畫支撐傾斜的分量。“保”的右半部分,上面的口不是正對着下面的木,造成了向左傾斜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